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陈柳钦
摘要: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行业升级转型的方向。我国政府出台政策,力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是,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急需要政府加大力度营造适合新能源汽车成长的环境,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切实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越走越顺畅。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政府政策 规划 发展
1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行业升级转型的方向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面对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油价高涨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竞争的一个新焦点。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 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将遵循节能(降低总能耗)、环保(减少污染物排放)两大趋势,逐步实现对化石类传统能源的替代。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减少对国外
石油依赖,解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
求与石油资源终将枯竭的矛盾的必
由之路。新能源汽车不燃烧汽油和
柴油,所使用的锂电池是国际公认
的环保电池。加之它与传统汽车相
比,电动车在启动时没有污染,具
有极好的环保性能。新能源汽车将
催生汽车动力技术的一场革命,并
必将带动汽车产业升级,建立新型
的国民经济战略产业,是汽车产业
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
展,以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1.4
亿辆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
,t替代石油3110万,t节约和替
代石油共计6339万,t相当于将
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2020
年以前节约和替代石油主要依靠发
展先进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来
实现。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将
节约石油7306万t、替代石油
9100万t,节约和替代石油共
16406万,t相当于将汽车石油需
求量削减41%。届时,生物燃料、
燃料电池在汽车石油替代中将发挥
重要的作用。在节能和减排的双重
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会成为未
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总体而言,新
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
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
高点,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
造厂商的共同战略选择。从国家战
略的高度来审视,大力发展新能源
汽车是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
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
径。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
择,也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这
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在政策的激励
和引导下,全球各主要汽车生产厂
家都加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步
伐。目前, 低排放 的混合动力
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在
全球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
2
汽车工业研究/2011.6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零排放 纯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时间已提前到2015年,比原来预计的时间提前了10~15年。据预测,2012年前后将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高潮,未来10~ 30年是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一影响未来的大趋势,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低碳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开源节流,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牵涉40多个行业、关乎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就业机会的产业,新能源汽车是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推进我国交通能源转型,通过能源多元化、动力电气化、排放洁净化实现我国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技术强国的跨越。发展新能源汽车既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又符合我国国情。它不仅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也是催生新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建立新型战略产业的重要突破口。
随着 低碳时代 来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扮演重要角。20世纪,汽车成为改变世界的机器;在新的世纪里,汽车将改变为节能、环保、低碳、绿的汽车。这是全人类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客观上要求全球汽车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新的汽车文明将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分。
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的政策演进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新时
代的 制高点 ,其产业发展将带
来诸如交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城
市空气污染减少等巨大的经济和社
会效益。国际经验表明,国家政策
对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启
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世
界各国,国家能源战略的强力引导
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新能源汽
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我国也不会
例外。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
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
2001年,我国启动了 863 计划
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
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
燃料电池汽车。以这3类电动汽车
为 三纵 ;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
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
三横 ,建立 三纵三横 的开
发布局,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
大体站到了世界同一 起跑线
上。这在我国汽车发展史上还是头
一次。
自2004年起,在国家的长远
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
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2006
年财政部针对实施新消费税政策明
确说明: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
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
税收优惠。我国从2007年起开始
通过国家 863计划 组织力量研
发新能源车,投入近20多亿元。
2007年11月1日起, 新能源汽
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正式开始
实施。该 规则 对新能源汽车
进行了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
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
(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
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
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
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
新结构的汽车等。该规则还对新能
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资质、生产准入
条件以及申报要求等内容作了具体
的规定。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
有了自己规范的准则,也被业界看
作是国家真正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
及市场化的开始,被誉为中国新能
源汽车发展史的一座里程碑。
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
改委发布了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
目录(2007年本) 。在新目录中,
引人关注的一条就是在2005年版
(征求意见稿)中还处于汽车鼓励
类的 先进的轿车用柴油发动机
开发制造 一项内容,却在新目
录中被删除,足以说明国家发改委
已不再鼓励发展柴油轿车;而新能
源汽车则正式进入国家发改委的鼓
励产业目录。2008年,新能源汽
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科技部组
织相关国内汽车厂商,共向奥运会
提供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500多
辆。这些车辆均属国家863计划支
持研发的自主创新产品,在产品性
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具有
良好基础。奥运会期间500多辆新
能源汽车的集中展示和使用,使得
2008年被称为 我国新能源汽车
的元年 。如果说在2008年奥运会
期间进行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
汽车工业研究/2011.63
是我国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那么同时也吹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集结号。
2009年,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安排100亿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 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 ,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同时,财政部、科技部特制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办法 中明确规定,中央财政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2009年2月,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 十城千辆 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和百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投放工作,决定在3年内,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了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重大战略目标,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描绘了发展蓝图。2009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发布了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对新能源
