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8期总第315
期
杨玲玲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616
摘要:《汽车文化》是汽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在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为切入点,根据需要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将每一节课的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以思政元素结合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在点点滴滴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据此,从《汽车文化》课程性质、教学目标、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及应用等方面出发,探讨了课程思政与汽车文化课程内容的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汽车文化》;应用中图分类号:G640
收稿日期:2022-03-12
DOI:10 19999/j cnki 1004-0226 2023 08 040
1《汽车文化》课程性质
《汽车文化》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是汽车大类各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蕴含丰富的科技知识与人文精神,属于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专业的前导课程,通过全面讲授汽车及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基本结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及品牌文化、汽车娱乐、汽车名人、汽车发展新技术等,普及汽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感知汽车发展方向,提高其鉴赏能力,享受汽车带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传播和弘扬汽车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汽车改变生活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最终树立符合中国特社会主义精神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1-2]。
2《汽车文化》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a.了解非机动车的发明史;掌握中国古代对汽车发
明的历史贡献;理解蒸汽汽车、内燃机的发明史;理解汽车车身、汽车主要部件的发展史;理解世界汽车工业、中
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学会分析汽车发展的重要哲理。
b.理解汽车商标基本作用;学会欧洲、美洲、亚洲汽车公司汽车商标的辨认;理解欧洲、美洲、亚洲主要汽车公司汽车商标的含义;能够对中国著名汽车公司汽车商标进行辨认;能理解中国著名汽车公司汽车商标的含义。
c.掌握汽车的定义与常用分类;了解汽车编号和车
辆识别代码;能根据车辆识别代码知道生产年份;掌握汽车的总体构造了解发动机作用、分类及工作原理;能认知汽车发动机主要部件;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能认知汽车底盘各系统部件;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作用及组成;能认知汽车电气设备主要部件;了解汽车车身的作用及分类。
d.掌握汽车的特征参数与性能指标;掌握汽车主要
性能指标和汽车选购的基本原则;理解汽车驾驶考证的
基本内容与过程;学会汽车主要操作机构使用、油料选用和日常维护;理解汽车的磨合、驾驶节油技术与应急处理。
e.理解汽车名人的生平事迹及其奋斗历程;学会分
析总结汽车名人的经验与教训;学会检索汽车之最;知道国内外著名汽车展览及其展览内容;知道汽车俱乐部组织与作用;掌握主要汽车媒体的使用,学会在汽车网站检索汽车动态和技术资料。
f.了解节能汽车发展的必要性与种类;了解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汽车的组成和类型;了解未来智能新能源汽车。2.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汽车专业兴趣,爱学、乐学、会学汽车专业知识。
b.培养学生的检索能力,能根据教师的要求,积极动手查阅资料。
c.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能力,会调查,会总结。
d.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及工作作风,以一个积极认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立项项目《汽车文化》(KCSZ44)
·
·13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程教育
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完成工作。
e.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3素质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培养目标放到第一位,厚植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3-4],教师通过讲授汽车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通过讲解世界著名汽车厂商及品牌文化,剖析产生差距的深层次原因,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通过讲解汽车结构,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通过讲解汽车娱乐、汽车名人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以及诚实守信的科学态度;通过讲解汽车发展新技术,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
3课程思政在《汽车文化》课程中的应用
通过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让学生循着“中国汽车梦”这条线,品味各个模块典型的人和事,领会汽车文化中的思想与精髓,培养爱国、敬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汽车文件》课程中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为例,让学生了解国家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其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地位,了解德国人卡尔·奔驰发明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汽车后,到现在世界上各种品牌汽车中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增强民族自豪感。首先说明本次课程的中心思想为《汽车产业国之重器》,可以分为中国造车梦、汽车大国梦、汽车强国梦三条线来讲解,在中国造车梦中与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艰苦创业时期对应,主要讲述了汽车产业对国家的重要性,采用视频、图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1953-1992年,中国人民艰苦创业的时期,中国人不畏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奋起直追,在汽车各个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对学生提出要求,希望同学们抓住战略转型机遇期,大显身手。再以《世界著名汽车公司与品牌》之中国著名汽车公司与品牌为例,在课程内容中如何传授课程思政思想。
a.采用任务驱动法确定《世界著名汽车公司与品
牌》的教学目标与思政元素:能够从中国著名汽车公司的发展中感受到汽车飞速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
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学会向老一辈汽车技术人员
和现代工匠楷模学习,培养学生勇于研究、不怕困难的工匠精神。
b.教学组织设计与过程。
①在课前,收集中国著名汽车公司的车型,为了让汽车文化
学生能更好的的理解本次课的主题,可以收集柳州本土两大汽车龙头上汽通用五菱和东风柳汽的主要车型图
片和视频,由教师将《中国著名汽车公司与品牌》多媒体课件及《国货之光-五菱and 柳汽》上传到职教云平台,并针对资料,设计相关问题,如问题1:请你想一下,为什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第一批车会被命名为“解放”,如图1所示?问题2:“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如图2所示?问题3:你喜欢哪款中国自主品牌车?……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命运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柳州经济对柳州区域经济的发展来激发学生的爱国、
爱家热情。
图1解放图标
图2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②上课时,游戏(车标)连连看导入,通过游戏问题
的提出,激发学生对中国车标的认识动机,为后面讲到中国品牌的自豪感打下基础。然后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时间发展线来完成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说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困难环境下建成可以下线载货汽车的奋斗过程,同时播放一汽的视频,与历程线共同剖析国产品牌与其他品牌产生差距的深层次原因,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接下来教师通过多媒体讲解一汽的汽车商标,如图3所示,由阿拉伯数字“1”和汉字“汽”两个字艺术化的组合,构成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商标既表示不断进取、展翅高飞的中国一汽精神,又表示中国汽车工业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决心。最后向学生展示一汽集团下的各种车型(图4~图8),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中国汽车品牌的诞生和发展历史,教育学生牢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同时要努力钻研、求真务实、
不断进取。
图3中国一汽商标
·
·13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第08期总第315
期
c.教学总结及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出
要求,同时结合学生学习的汽车机械制图课程,课后让学生设计一款属于自己梦想中的国产车车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个人认同感,而且也将汽车文化课程与汽车机械制图专业课程融会贯通起来。通过这样的课程组织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著名的汽车公司发展历程及品牌含义,深切感受到我国国家当前经济、综合国力的强大。
本次主题课的思政元素:国家意识、爱国情怀培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善于钻研、求真务实、不断进
取不畏困难的工匠精神。
图4
车型一
图5
车型二
图6
车型三
图7
车型四
图8车型五
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反思:以学生熟悉的《人民需要
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五菱国货之光为例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讲解中国著名汽车公司——一汽发展脉络和品牌文化内涵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课后每
位学生都完成了自己喜欢的民族品牌,此处摘录了学生绘制的品牌商标及含义。
4结语
《汽车文化》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基础类课程,对学校汽车专业学生的发展及汽车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课程思政在《汽车文化》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多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让他们能够更快更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朱梦洁 “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 ]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2]赵鹤玲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 湖北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09-110.
[3]王雅萍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 ] 湖北开放
职业学院学报,2020(2):109-110
[4]崔金刚,吴淑杰,李景奎 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 黑
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10-11
[5]王英慧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生成路径研究[J ] 湖
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4):66-67 作者简介:
杨玲玲,女,1981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制造、营销、检修技术等。
·
·13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