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总626期Vol.626
NO.14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11(2013)04-0116-01
汽车流通业变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汽车流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黎萍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5314)
作者简介:李黎萍(1973-),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现为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部讲师。
目前,中国的汽车流通行业人才极度缺乏,相关的如市场营销、技术服务型人才储备和供应与行业需求相比相去甚远,本文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汽车流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同等院校相关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化改革建议,以期推进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
1.高职院校汽车流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汽车流通企业经营活动与其他企业(如制造类)有较大区别,这种独特性决定了其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模式。但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流通专业人才培养落后于汽车流通企业的快速发展。迄今为止,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的与汽车流通相关的专业中,往往偏重于汽车维修、检测、汽车营销,而旨在培养汽车流通领域复合型人才的专业近乎空白,在汽车流通领域内有建树的教授也屈指可数。从课程设置来看,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单一、落后,缺乏目前社会紧缺的如二手车评估、汽车网络营销、客户服务等课程,教材的开发及师资力量的培训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目前我国汽车流通的飞速发展和高层次的人才需求。
2.国内企业及院校相关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
在适应汽车流通行业变化的过程中,国内的很多企业及各大院校都摸索出了很多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吉利集团近年来通过战略转型,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与人才教育培养相适应的独特发展模式,先后建立
了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开创了“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新路,这些职业学校源源不断地为吉利也为社会输送着符合需求的人才。作为国内汽车流通领域巨头的利星行汽车通过与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在内的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及职业学院合作,参与到学院汽车专业人才教育全过程当中,以此作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解决企业对于高素质汽车销售、售后以及营销管理人才的需求问题。以上的这些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够为高职院校汽车流通专业的发展瓶颈提供一定的解决策略,也能缓解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人才紧缺的局面,是值得借鉴的操作经验。
3.汽车流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
第一,树立一种能够满足汽车流通变革需要的汽车流通人才培养模式。在对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实行“工学结合、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学做合一、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汽车营销、技术服务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递进的课程体系;培养了熟悉汽车行业实际工作任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兼相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集教学、培训、对外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建立了开放的双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具体做法为:首先,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将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调整为以技能
训练为主,实训课程的课时数与理论课程的课时数之比增加到1.1∶1。另外,把核心职业技能课缩减到3~5门,同时更加注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能力关系,达到课程体系更加优化;其次,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行业需求,我们联合行业专家共同组建了专业委员会,以能力标准体系为核心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并与行业专家一起开发职业课程,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相匹配,更能满足工学交替的学习要求;再者,积极进行教材建设,使得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为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我们在编写《汽车营销》等核心课程教材时开始尝试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式进行编写,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探索高职院校汽车流通专业与汽车流通企业有效的合作途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了多条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多条学生培养的新方式。其中一种方式是协议式校企合作单位:就是与区域内相关的汽车服务性企业(主要以4S 店为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为本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职业实习岗位,企业根据需要优先用人。我院利用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及校友关系,寻和建立这种合作关系还是比较方便的。这种方式有很多优点,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易监控。其二是校企共建的前校后厂、校企统一的办学实体。就是学校提供场地和相关资源,企业投资共建经济实体。在这种方式下,教学参与者能方便地到岗位上进行教学活动,容易实现工学交替,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易于监控。我院与山东唐骏欧铃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公司就设在学校内,是典型的前校后厂的办学实体。校企合作的第三种方式为订单式培养。订单式
培养就是与企业合作办班或者受企业委托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订单式培养的实质就是培养企业未来的员工,因此更能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因就业方向明确,学习也更有针对性,学习的动力也就更足。如我院与淄博大众汽车服务公司合作开办了“维修学校”,开展以“大众技术员”为培养目标的“订单式”培养试点。这种培养方式能够实现学生的真正零距离上岗,因此受到了企业的热烈欢迎。
参考文献:
[1]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与职业,2007.
[2]王向岭.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东:南方论刊,2010.
[3]张国方.我国汽车服务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N].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
[4]张文中.流通业:与狼难以共舞[J].北京:IT 经理世界,2003.
[5]刘翅.从CBE 、MES 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几个特点[J].北京:比较教育研究,1998.
>北京二手汽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