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中国汽车后市场供应链白皮书(2)——价值链分析
《中国汽车后市场供应链白皮书》由罗兰贝格和巴图鲁联合发布,报告共三大部分,AC汽车将分4次连载,本篇为第2篇。
1.中国汽车后市场供应链发展概述:中国汽车后市场供应链白皮书(一) | 连载
2.价值链分析;
3.美国后市场供应链发展分析及启示
4.竞争及商业模式分析。
本篇章将从以下5个方面阐述汽配供应链的的“价值链”:后市场供应链概览、 配件类型分析 、分销渠道分析、零售端分析 、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
2.1 后市场供应链概览 
· 概念定义
后市场供应链体系分为三大主要环节:生产、分销、零售。 
零部件生产商生产配件,通过多个层级的批发商分流,再到达各类维修厂,由维修厂最终出售给消费者。 
其中,主机厂授权渠道和非主机厂授权渠道 (即独立后市场渠道)的供应链体系有很大的不同。 
· 配件类型
目前主机厂授权渠道仍以授权配件为主,非授权配件则主要流通于独立后市场渠道中。随着政策的细化,越来越多的配件将在两类供应链体系中实现全流通。 
· 分销层级
主机厂授权渠道层级相对较少,授权配件经主机厂售后部门直接流入4S店体系。而在独立后市场渠道中,配件将由多层级批发商经手,才会流入零售端的各类维修厂中。 
零售端
主机厂授权渠道以4S店为主,而非主机厂授权渠道的零售端形态则更为多样化,包括连锁店、维修厂和夫妻店等多种维修业态。
除了以上供应链环节外,保险公司在后市场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事故车而言,在哪里进行维修用什么配件进行维修,,都将受到车险条例的直接影响。 
2.2 配件类型分析 
· 配件品类定义 
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根据维修保养的特点可以分为4大类:
保养件:根据保养要求进行替换,配件最为常见,通用性高,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例如:机油、三滤。
易损件:根据行驶里程要求进行替换,配件较为常见,通用性较高,技术要求高于保养件,例如:轮胎、蓄电池、雨刮片等。
维修件:也称为故障件,配件设计的生命周期较长,但存在故障可能性,因而仅在发生故障时进行维修或替换,通用性较低,技术要求也更高,例如:起动机、发电机、离合器等。
事故件: 主要在事故后进行更换,通用性低,技术要求高,例如:大灯、保险杠、A柱等。 
· 配件品类占比及趋势 
在四类配件中,维修件由于配件单价较高,且更换较为频繁,在后市场配件中价值占比最高。保养件及易损件尽管替换频次高,但配件单价较低,因此市场份额在20%以下。而事故件则受事故率影响,替换频次低,尽管配件金额高,市场份额为23%。 
· 配件品质分类 
除了配件品类以外, 另一个看待配件市场的重要角度是配件品质。
根据生产企业、配件标识和质量,配件可以分为原厂件、OES件和品牌件三大类。
汽车配件市场鉴于3年出保车辆的车主多会选择品牌件,因此品牌件的份额目前已达到了60%以上。受到主机厂授权分销体系的保护,原厂件占据20%以上的市场份额。OES件则由于价格偏高,又缺乏足够的市场认知度和辨识度,因此份额较低。
未来,品牌件份额将进一步提升,主要原因在于:
1. 中国市场车龄上升,且出保车辆占比上升,使用品牌件的车辆占比提升;
2. 政策推动后市场透明化规范化,品牌件产品品质不断优化,消费者对品牌件的认知度也将逐步提高,使用品牌件的意愿也逐步上升。
2.3 分销渠道分析 
· 后市场配件分销结构
如前所述,中国汽车后市场配件分销渠道有两种主要类型:主机厂授权渠道和非主机厂 授权渠道(独立后市场渠道)。其中,独立后市场渠道占据了配件后市场规模的大部分份额,未来份额还将进一步提升,需要特别关注。
配件的独立后市场供应链体系与主机厂授权渠道相比更加的复杂。目前中国的配件分销渠道呈现出网状特征,在各层级间有很多互动。 
· 分销结构变化趋势 
目前的分销结构层级众多且市场分散,分销效率较低,下游维修厂的采购体验也并不好。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未来中国市场的分销结构也将发生变化,逐步向效率更高的模式转变。
批发商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增加客户基盘,将逐步推进行业整合。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的中国汽车后市场分销体系中,横向整合及纵向整合都将存在。最终,后市场分销体系将更为扁平化,层级逐渐减少,并会出现规模化、专业化的批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