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8-11-15
价值体系与大学生公民责任教育研究”
(2007FZX010)。作者简介:陈思坤(1965-),男,河南虞城人,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伦理:现代公民社会的价值诉求
陈思坤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摘 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倡导以“尽己之责”等为基本内涵的责任伦理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应大力培育公民关爱生命、关心他人、遵守公德、参与公共生活、回馈社会、爱国奉献、保护生态文明的责任伦理精神,着力加强公民责任伦理教育,构建“各尽其责”的伦理文化,完善尽责与失责的奖惩机制,推进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
关键词:责任伦理;公民;价值意义;实践路径
广安建国汽车 中图分类号:B821051;B8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09)01-0032-07
公民责任有着丰富的伦理内涵,是对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承担与其社会角相应的义务、职责等方面的规定,“责任是行为主体对在特定社会
关系中社会任务的自由确认和自觉服从”[1]
,是公民履行与其公民身份相适应的、符合社会公共善的义务以及对行为后果的承担,公民身份的历史演进中始终蕴含责任与权利的统一,明晰责任、履行责任和承担责任体现着现代公民的负责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应“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
会责任、家庭责任”[2]
。责任伦理建设不仅关系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关乎人类的未来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新世纪新阶段,认真探讨和发掘责任伦理的理论价值与积极意义,把公民道德建设与责任伦理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培育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民责任伦理精神,这既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项现实性课题,也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培养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
责任伦理的主要内涵
“责任伦理”
(ethic of res ponsibility )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最早提出的命题。1919年韦伯
在慕尼黑大学所作的题为《作为职业的政治》演讲中,依据对社会历史及当代人价值处境的深入分析,将伦理区分为“责任伦理”与“信任伦理”两种不同的伦理精神,认为后者的价值根据在于行为者的目的、动机和意图,人们通常依次评价自己的行为,拒绝对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责任伦理则关注行为后果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理性而审慎地行动,二者分别承载着不同的价值
立场[3]
。韦伯指出:“我们必须明白,一切伦理性的行为都可以归为两种根本不同的、不可调和的对峙的原则: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这不是说,信念伦理就是不负责任,责任伦理就是没有信念。当然不能这么说。不过,究竟是按信念伦理准则行事,还是按责任伦理原则行事,就是说,当事人对其行动的后果
负责,两者有着天壤之别。”[4]
可见,责任伦理是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对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道德评判、价值指引,以此说明人要对其行为及其后果担当相应的责任,实现应有的道德价值。
11责任伦理倡导“尽己之责”的伦理精神与“信念伦理”对人的责任的漠视不同,责任伦理把人作为唯一的责任主体,强调人应当积极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对行为的后果勇敢地承担起
第40卷第1期
2009年1月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CHANG UN I V ERSI TY Vol .40No .1
Jan .2009
责任。责任伦理关注行为后果的价值和意义,要求人们在行为前应当理性而审慎地行动,选择合理的手段或途径以达到或避免可预知的后果,决不可盲动。韦伯强调,责任伦理超出信念伦理的地方,在于自己的行为方式除了依据对义务的最高信念而行事之外,还必须对其行为后果担当相应的责任,即应“顾及后果”,“依据你对自身义务的最高信念而行事,除此之外,你的行事方式还得保证,可以依据你的最充分的知识,同时考虑自己行动的(可预见)后果”[5]。
21责任伦理提倡恪尽职守的“天职”意识
按照韦伯的理解,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关系,责任伦理的实现需要恒久信念的支撑,因为情感、道义和信念乃责任伦理发挥作用的条件,责任伦理既包括作为政治家的责任,也包括社会成员的义务。人的责任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人性的内在安排,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品质,无论人有何种权势、地位和名望,都没有理由放弃自己的责任。既然社会分工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是现代人不可抗拒的命运,那么,我们一旦选定了某种职业,就不仅仅是把它作为谋生的手段,而应该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活动视为一项超功利的“天职”,全身心地、不计名利地献身于工作,在入世的热诚中展现出世的情怀,做到了这一点,生命的价值就会获得充实的意义。只有“意识到了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责任,真正发自内心地感受着这一责任。然后他遵照责任伦理采取行动,在做到一定的时候,他说:‘这就是我的立场,我只能如此’。这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令人感动的表现,……才构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能够担当‘政治使命’的人”[6]。
31责任伦理强调人的“道义担当”
责任伦理是人的道德情感和内在责任感,关注人类的行为及其后果,强调人的道义担当和责任精神,人应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唯有将责任伦理转化为高度负责的理性精神,才能使人的责任担当习惯化,逐步培养良好的伦理品性,塑造现代社会的理想人格。强调人的道义担当,并不否认道德
情感(如意图、动机、信念等)的意义,而是说在后果评价中不以情感为标准。韦伯认为:“一项行动,若是期望在责任伦理的角度上获得道德的地位,就必须同时满足两项条件。首先,该行动必须产生于道德信念;其次,它必须反映出这样一种事实:自身深陷于伦理上属于非理性世界的泥沼之中,从而对善可以导致恶这一洞见深表赞同。换句话说,这种行动必须从道德信念的角度证明自己的正当性,而且还要从对可预见后果的估价方面证明自身的正当性。”[7]
4责任伦理赋予人类责任意识和伦理关怀
