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后驱动桥式主减速器异响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摘要:由于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顾客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零件制造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路试车验证过程中,针对出现过的电机和主减异响情况,总结出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分享给从事电机与主减设计以及制造相关的工程师作为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主减速器;异响
前言:
新能源后驱动桥式主减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传递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载荷小的微型新能源车中。路试车验证过程中减速器异响是最常见的故障模式,异响引起驾驶员舒适性差,影响汽车本身的产品质量。而异响问题主要原因是齿轮、轴承、壳体、差速器等零部件结构设计、加工、装配过程中存在缺陷造成。
新能源后驱动桥式主减速器(图1)一般设计上为二级减速,主要由减壳、一级齿轮、二级齿轮、差速器、齿轮轴承、差速器轴承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驾驶员踩制动踏板时,ECU接收到
信号,电池产生电流传递给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产生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一轴齿轮(图2),一轴齿轮带动二轴齿轮,通过差速器传递给左右半轴,从而带动轮胎转动,实现整车行驶。
图1:后驱动桥式主减速器爆炸图 图2:电机/主减速器扭矩传递示意图
一、齿轮啮合异响
齿轮组之间啮合运动起到能量传递的作用,当齿轮组之间啮合不良的时候就会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异响。
(一)故障模式1:车辆加速行驶、匀速行驶或者滑行行驶时,出现间断的“噔噔”“哒哒”异响声音。对故障件一级主动/从动齿轮、二级主动/从动齿轮进行齿面外观确认(图3),通过确认可知,齿轮齿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磕碰伤。
原因分析:齿轮齿面在运输/转运过程中存在磕碰伤,齿轮啮合不良产生异响
控制方法:1)齿轮加工完成后需单件隔离摆放,相互之间无磕碰,且进行防护。
2)齿轮运输包装需使用泡沫材质并单件隔离,避免零件运输过程磕碰。
3)减壳装配齿轮环节需对工装台面、周转料架、发运料架使用胶垫防护,避免齿轮磕碰。
总之,对待齿轮磕碰类问题,需从齿轮生产、齿轮运输、齿轮装配、主减运输全过程进行齿轮防护。
图3:齿轮齿面存在磕碰伤 图4:NVH检测图示
故障模式2:车辆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出现连续的“嗡嗡”异响声音。对故障车进行NVH检测,确认17阶处存在异常(见图4),为一级齿轮组啮合存在问题;对故障件一级主动/从动齿轮、二级主动/从动齿轮齿面粗糙度、齿形齿向、齿形跳动进行检测(表1),通过确认结果可知,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原因导致异响
原因分析:1)齿轮跳动不合格导致齿轮啮合不良产生异响,跳动不合格原因可能为齿轮自身加工问题,也可能为齿轮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双过盈设计(见图5)
2)齿轮齿形过大导致齿轮啮合不良产生异响
3)齿轮齿面粗糙度过大导致齿轮啮合不良产生异响
控制方法:1)齿轮设计结构进行优化,采用单过盈设计。
2)齿轮齿形精度一般选择在6级及以下,采用超精磨床磨齿工艺。
3)齿轮齿面粗糙度一般选择Ra0.8,采用超精磨床磨齿工艺。
图5:二级主动齿轮与一级从动齿轮压装存在双过盈设计
表1:齿轮相关尺寸检测
二、轴承异响
故障模式:车辆低速(15-40Km/h)行驶时,出现连续的“擦擦”异响声音。对故障件轴承进行拆解确认(图6、图7),通过确认结果可知,一轴上轴承和一轴下轴承滚道和外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
原因分析:
1) 球轴承结构、规格选取不当;
2) 一轴上轴承压装时工装设计不合理,导致压装轴承时压偏产生压伤
3)一轴下轴承压装设备压入力设定和轴承自身抗压力不匹配,导致压装时压伤轴承
控制方法:1)球轴承滚动体采用4 点接触式结构而不采用深沟球轴承(图8),径向游隙可控9μm 以下,轴向游隙约其2 ~ 3 倍,轴向刚性大(图9)
2)一轴上轴承压装工装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工装稳定性要好,刚性要强,避免受到压力后不稳固;b、定位要合理,建议以壳体的机加面定位提高其精度;c、夹紧装置要合理,建议使用气缸保证夹紧力满足要求,不建议使用手持式夹头。d、压头与零件同轴度建议在0.1mm以内。
3)设备压入力设定时需考虑轴承的抗压力,并结合一定的安全系数(一般在0.8)进行设定。
图6:一轴下轴承滚道存在压伤 图7:一轴上轴承外侧存在严重压痕
图8:深沟与4 点接触球轴承结构图 图9:深沟与4 点接触球轴承载轴向刚性对比图
结束语:
新能源后驱动桥式主减速器产生异响的原因有很多,排查引起异响的原因也很复杂,所以在零部件结构设计、加工、装配过程中均需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出现异响等故障。
参考文献:
[1] 王望予. 汽车设计( 第四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汽车轴承[2] 王霄峰. 汽车底盘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李帅,男,上汽通用五菱SQE工程师,从事汽车底盘件质量管理工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