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他们是古老的买卖,历经千百年,依旧活在今天。世界总是在变,却也有一些亘古不变的法则。传承之路并不平坦,但总有不死的中国人,背负着各自的使命,一路向前。
---------------------------------------------------------------------------------------------------------------------------------
第三集 买卖不死 MYJ ZMH
---------------------------------------------------------------------------------------------------------------------------------
【解说】
这里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交界处,互通有无的边境贸易已延续了千年,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一日游客车,每天上午10点30分到达霍尔果斯口岸,车上的人并不是普通的观光客,他们几乎每天都来,没有人的手是空的。互市楼就在海关对面,带进来的货物可以很快出手,出货不过是前奏。互市大楼旁的小平房才是重点,中国人正在为他们准备带回去的东西。
【同期】
“一天这栋房子里面,就可以出去七八吨货物,鞋子、汽车配件什么都有。只要人能拎得动的,能拎走的东西都有。”
【解说】
货已经备好,就等快递员上门了。
【同期】“你好,我想你。”
【解说】
来自中国各地的货物,就靠“一日游”的背包客们,一件件背过去,口岸的人管他们叫“驼队”。“驼队”每人可以带大约30公斤货物进入哈萨克斯坦。尽管要担负一定的入关费,但依然有利可图。
【同期】
“你们中国货的质量特别好,很多东西都从中国买,比如办理婚礼的用品都从这里买。”
【解说】
经由这支现代“驼队”,货物到达收货方的时间只需要1天。
【同期】
“行行,那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价格出。今天到了可能15吨左右,三四天之内就出掉了。”
【解说】
霍尔果斯隶属于新疆伊犁州,是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1500年前,一批批商驼货队,满载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从长安至敦煌,沿西北方向途径霍尔果斯抵达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最远到达欧亚交界处的伊斯坦布尔。
千年不息的商品流转也带动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自古以来,贸易就是连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果子沟高架桥上去往霍尔果斯的货车占了一半以上,坐在车里的几乎全是奔波于商旅的生意人,沙哈提是其中之一。
【同期】
“我们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一年四季都把蒙古包拆下来。到这儿、到那儿,流动的样子。所以我现在搞这个物流,也算是一种巧合。我也搞流动的这种,从国内弄到口岸,再弄到国外。”
【解说】
连接乌鲁木齐到霍尔果斯的果子沟高架桥,彻底改变了运输的速度。激励着中国内陆走向世界的热情,霍尔果斯的晨曦中已经有风尘仆仆的“客人”签到,没有负载物的车辆本身就是商品。在哈萨克斯坦有巨大的需求。国际货场,每天都有数十万吨的货物,在此装车。油桃是霍尔果斯出口量最大的水果,持续整个夏季,但对中亚各国来说,比水果更匮乏的是日用百货。
为了让搬运工提起精神,沙哈提正努力学习他们得家乡话。
【同期】
“装完发钱,吃肉喝酒。吃白肉,喝白酒。快点,抓紧时间。”
“中吗,中不中?“
“中!”
【解说】
货物以各种方式在边境流动, 欧亚大陆桥沿线跨越国界的贸易往来沿着铁轨伸向远方。喧嚣了一上午的小平房安静下来。”
【同期】
“我刚来的时候霍尔果斯没有楼房,这房价,实在太高了。2005年的时候,七百多块钱一平方米。现在,三千多一平方米了,那个时候买就好了。我也那个时候没买。10年以后,我们两个做中国物流的老大。”
【解说】
别克一天只做三小时的生意,剩下的时间只有一件事,等。
【同期】
“我们会想,货能不能安全到对方的库房。比如说一些拎包客会无意中丢掉那个货物值好几万,我们就要赔,反正我们也挺担心的。”
【解说】
对沙哈提来说,真正要操心的是货物入境后通关手续。为此,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趟哈萨克斯坦。
【同期】
他们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都非常有讲究。你跟别人谈生意必须西装革履的。衬衣裤子都是熨斗熨好的,鞋子一定要擦亮。显示你对别人的尊重。
【解说】
沙哈提出生在那拉提大草原,至今他和家人用餐的方式还保留着游牧名族的习俗。
【同期】
“哈族人一直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到农村定居才三十年的历史。定居以后才知道什么是市场,才知道什么是做生意。”
【解说】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业正以空前的速度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在中国绵长的国境线上,无数个边贸事镇,正以传统而又崭新的方式迎接每一个日夜。霍尔果斯夜市,是哈萨克斯坦司机们最放松的地方,但别克的夜宵并不轻松。他们始终没有等到,货物平安到达的消息。
【同期】
“祝我们好运。”
【解说】
深夜别克回到家中。
【同期】
“你好,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守候在电话机的这一头。守候在电台这头依然是你们的老朋友别克。”
【解说】
别克在家中创办了一个电台,拥有大约50名听众。
【同期】
说出你的故事,聊出我们的人生。
【解说】
一个紧张忙碌的商人,变成了畅聊人生的主持。这样的夜晚,别克用乐趣所在帮助自己度过了煎熬。三小时后,有230年多历史的拜图拉清真寺开始最早一班祷告。变动的世界里,人名依靠不变的秩序铺排各自的生活。
---------------------------------------------------------------------------------------------------------------------------------
【解说】
【同期】
“你怎么这么能吃?”