责任伦理要求人们应怀有明确的对他人伦理关怀意识,对自然和社会负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行动的后果要对自然和人类的未来负责,应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及其方式。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人的责任也由最初的邻里、朋友等亲近对象,扩展到不相识的他人甚至遥远国度,尤其在相互依存日趋密切的当代世界,更加凸显主体道德责任的重要性。责任伦理是不断扩展的,具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和人类生存需要的强烈动因,正如著名伦理学家汉斯・约纳斯在他的杰作《责任之原理》(1984)中所指出的:“在这个以划时代性的方式改变着的世界形势中,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真正的全球责任的问题。这个问题扩展到整个生物、地质、水和大气的领域:它是一个对围绕着我们的世界、环境和子孙后代的责任的问题,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8]因此,“道德责任不只包括对属于人类范围之内的事物的责任(如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和全人类的责任),而且已增加了对整个大自然生物圈的责任。”[9]
二 责任伦理的当代价值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责任伦理成为西方应用伦理学研究的核心范畴。汉斯・约纳斯(H.Jonas)指出:“当代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责任问题。”[10]责任伦理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现代公民社会推崇的一种伦理精神,其主要原因在于,责任伦理是对传统伦理的超越,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从伦理学的视角对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道德评判和价值导引,引导公民对行为及其后果担当相应的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强责任伦理建设,凸显出责任伦理学的“实践维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责任伦理是人的社会属性的本质要求
责任是一个涵盖道德责任的价值目标、信念理想、存在形式、践履行为、实现方式、现实功能以及情感体验等诸多内容的总称。人的责任本质上是一种关系范畴,体现的是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既是个人的生存手段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维系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纽
・
3
3
・
第1期 陈思坤:责任伦理:现代公民社会的价值诉求
带。人的自身全面发展同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一方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促进人的能力和个性的自由发展,一切价值归根结底都是为体现人的价值、为满足人的价值这一最高的需要和最高的境界服务。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条件。人不仅是自然存在,更是社会存在,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只有社会全面发展了,个体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社会历史及他人的存在发展为个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空间,处于社会中的人的道德责任是社会对个人义务的规定,人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就要明确自己的家庭责任、职业责任、社会责任等各方面的义务;也就是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体不断履行责任的过程,个人只有把自己的自然生命和实践活动纳入到社会总体与他人的生存发展中,才可获得充分发展的条件。
21责任伦理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要素
如果说公民的道德修养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基石的话,那么公民的责任意识和情感则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撑力。责任伦理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共通性:一方面,培养责任伦理精神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责任伦理之所以具有较高的普适性价值,主要原因在于责任是世俗性和理想性的统一,要求公民个体作为社会共同体中的成员,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不仅要有功利性的需求,更要有维护共同体的健康发展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责任意识是公民道德人格的核心因素,是公民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一致性的源泉。如果说“幸福”、“德性”或“快乐”等概念曾经是西方不同时代伦理精神建构的主题,那么按照韦伯的阐释,现代伦理学的主题就是“责任”,公民社会需要以人的现实“责任”为核心而构建起来。另一方面,责任伦理建设有助于培养现代公民的理想人格。以“是否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作为判断人们行为的道德善恶的伦理标准,是完善公民理想人格的基本手段。履行责任是人类的理性反思和道德自觉,任何责任都是人的责任,通过权利的给予和义务的承诺,实现道德主体的自我完善。道德责任感即是个体对完成自己分内的事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完成责任时的美好感受和没有完成责任时的羞愧、内疚与自责等正负两方面的情感体验。“这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履行责任行为的精神内驱力。”[12]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就是自觉履行责任,“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自己履行了责任这样一种意识”[13]。
31责任伦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诉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凸显公民价值与权利的民主社会,更应该是一个倡导公民参与意识、责
