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文化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05班 谢智郎 U201210663
摘要:汽车是工业文明之镜,它忠实的反映了社会的变迁。汽车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百余年来,汽车在满足人们的代步需求的同时,也积累和蕴含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而赛车文化更是能体现一辆车的性能和一个品牌的品质。
关键字:美国赛车 NASCAR Sprint Cup 中国赛车 韩寒 保时捷亚洲卡雷拉杯
美国赛车文化
《速度与激情》这部系列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的确赛车是一项速度与激情的运动,但是赛车文化却不仅仅是速度与激情,其中的内涵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平日里大家大都关注F1等欧洲赛车运动,听到的大都是维特尔、阿隆索等名字,但赛车的魅力又岂止欧洲,下面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美国与中国的赛车文化。
美国赛车的暴力与狂野,就像是一顿超级快餐,直观而刺激,更为迎合草根阶层的口味。这也
符合其起源于经济稍显落后的美国南部地区的身份。但如果你认为比赛只是简单粗暴,没什么需要咀嚼的看点,那就错了。以风靡全美的 NASCAR来看,这既是一场个人英雄王义的盛宴,又强调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看福布斯公布的全球体育运动员收入榜,除了阿隆索、罗西、舒马赫、汉密尔顿等欧洲赛车界的绝对大腕儿高高在上之外,赛车圈内能入围前60名的就要数NASCAR的小厄恩哈特、杰夫·高顿、托尼·斯图尔特和吉米·约翰逊等几位美国车手了。我想许多国内车迷对这些名字都会感到异常陌生。这是因为美国人有自己独特的赛车文化和体系,而这个圈子的排他性并不热衷与世界交流。
在美国有一个政治词汇叫“NASCAR Dads”,专指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工薪阶层白人男性。平日看赛车、喝啤酒,由于种族情绪强烈,所以连带NASCAR都有一定的排他性。这也是丰田费尽周折才跻身美国赛车市场的原因,成为了雪佛兰、福特和道奇以外唯一出现在NASCAR中的国外厂商。
之所以深受白人草根欢迎,要知道NASCAR日起源于禁酒令下私酒贩子的地下飙车,最早这只是一知道如何在土路上开快车的人,因此并不像F1那样的高高在上。如今正值美国大选,
你经常会看到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去赛场造势的新闻。为了讨好这个人数足有4500万的草根阶层,民主党的奥巴马也在白宫专门接见过NASCAR车手。不过由于赛车运动起源于经济不发达的南方地区,这儿是共和党的老家,白人老粗们仍习惯于投共和党的选票。
谈到美国赛车文化的独特性,就连年轻车手的培养方式也与世界大多地区不同。正迈入门需要经过卡丁车和初级方程式的历练。对于希望有朝一日参与NASCAR和IndyCar两大赛车盛事的美国青少年而言,在泥地里摸爬滚打的 Sprint Car,才是椭圆赛道车手成长的摇篮。600余公斤的车重,却拥有高达800马力的动力,Sprint Car异常凶猛的动力重量比,对年轻车手的驾驭能力是极佳的锻炼。可惜随着IndyCar系列赛与Champ Car在1990年代闹分裂,这项开轮方程式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即使后来 ChampCar已破产,与之合并,也没能帮助其挽回颓势。如今NASCAR才是北美第一赛车运动。探究更深层的原因,自然也与NASCAR赛车更贴近日常使用的房车,与车迷更有亲近感有关,更受汽车厂商的重视。而比赛中房车因为安全性高,火爆惊险的撞车场面发生更为频繁,也更符合美国人民寻求刺激的心理。如今随着人气指数极高的美女车手丹尼卡·帕特里克也加入了NASCAR阵营,对于Indy赛事又是一大打击。
如果不很关注美国赛车,很多车迷很可能误将与F1并论的 NASCAR当做了一项比赛。其实这是一个成立于1948年的全国性赛车协会组织,旗下所辖有10余项比赛。加上地方性赛事,每年举办的赛事场次超过1500场,而今比赛已扩张到了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家。其中最受关注的三项赛事为 SprintCup房车赛、Nationwide系列赛和Camping World皮卡赛。与F1相对应的其实是NASCAR中最顶级的Sprint Cup房车赛。不过这个Sprint可与之前提到的SprintCar意义不同,是冠名赞助商的名称。
从内部关系来说,Nationwide系列赛和Camping World皮卡赛都可看做是Sprint Cup的进阶赛事,就如同GP2、F3方程式与F1间的关系。很多年轻车手都是在前两项赛事中崭露头角,才会加入Sprint Cup阵营。正如同F1车手莱科宁初次尝试NASCA日比赛,也是从皮卡赛开始的。之前因F1新加坡站故意撞车的丑闻,而被迫来到美国参赛的巴西车手小皮奎特,目前也正在Nationwide系列赛和Camping World皮卡赛中历练。今年小皮奎特的进步非常神速,已分别在两项NASCAR比赛中取得了首场胜利。
自然最顶级的Sprint Cup房车赛的赛车性能最佳。不过拿欧洲赛车做对比,NASCAR的赛车技术却是很落后的。即使从2007年起,Sprint Cup已经启用了成本更低、更安全的“Car of To
