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汽车高温下的正确使用技巧
中国南方夏季高温持续时间较长,最高气温达35以上。汽车在高温条件下散热能力差,有的汽车曲轴箱温度达95,驱动桥车辆齿轮油温高达120,轮毂轴承最高温度可达130,轮胎行驶中的温度在100以上,制动液最高工作温度可超过130。高温条件对汽车的使用性能影响很大,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标签:汽车;高温;使用
一、高温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
(一)发动机功率下降
高温条件下进气温度升高,使新鲜充气量的密度降低,因此,每循环实际进入气缸内的新鲜充气量减少,使发动机的充气系数减小,发动机功率下降。试验表明,当气温从15升高到40时,发动机功率下降6%~8%。
(二)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易产生气阻
气温高,燃料供給系统易产生气阻,造成发动机供油不足,甚至中断,使发动机工作不正常。燃料供给系统的气阻现象是由于燃料供给系统受热后,汽油中的部分轻馏分挥发变成气体,存在于汽油管路及汽油泵中,增加了汽油流动阻力。同时,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存在于汽油管路中的油蒸气随着汽油泵的脉动压力,不断压缩膨胀,破坏了汽油管道中的真空度,造成发动机供油不足或供油中断,致使汽车难于起动或不能行驶。这种现象在炎热地区,特别是当汽车满载上坡或以低速长时间行驶时会常常出现。
(三)燃料消耗增加
由于发动机温度高,进气终止的温度也高,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活动能量增强,容易燃烧。温度过高还会使窜入气缸中的润滑油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生成积炭、胶质和沉积物。胶质与沉积物黏附在活塞顶、气缸壁和其他零件的表面上,使导热性变差。积炭形成炽热点,容易引起早燃或爆燃,导致缸体、缸盖和曲轴产生变形,甚至产生裂纹,还容易冲坏气缸盖衬垫,造成气缸压力下降,使发动机的功率降低。进气温度升高,使空气密度减小,空燃比变小,混合气变浓,导致汽车燃料经济性变差。试验表明,当气温高于28时,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相对于5~28时增加2%以上。
二、高温条件下汽车使用措施
(一)加强季节维护
为了适应汽车正常运行的需要,在夏季来临以前,应结合二级维护对全车进行一次必要的季节检查与调整。
1.加强冷却系统的维护,确保其冷却强度
(1)认真做好冷却系统的全面检查,重点检查的项目是冷却系统的密封情况,风扇运转是否正常及传动带的松紧度,节温器和水温的工作状况。
(2)清除冷却系统(散热器、水套)中的水垢。试验表明,水垢的热导率为铸铁的十几分之一,为铝的1/30~1/10。加强冷却系统水垢的清除对提高散热能力有重要作用。
(3)当发动机过热,水箱开锅时,应及时停车,怠速降温,但注意不要熄火,防止因发动机内部过热而发生拉缸等机械事故。
2.加强润滑系统的维护
高温条件下,发动机应采用黏度高的润滑油并适当缩短换油周期。在炎热的夏季,发动机润滑油的温度往往超过120。大型载货(客)汽车变速器和差速器在高负荷连续行驶的条件下,齿轮油的温度也很高,为防止润滑油的早期变质,应换用夏季齿轮油,并适当缩短换油周期。轮毂轴承换用滴点较高的润滑脂,并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检查与维护。
3.加强制动系统的维护
汽车制动液在高温下也可能产生气阻。在经常制动的情况下,制动液温度可达80~90,甚至到110。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应选用沸点较高(不低于115~120)的制动液。
4.加强供油系统的维护
采用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发动机,可适当调整发动机的匹配参数,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保证混合气的质量和正常燃烧。在高温条件下,由于空气密度小,应适当减少供油量,而混合气易点燃,可适当推迟点火时间。
5.加强电源的维护
夏季行车时,会出现蓄电池过充电、电解液蒸发快、极板损坏等故障,需检查电解液密度和液面高度,电解液的密度应比冬季使用时小些。由于外界气温较高,普通铅酸蓄电池需要经常加注蒸馏水,并保持通气孔畅通。另外,应适当调整发电机调节器,减小发电机的充电电流。
(二)防止爆燃
为了防止爆燃,应根据发动机压缩比选用相应辛烷值的汽油。要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适当推迟点火提前角,加浓混合气,调整点火系统,增强火花塞的跳火能量,并应及时清除积炭,也可根据需要安装爆燃限制器。
(三)防止气阻
对于行驶中的汽车,防止气阻的主要措施是在原车的基础上改善发动机的散热和通风状况,以及隔开燃料供给系统的受热部分。具体措施如下:(1)行车中发生气阻,可用湿布使汽油泵冷却或将汽车开到阴凉处,降温排除。(2)改变膜片式汽油泵的安装位置,由原来靠近排气管后侧处移至排气管前面通风良好处,并在汽油泵与排气管之间加装一块隔热板,以
防汽油泵受高温影响而不能正常工作。(3)采用电动汽油泵。电动汽油泵不需要发动机驱动,因此,可安装在不易受热的位置,降低输油温度,有效地防止气阻。
参考文献
[1]庄葳.奇瑞QQ6间隙性缺缸故障[J].汽车维修技师,2009(01).发动机水箱
[2]金辉.曲轴位置传感器故障[J].汽车维修,2007(12).
作者简介:姚旺(1994.07—),男,汉族,重庆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汽车与电子工程技术;李宽宽(1985.12—),男,汉族,重庆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车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