任意识的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4]。构建和谐社会之所以强烈吁求公民责任伦理精神的培育,是因为: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要求加强责任伦理建设。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中责、权、利的内在统一包含着对公民责任伦理的要求,客观需要公民主体在竞争中以履行责任作为获取利益的前提,公民只有自觉遵守重合同、守信用的基本道德准则,认同和遵循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平等与诚信统一的市场经济通行规则,才能在促进经济秩序良性运转的基础上,实现公民应得的利益与承担的个人义务、追求正当权利和维护社会正义的统一。反之,如果公民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不承担应有的职责,也就难以享有相应的权利。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客观要求提高公民的责任素质。和谐社会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其中人是社会和谐的关键,而人际关系的和谐最终取决于公民个体责任意识的强弱。责任伦理精神标志着公民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只有当人们普遍具有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自我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建立人与人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敢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自觉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得其所,社会方能和谐。可见,公民责任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保障。
三 现代公民责任伦理精神的基本要素
培育当代公民的责任伦理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责任意识生成的规律来看,责任伦理是一个从责任主体认知、到责任情感升华、到责任意志确立、
・
4
3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
再到责任行为实施的动态过程;从责任本身的层次性来看,责任伦理是一个由对自身生命和行为负责、到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到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再到对自然和人类负责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具体来说,现代公民责任伦理精神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关爱生命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最基本的要求是对自己负责,进而才能谈到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引导公民对自己的生命和行为负责是责任伦理建设的起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正是由于生命的这种独特性,才使得个人的存在具有意义和价值。生命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前提,生命意识是人
作为一种生命存在的自我意识,其内涵是通过发掘、寻和培育生命存在的意义,为人生生命提供动力和源泉。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是一种责任,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就是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生命情感即个体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珍爱,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以及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15]培育公民的生命责任伦理精神,就应着眼于公民关爱生命内在动机的唤醒,引导人们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注生命的质量,关爱他人的生命,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让生命充满活力,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尊重自己和他人人格的独立性、完整性及生命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21关心他人
责任体验和责任生成是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活动中完成的,当个体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他人的存在、社会的存在、自然的存在具有高度一致性时,就会生成一种高度理性和自觉的公民责任意识。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学会关心: 21世纪的教育》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要把以培养竞争能力的目标的智能中心的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全面发展教育,把以牺牲青少年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为代价来发展智力的教育转变为用合作精神、责任感来促进智力发展的教育,即“从促进竞争转变到促进合作”、“从强调为私人利益而学习转变到强调为公众利益而学习”[16]。学会关心即是“关心个人、他人、体、全人类;关心社会、经济、生态、全球生存环境;关心真理、知识、学习等生存技能及其人道取向”[17]。学会
关心本质上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集体、人与自然等之间关系的认同和责任情感,引导公民懂得既要对自己的行为选择及其后果负责,也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勇于承担与其公民身份相适应的各种义务和责任,学会关心、关爱、尊重他人,关心社会、自然和公益事业,关心民族、国家和人类发展,在良性人际互动中体验责任、生成责任,学会把自己的发展与他人的存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幸福融合在一起,培养广泛意义上的责任意识。
31遵守公德
z6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全体社会成员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底线。现代社会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责任伦理精神在维护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应把公德意识的培养纳入公民责任教育中,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公民遵守道德“底线”,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明荣辱之分,懂廉耻之理,把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责任,并内化为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的责任行为。
41参与公共生活
