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工对新能源电车的感想
在新能源汽车铺天盖地的浪潮下,发动机变速箱将成为残骸的历史进程中,传统维修工陷入了对未来不知所措的茫然和焦虑当中。“关注不变的,学习变化的,做好不变的,拥抱变化的。”一个维修工从十二年的行业视角,解读他的当下焦虑和未来幻想,与新能源时代的汽车后市场从业者共勉。
北京汽车保养修车未来还能修什么?
新能源汽车时代下,修理工熟悉的换机油、洗节气门、换火花塞、换变速箱油等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相关维护工作不再需要,电池的养护将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与变革。工业整体的提升以及配件质量的提高使发动机做大修的几率大大降低,传统燃油车轻维修重保养理念的普及无法抵挡电动车维度的改变,会将(发动机)大修和部分保养工作一起淘汰。
笔者也接触过新能源汽车的保养,行驶一定阶段(时间和里程)还是要做的,不需要换机油,而是紧固(检查)底盘螺丝,检测电池等工作,保养全程无需更换任何配件,比更换配件传统燃油车保养费用低很多。有机修技师感叹:修车将来还能修什么?
亚马逊CEO贝索斯在2016年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被记者问:“你认为在未来十年内,什么变化最大?”贝索斯回答到:“这个问题不错。但是,我有一个更好的问题: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什么不会发生变化?”这个回答太精彩了。未来十年,新能源必将大行其道,燃油机车被逐步淘汰,这是我们关注的变化,也是一部分汽修人的焦虑。
未来十年,汽车后市场汽修行业什么不会改变呢?轮胎、制动系统、底盘、NVH排查等工作还是需要做的,汽车不是只有发动机和变速箱。新能源让我想起了电喷淘汰化油器的时代。在世纪相交的岁月,上海大众(如今的上汽大众)推出的桑塔纳99新秀,秀出了电喷车普及的新篇章,在当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喷到来的时代,一部分汽修前辈被淘汰,同样有很多人一路走到现在。关注不变的,学习变化的,做好不变的,拥抱变化的,新能源时代的汽车后市场从业者共勉。
“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你还在漂浮吗?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精湛的技术、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有助于提升消费体验。关注现有客户的消费体验比感慨将来新能源车有什么修的更重要。
任何时代,不学习都有可能被淘汰
笔者刚入行时电子版的资料还没大面积普及,看纸质的资料需要向领导打申请。现在互联网如此普及,获取资料也相对便利。自学、参加培训、参观展会等都是学习获取新知识的途径。
自学可以通过网络、购买书籍等方式获取学习资料。培训分线下培训和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在学习的同时积累人脉,有时自己为解决故障而焦头烂额,别人一句话就能点醒你,人脉的重要性不限于此。移动互联网催生了在线视频、直播等培训方式,没有地域的限制,更灵活,手机屏幕就是我们学习的阵地。自学和培训可以学习新知识,展会也能学习到新知识?
展会让我们了解最前沿的科技,保持自己对行业的敏锐性,是“抬头看路”的一种方式,对“低头拉车”有方向性的把握。笔者在2014年看完北京车展后就隐隐感觉到电动车的时代要到了,那时候“新能源”这个词还没被如此广泛的提及,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还没崛起,但很多传统车企都有展示电动车,展会就是风向标。
汽车维修也是碗青春饭
从事汽修行业的人的焦虑感,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只是现在更加突出。AC汽车在3月2日
转载发布了《汽车修理工薪酬福利》调研结果,透过数据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修理工。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接近30岁,平均工龄接近10年,20-39岁从业者最多;薪酬“技师月薪不过5000”,学徒平均工资1393;福利堪忧,4S店在行业里做的最好,被调研的仍有“近半数企业没有完成”员工社保。
笔者认为这个调研结果是基本符合事实的。至今还清晰的记得笔者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品牌4S店的做机修学徒,工资是所在城市的当年最低工资标准670。当时机修技师工资大概2500至3500,调研报告中的学徒工薪酬比十二年前翻番,技师的工资水平也有所提高;虽然“福利待遇堪忧”,这也比十几年前有进步。调研报告下方的评论区留言有两位说干了十多年,现在已经转行,还有留言质疑这样的工资在大城市如何生存(调研含北广深等城市)。
调研中还有这样的论述,“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汽车维修也是碗青春饭,年纪大了之后,精力和体能都有很大下降,对于维修一线的劳动强度难免有些吃不消,这时就要考虑转向其他岗位,甚至是改行。”我赞同汽车维修是吃青春饭这一说法。现在各个4S店和修理厂35岁以上维修师傅相对较少,大部分“年纪稍大”技师会转岗、创业或改行。为什么不继续当机修技师,而要寻求转岗、创业甚至转行,是因为“维修一线的劳动强度”吃不消吗?
我们以调研报告中的数据虚拟一位维修技师,他现在正是而立之年,工作了十年,若他已当了奶爸,做了房奴,月薪5000有些捉襟见肘,此时可能就会考虑转岗谋求薪资待遇相对更好的岗位,如服务顾问、技术经理、车间主任等,但不是所有技师都能转岗成功,技术经理和车间主任更是稀缺岗位。也有一部分维修技师选择创业,自己或和别人开修理厂,这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体现技术价值和获得更多收入。也有人带着些许不舍离开了这个劳力累心又爱又恨的行业,也有“生行莫入”等劝诫声音,他们毅然转行。笔者认为,国内汽车维修是吃青春饭,不只是因为劳动强度,薪资和福利待遇才是主因。可悲的是这种情况从笔者入行至今也没太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