嫦娥三号两器互拍成功月球车五星红旗清晰(图)
素材汇编
1216 0710
湖南交通违章查询网嫦娥三号两器互拍成功月球车五星红旗清晰(图)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中国月球车车身上的这一图像,是由当天凌晨释放它的着陆器拍摄的。23时许进行的首次互拍成像试验中,着陆器和月球车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相拍照。
照片显示,在虹湾地区布满砾石和尘埃的灰黑月面上,着陆器被阳光照得一片金,“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
约一分钟时间的互拍,并非简单的“留影”。从几小时前驶向拍摄点开始,月球车成功验证了月面行走、地形建立、视觉定位、感知规划等遥操作技术和车体控制、原地转向、相机使用等工作模式。未来几天还将进行的4次互拍及后续科学探测,将是这些技术和模式的重复应用。
自12月2日发射升空以来,嫦娥三号先后突破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等关键技术。
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两器”成功互拍意味着它们携带的载荷顺利工作,这次任务“实现软着陆、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勘查”的目标已经实现。
中国国旗展现在屏幕上的那一刻,北京飞控中心掌声骤起。
这面五星红旗接近B5纸大小,特殊材质能够经受月球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着陆器上的彩相机,还原了它的“中国红”。
10年前的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的第7圈飞行中,同样展示了一面五星红旗。
那次飞行,让中国得以跻身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10年后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10年间,以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在实现规模拓展、技术跨越的同时,带动了高新产业和基础学科的发展。
“正是因为坚持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我们才能一次次在浩瀚天空中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纪元。”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孙家栋说。
尽管任务已经成功,嫦娥三号的探月之旅并未结束。接下来的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奏巡视月面,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中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
富康改装基础。(完)
当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总设计师孙泽洲以手捂脸,疑似擦泪。然后又回到正常工作状态。
孙泽洲简介
孙泽洲,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1992年,从航空航天大学(原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担任一室(现传输遥感卫星总体室)的副主任。
2002年,孙泽洲开始参与“嫦娥”的前期论证,负责星载测控论证工作。在此期间,孙泽洲协助总师叶培建,组织制定了顶层规范。然后就是为各个分系统制定规范,提出性能指标。孙泽洲配合总师叶培建审查把关、掌握原则、条件,参与前期文件讨论。
2004年,被任命为“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后担任“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摩托yes论坛各国迄今共探月129次成功率仅51%
自1958年以来,世界各国迄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包括美国59次,前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2次,欧空局和印度各1次;其中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有51%。
迄今只有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苏联开展了两次月面无人巡视探测任务。美苏两国成功共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
1958年至1976年冷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曾展开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美国共发射先驱者等7个系列54个月球探测器,成功35次,成功率65%;苏联共发射4个系列64个月球探测器,成功21次,成功率32.8%。
1959年,前苏联的无人登月器“月球2号”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1964年,美国的“徘徊者7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成功硬着陆。
远程汽车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同伴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并留下了人类在外层空间的第一个脚印。
1970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6号”探测器,这是第一个实现在月球上自动取样并送回地球的探测器。
北京汽车展览会>飞度与昕动哪个好
1970年11月10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7号”探测器,该探测器携带的第一辆无人驾驶月球车“月球车1号”第一次在月球表面行驶并进行科学探测,最终在月球上工作了11个月。
1977年至1993年间,人类没有成功发射过一颗专门用于探测月球的卫星,使这20多年成为探月的寂
静期。
自1976年美国与前苏联的探月工程告一段落以后,没有国家再到月球上进行落月探测。“嫦娥三号”如果成功完成既定任务,将是多年之后人类首次实现落月探测。
90年代以来人类再掀探月热潮中国强势入围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欧洲、中国与印度等国家或地区加入到第二轮探月活动中来,美国与俄罗斯等老牌航天强国也提出新的探月计划。
在第二轮探月高峰中,各国迄今共实施11次探月计划,其中1次失败,1次部分成功,其余全部成功,成功率大大提高,显示出人类的探月技术已经获得极大提高。
1990年1月,日本发射“缪斯A”号卫星,进入太空后更名“飞天号”,向月球轨道释放一颗小型探测卫星,成为第三个探月的国家。但“飞天”号接近月球后与地面失去联系,未获得探测成果,最终于1993年4月坠毁在月球上。
1994年1月与1998年1月,美国先后发射“克莱门汀”号、“月球勘探者”号,对月球形貌、资源、水冰等进行了探索。
2003年9月27日,欧洲成功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智慧1
号”(“SMART1”),进入月球轨道绕月飞行,成功完成预期月球探测任务,并于2006年9月撞月。
2015年9月14日,日本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亮女神”号,包括一个主轨道器和两颗小卫星。2015年6月,“月亮女神”受控撞月,结束为期2年左右的探测任务。
2015年10月与2015年10月,中国先后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以及探月工程二期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进入世界上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2015年10月,印度发射“月船一号”卫星,获得一批科学成果,对月球进行了全球成像。2015年8月,“月船1号”在轨工作312天后,与地面失去联系。
2015年6月,美国一箭双星发射“月球勘测轨道器”和“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10月9日“月球陨坑观测与遥感卫星”成功撞击月球,发现了水。
2015年9月,美国发射“圣杯号”月球探测器,对月球重力场系统进行精细探测。
2015年9月7日,美国发射“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以探测月球大气层的散逸层和周围的尘埃,携带了尘埃探测器、中性质谱仪、紫外与可见光光谱仪,还进行激光通讯技术验证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