培育现代公民的参与精神既是民主政治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公民主体追求正当权利与履行社会义务的内在统一性的具体体现。责任不仅关系包括自己个人利益在内的社会利益,而且包括国家民族公共利益。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社会公民团体领域,一是国家政治生活领域。公民参与社团活动有利于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感悟中体验责任,培养其公共精神和公民责任认同,提高责任实践能力。同理,在国家政治生活领域,公民通过积极广泛地参与民主生活而主张其政治权利,塑造其公共精神和公民责任感,现代民主国家的宪法都规定和保障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也要求公民必须履行一定的责任。政治参与是公民沟通政治意愿、制约政治行为、实现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手段,是在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建立权力平衡机制的“杠杆”,有利于使政府的各项政策得到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使国家的法制得以顺利推行,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51回馈社会
・
5
3
・
第1期 陈思坤:责任伦理:现代公民社会的价值诉求
高度的回馈责任感是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公民履行社会义务的重要保障,也是责任实施的重要环节,体现着公民较高的道德责任意识。所谓回馈责任感是指公民对他人和社会怀着一种感恩之情和回报之意,在自觉自主的行为选择过程中,用心“体验人与人之间利益相关的现实状况,深刻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必要性,切实感受到自己所担负的道义上的责任,从而萌生责任动机,履行自己的责任”[18]。从某种意义上说,回馈责任意识不仅是对在自己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积极作用、给予过帮助的人和社会的恩情回报,而且是现代公民社会不可或缺的伦理精神。责任伦理所蕴涵的公民之间的责任关系是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现实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承担着与其社会化角相应的职责,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规定了人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人生价值也只有在自觉承担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中才能得以实现。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19]因此,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个人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只有当责任主体对社会负有强烈的回馈责任感时,才能自觉接受和自愿履行个人应当完成的社会义务。
61爱国奉献雅阁雨刷
热爱祖国的伦理精神是责任情感的升华和最高层次。责任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理想是实现责任的牵引
力,任何理想的实现都有明确的责任相伴,依赖于每一个具体的责任的实现,可以说,培养公民崇高理想的过程也是提高其责任能力的过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具有较强的精神激励作用和力量凝聚作用,其核心是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心系民族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培育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引领公民明确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正确对待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因此,培育公民报效祖国的责任伦理精神,其核心在于强化公民主动承担义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公民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支配下,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代的要求统一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报效祖国统一起来。
71保护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责任是现代公民责任伦理的拓展,是社会文明的显著标志。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障,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社会性是建立在人的自然属性基础之上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人无法离开生态环境而孤立存在。生态环境与
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基础,人必须同自然进行各种不间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通过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从更广泛意义上的义务上讲,人在自然界处于优势地位,就应承担维护自然界的重大责任,不尊重自然规律就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可以说,生态危机是带有全球性的危机,更是人类关于生态的“伦理价值”的危机。因此,责任伦理赋予人类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昭示出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人类存在与自然存在和谐统一的必要性。培育现代公民的生态文明责任伦理精神,就应引导人们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对人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文明观念和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从而为促进社会乃至全人类的科学发展奠定必要条件。
四 公民责任伦理建设的实施路径公民责任伦理建设,基础工作在于提高公民的责任认知水平,中心任务在于培养人们的责任意志和信念,关键环节在于引导人们养成尽职尽责、主动承担责任而不逃避责任的良好习惯。
加盟电动车代理商需要什么条件11加强公民责任伦理教育
(1)加强责任认知教育,着力唤醒公民的责任自觉。责任认知是责任感形成的基础,也是责任实现的关键一步。公民能否履行应尽义务,首先取决于主体对个体责任角的认识和对责任伦理社会价值的认同程度,公民责任情感的升华、责任意志的锻炼、责任行为的矫正、责任能力的提高,都基于个体对
自我责任认知水平的提升。责任一经行为主体认同,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变外在的规范约束为内在的自省自律,从而在心灵深处生成责任伦理的道
・
东风日产骏逸6
3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