morrow”新款赛车,但发动机仍采用单顶置凸轮轴,每汽缸两气门技术,今年才改为电子直喷。传动机构仍为4速手动变速箱,车身空力套件受规则限制也只做到简单实用。所以没有F1赛车那般精致华丽,美国式赛车追求的是纯粹、暴力、安全。采用前置后驱布局的Sprint杯赛车,其5.86升V8发动机拥有865马力和720牛·米的惊人动力,能够让车手持续以320公里时速在椭圆赛道上飞驰。
跑完一个赛季,每辆赛车的花费不超2000万美元,相对于 F1来说是极其节省了。由于Sprint杯的赛车早已是钢管车架,而今各汽车厂商还要按照统一的模板打造,因此赛车性能非常接近,几乎就是相同的赛车但挂上了不同厂家的车型铭牌而已。这主要是为了增加赛事的激烈竞争程度。老美们更喜欢竞争激烈、对抗直接的赛车运动。所以才说美国赛车是快餐文化。正如同Ken Block引以成名的Gymkhana表演。也只有在美国才将拉力和越野赛车融入X Games极限运动当中。当然最精彩刺激的还要算是在泥泞地面上征战的 Motooross和Supercross越野摩托车运动,数十辆赛车蜂拥而出的场面极其震撼。
车迷们可能要问既然是快餐文化,那NASCAR比赛又有什么嚼头呢?确实大部分Sprint Cup房车赛都在椭圆赛道上展开。比赛距离动辄400至600英里,近3个小时的比赛中,车手们自
始至终都在绕圈圈儿,所以很多人戏称NASCAR车手只会左转弯。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43部赛车几乎是两两并排或前后贴紧的方式,以300多公里的时速一同转过弯道,保持彼此间不出现碰撞事故,谁会认为这样的极限驾驶容易呢?椭圆赛道正像是古代的角斗场,看到眼前一部部呼啸疾驰的赛车,听到世界上最让人兴奋和恐怖的轰鸣声,车迷们的小心脏简直要从体内蹦出来了。
而且美国赛车更强调个人英雄主义,比赛只设车手冠军,没有车队和厂商杯冠军。车手也不像F1那样挣固定工资,而是凭自己的真本事去赢赛事奖金。所以你会看到即使同属一支车队,每名车手的赛车涂装也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有自己固定的赞助商。拿NASCAR每年最重要的、作为赛季揭幕战的戴通纳500大赛来看,冠军车手的获胜奖励高达160万美元。NASCAR如此的大手笔,得益于他们在2007年与多家电视台签署了7年总金额高达45亿美元的转播合同。
如何赢得一场NASCAR比赛?除了车手出众的速度外,还需要主技师在进站策略上做出最正确的判断。特别面对比赛最后阶段出现黄旗事故时,进不进站?进站后是更换全部四条轮胎,还是以短进站的方式只换磨损更大的外侧两条轮胎?因为NASCAR比赛中参与换胎的技
师只有5个人,所以要换完一边轮胎再换另一边:这些不同决定都会成为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
虽然更为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但因为赛车自始至终纠缠在一起,因此比赛中NASCAR也更注重团队配合。对于高速环形赛道的竞争,利用前车尾流的Drafting十分重要。所以我们经常看到NASCAR赛车排成长串在跑,就是在利用前面的赛车破开风阻。而Bumper Drafting是指前面的赛车破开风阻后,后面的赛车速度更快,因此用车头轻微碰撞推着前车跑,这样带动两部赛车的速度均有大幅提升。但碰撞的力度和地点都很讲究,如果撞击力度过大或在弯道中轻推,很容易导致前车失控。
最后再来谈一下Sprint Cup非常新颖的赛制规则。每年 Sprint Cup都有36场比赛,但最近几个赛季比赛为了精彩性已改为两个阶段。其中前26场算是资格赛,只有排名前10位的车手,和第们至20名赢得分站冠军最多的2位车手,才有资格在最后的10场比赛中争夺总冠军。这12位车手的积分全部以2000分起步,然后资格赛排名前10的车手,会按照之前每获胜一场有3个加分。但这些加分,实际对比赛最终走势影响甚微。因为一场NASCAR比赛,冠军车手就能拿到43分个积分和3个冠军奖励分,这还不算领跑比赛和领跑圈数最多还会分别有1个额外加分。
不难看出NASCAR一切改革目的都是为了让比赛更激烈。分阶段的竞赛;是为了避免某位车手在赛事前半程发挥异常出,而早早让总冠军之争没有了悬念。至于每场比赛冠军车手的3个奖励分,则是鼓励车手去努力争胜。总之精彩刺激、直观对抗才是美国赛车一贯追寻的本质!
中国赛车文化f1汽车赛
说到中国汽车赛事,不得不提一下韩寒,这个始终站在网民喉舌第一线上的赛车手,走的是曲线赛车的路子,由文入车,以文养车,最终通过写几本小说实现自己玩赛车的梦想,这在年轻一代人里,算是顶尖聪明的。只可惜这一代人的赛车梦想,大概也就仅此而已了,你不能指望着自己成为另一个韩寒,也不能指望着刚刚拿到C1执照就有人邀请你参加汽车赛事,那太遥远了,遥远到要坐飞机才能去亲身体验。
这就是现实,中国汽车市场没有太多供汽车赛事生存的土壤。看看身边打算买车的人吧,他们往往更加关心新车是不是有6碟以上的CD,永远也用不到的智能天窗和花粉过滤空调,以及各种听上去很美看上去啥也看不到的配置,而对于动力性和安全性没有太多的意识。把自己的车改装一下去跑比赛?不仅没有几个消费者乐意,法规上也没有明确的态度。
带着一点悲观的彩来说,想要期待消费者理性购车,似乎只能等下一代人了。在这种情况下坚持玩汽车赛事,只能说要么市场投资方向没准,扔钱打了水漂,要么就是高瞻远瞩,意图在未来的岁月里长远地影响中国人对赛车、赛事的理解与概念。不过换个角度来看,世界各地的汽车市场都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才走向成熟,汽车赛事是最好的营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