【解说】
只有徐志明自己知道,这是告别肉食前的一顿狂欢。
【同期】
“我们在雕佛像之前,好好地吃一顿。然后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吃素了。”
【解说】
徐志明是泰州老字号木雕的手艺人。最近,工坊接到日本订单,要求雕刻者在工期不沾酒肉,如此虔诚才能使所雕佛像一尘不染。
【同期】
“那个完全是形式主义,没有用。”
【解说】
但为工坊着想,热爱美食的徐志明还是接受了这一条款。
明清时的泰州,盐业发达,百姓富足。商业和实用主义,催生出种种满足百姓日用的行当。今天,大多数民间手工已走向衰微。其中少数,仅仅作为历史文化的展示得以留存。真正靠着市场活下来的,极其有限。
每天清早,上香是帅春燕的头等大事。他希望,好不容易传到今天的家业,能得到各路神灵的庇佑。
1813年,他的祖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字号。当时的泰州宗教兴盛,也是帅家最兴旺的时期,
等传到第五代帅春燕却几乎到了最低谷。
【同期】
“我学雕刻的时候,实际上就是雕刻最没生意的时候。爷爷的弟弟,八十多岁了。他说我干了一辈子了,勉强糊口。你现在学这个东西干嘛,没出息。但是我们家祖传就是雕刻,现在不学的话就没有机会了,没人传了。”
汽车配件生意怎么做【解说】
艰难维系了几十年后,帅春燕等到了峰回路转的机缘,现代人的生活繁荣而又脆弱。寺庙里热闹起来,寄托精神的佛像成为可观的市场需求。时下流行的复古风尚,让手工制作成为新宠。帅家的工坊恢复了人气,不同以往的是师傅们的刻刀,需要塑造出不同国家的不同佛像。
【同期】
“日本佛像穿得少,体现它的那个肌肉吧,我还是喜欢我们中国的佛像,它比较含蓄一点。”
“印度佛像,上面的发髻,高高的。还有腰那个地方,很细了。嘴唇一点笑容也没有,不像我们中国的菩萨都慈善得很。”
【解说】
手艺人只需要面对自己,帅春燕要面对的,就远没有那么简单。
【同期】
“如果没有这个木纹就会真的很漂亮,这里,就是这里。不要这种,打磨太光滑了,要能看得见一刀刀的刀痕。这才显出是纯手工制作。”
“开始我们认为她过分挑剔,心里很恼火,就压制这个火。然后面上还客客气气的。”
【解说】
不同于普通商品,佛象交付当天,要举行隆重的迎佛仪式。这个风俗在泰州已经有500多年。不管佛象要去哪里,都一样操办。为日本定制的这尊大佛是工坊当年的第五笔海外订单,只要有市场,手艺和生意就都能延续下去。
帅春燕接到的海外订单,大多来自东南亚,即便有相似的文化背景,诉求却可能千差万别。一位韩国客户,提出想改变弥勒佛的形象。
【同期】 “像韩国人。”
“嗯嗯。”
“你不搞,那客户有这样的要求怎么办。”
“那是你的事。”
“咱们做这个单子也不容易,他这个单子也挺大的。我们配合一下人家。你这个误工方面,我补你工资,好不好。”
“再多的工资我也不做。没有这个做法。哪有弥勒佛像韩国人的,没有这个做法。”
“我答应你,回头去见韩国老板就是了。”
“这尊佛我已经花钱买了,你的想法是你的,但是我已经花了钱,就应该照我想要的那样去做,手艺人要按我说的做。”
“作为我们手艺人来说是有底线的,我也跟他。”
“我说,按照你说的做我做不了,所以说我不做了。”
【解说】
端午节徐志明回到老家兴化,熟悉的一切令他感到安心。
【同期】
“老师傅今年多大了?”
“85了。”
“您做这行多少年了?”
“68年。”
“麻饼来了,撤子。”
【解说】
工坊里帅春燕说服其他师傅,按照合约完成了韩国客户的大佛。世界一直向前,生活从未停止。总有一些人要坚守,也总有一些人要顺应。
---------------------------------------------------------------------------------------------------------------------------------
【解说】
从一块平凡的石头到价值连城的翡翠,支撑玉石交易长盛不衰的或许正是人性中的冒险。
缅甸的曼德勒是一个奇妙的城市,僧侣与寺庙随处可见。平和的佛教气息下是各个角落里惊心动魄的财富游戏。石头来自缅北的帕敢,那里出产全世界最好的翡翠。包着皮壳的玉石毛料叫“蒙头个子”,买卖蒙头个子称作“赌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