7座mpv销量排行榜德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主动承担应尽的责任的关键。因此,公民责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层次性,把握阶段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成长阶段的公民体区分重点地实施责任伦理教育。如对青少年应侧重于公民知识的传授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体应着重开展成才责任和回馈责任教育,鼓励他们把把孝心献给父母、把关心献给他人、把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国家;对社区公民体则应着重开展行为责任教育,侧重于公民责任行为的锻炼和行为后果的担当;对社会各公民团体则应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健全自律的现代公民意识,引导公民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形成正确的责任动机。
(2)构建立体化的责任教育网络,着力培养公民的责任践行能力。公民责任伦理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深入持久地开展。应充分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家庭、社会、学校相互配合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家庭应注重公民自觉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养成教育,从小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意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应发挥在公民责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创设一种激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发展性、贯穿实践性的责任教育氛围,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现代公民应具备的政治、经济、法律、伦理道德和社会生活准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责任与理想、责任与能力、责任与法纪、责任与成才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将来履行公民责任奠定基础;政府和社会各界则应注重提供公民的参与机会,把责任感培养贯穿于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培育公平、公正、诚信、尽责、奉献的责任伦理精神,使公民不断受到责任意识的提升、责任行为的锻炼,促使人们养成“从自身做起”的责任习惯,倡导道德人格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不断激发公民认识责任、承担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1构建“各尽其责”的伦理文化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营造人人“尽己之责”的道德风尚。社会文化对公民责任伦理精神的培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文化所特有的情感陶冶功能、价值导向功能、人格塑造功能、身心调节功能和对不良责任行为的监督抑制功能,决定了它在满足公民文化需求、规范公民责任行为、激发公民责任情感、提升公民责任履行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应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规
范、调节和催化作用,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大力倡导积极、健康、文明、进步的价值观念,把公民责任融入公民道德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之中,既要发挥责任伦理精神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传承优秀文化、强化主体意识、凝聚社会民心的强大作用,又要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感化作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评价机制。通过舆论宣传,引导人们自觉地培养伦理情操和德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追求身心和谐、社会和睦,促进公民责任意识的觉醒和形成,从而督促公民养成主动承担责任而不逃避责任的自律习惯,形成公平、公正、诚信、尽责、奉献的责任伦理精神。
(2)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着力培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责任伦理精神。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0]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提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需要的主流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标志着公民道德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责任伦理建设,基础在于规范公民的道德行为,强化责任自律意识,提倡尽责光荣和失责可耻的伦理价值观念,不断唤醒和激发现代公民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感。应坚持不懈地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共同理想凝聚人、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公民所感知、所接受,以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使公民不断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共同理想的激励、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和责任情感的激发,促进公民知、情、意、行的相互转化,逐步形成和谐文化建设的伦理思想基础。
31完善公民尽责与失责的奖惩机制
(1)注重责任伦理的实践建设,着力激发公民勇于承担责任的伦理精神。责任伦理建设本质上是实践的,由于道德责任是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在本质上是自律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形成过程。公民责任伦理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行为过程的统一,而这个统一的基础在于道德实践。公民的责任认知和责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和日趋深化的过程,公民也只有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实践中才能深化对自己应承担责任的认识,产生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和亲身体验。因此,责任伦理建设离不开公民的广泛参与,只有当社会道
・
7
3
・
第1期 陈思坤:责任伦理:现代公民社会的价值诉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