汽车的范围进行了定义,规定了新
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的准入条件,
并按照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3
个技术阶段划分了混合动力乘用车
(商用车)、纯电动乘用车(商用
车)、燃料电池乘用车(商用车)、
氢动力汽车和二甲醚汽车等类型的
新能源汽车所安装的25种储能装
置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状况。2009
年7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组
织我国前十大汽车生产企业(上
汽、一汽、东风、长安、广汽、北
汽、重汽、华晨、奇瑞、江淮)
成立了 TOP10电动汽车联盟 ,
旨在联手攻关新能源汽车关键技
术,统一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这是
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新能源汽车产
业联盟。2009年12月3~4日,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
辆分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2009
年工作会议,对 纯电动乘用车
技术条件 、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
电池规格尺寸 等7项新能源汽
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了审
查。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总
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议,决定2010年将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
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
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
贴试点,补贴幅度和标准比较接近
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
办法。
2010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
展的里程碑,各国政府相继推出了
一系列优惠政策,旨在促进新能源
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以抢占新能源
汽车产业的制高点。2010年,我
国新能源汽车也进入全面的政策扶
持阶段。在2010年3月的全国两
会上,新能源汽车成为热点话题之
一。
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高速
轨道交通、工农业节水等一批重大
关键技术。 这是2010年我国政府
工作报告中,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
表述。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众多低
碳概念中惟一入选政府工作报告的
子行业。2010年5月,政府在全
国范围内开展 节能产品惠民工
程 ,消费者在6月18日之后,每
购买一辆节能型汽车,将获得
3000元的补贴。2010年5月29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1
年要完成的11项电动汽车类(含
混合动力1项)行业标准。
2010年6月, 私人购买新能
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
办法 的出台,在我国新能源汽
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
后,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
肥、北京先后成为私人购买新能源
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并各自制
定了相应的补贴政策,私人购买新
能源汽车将享受国家和地方 双
重 补贴。2010年6月30日,发
布 关于印发 节能产品惠民工
程 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
知 ,对购买节能小排量汽车给予
3000元补贴。私人消费者终于能
够享受到相关政策的实惠,新能源
汽车真正进入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
活中。
2010年7月28日,工业和信
息化部一次性报批公示了 混合
动力电动汽车类型 等6项电动
4
汽车工业研究/2011.6
汽车类行业标准,它们是:QC/ T837-201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 、QC/T838-2010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 、QC/T839-2010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供电系统 、QC/T840-2010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 、QC/T841-2010 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 、QC/T842-2010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 。2010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 已渡过征求意见阶段,其内容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诸多方面。
2010年8月18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搭台、国内16家中央企业参与的 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 在北京正式成立。与此前国内成立的各种汽车产业联盟不同,该联盟全部成员均为中央企业,涵盖整车厂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能源企业。这一联盟被称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 国家队 。接着,我国首个国际性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联盟  由I B M﹑美国伊顿公司和福田汽车等中外企业组成的 可持续新能源国际联盟 8月28日在北京正式揭牌。
2010年10月18日发布的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的研发工作,大
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
展。这些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体
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鼓励汽车企
业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
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有利于鼓励
汽车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新能
源汽车的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的
产业化。
3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面临的困境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
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下有
了明显的进步,但目前仍基本停留
在样品和展品阶段,距离市场推广
和商业化运作还有很大差距。我国
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许多不容
忽视的问题。
3.1 核心技术方面缺乏竞争力,
关键技术 瓶颈 凸显
目前,我国虽已成为汽车生产
大国,但不是强国。我们沿着传统
技术路线追赶,付出了巨大努力,
技术差距依然很大。我国新能源汽
车从 组装 开始起步,在核心
关键部件与技术等方面相当匮乏。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系统集
成技术、大规模生产工艺设计、生
产过程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与
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特别
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
缺失,致使国产关键零部件与进口
零部件的性能差距较大,电力驱动
系统效率低,电池充电时间长,使
用寿命较低。目前,国内相对比较
成熟的混合动力车,与欧美日车型
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新能源核心零
部件,如: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
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动力
耦合技术、发动机及变速器控制技
术等,国内仍未取得产业化的实质
性突破,部分国产零部件与进口产
品的性能差距较大,电机驱动系统
效率低下,电池充电时间长,使用
寿命较短。最近电动车行业的产业
化明显加速,这是源于我们在电池
技术方面十几年来的发展和积累,
同时我们也希望在电池的功率密
度、循环次数、寿命,特别是生产
成本方面能够有进一步的突破。这
是因为最终我们的电动车产品必须
符合市场需要。如果不在这方面大
有作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是无法
完成的。
3.2 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未
来得以大规模应用的必要前提。新
能源汽车在城市中大规模运行需要
大量的公用基础充电设施作保障,
必须建设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才能
保障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
化。而建设充电设施不但需要巨大
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在现有城市
架构内征用大片土地,这对于土地
资源越来越紧缺的城市来说,将面
临着巨大挑战。基础设施成本高,
收益低成为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
的重要制约因素。即使在实现规模
化运营情况下,一个由电力企业主
导建设的充电站投资收益率只为
6%~7%,由非电力企业主导建设
的纯商业化运营的充电站的投资收
益率仅有3%~4%。
由于当前充电设备仍处于起步
阶段,不仅充电设备生产规模小,
技术研发费用也需分摊到设备成本
汽车工业研究/2011.65
中。已有的经验表明,即使不考虑土地费用,建设为50辆电动公交车提供换电池服务的电池租赁充电站(不含电池)总投资也高达3000~4000万元;在已有停车场的基础上建设为30辆电动公交车进行整车充电的充电站(不含电池)总投资约为1000万元;在沿街和停车场建设的充电桩投资约2.5万元/个。如果考虑到土地费用,充电站建设所需的投资将更加庞大。未来,即使充电建设规模的扩大和设备成本的下降有望减少建设成本,对基础设施建设部门来说仍是面临不小的挑战。电动汽车在快速充电模式下对电网能力要求较高,如何对现有电网全面改造以充分适应大规模的用电量,也是将来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另外,充电网络的建设还涉及到转换装置装配,居民电表改装等一系列的技术和社会难题。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新能源汽车普及所面临的问题远远超过了传统汽车。
3.3 价格普遍偏高,市场推广有难度
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成本上确实具有较大优势,虽然其购车成本与原型车相比普遍较高,但国内私人用户的行驶里程通常情况下不会过多,所以新能源汽车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综合成本竞争优势,这严重阻碍了普通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另外,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能源汽车购买价格翻了将近1倍,虽然能够享受国家发放的补贴,但前期购车成本相对偏高,也给购车者带来一定压力。
新能源汽车价格高昂的因素主要有3点,一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
尚不成熟。二是生产批量较小,生
产成本无法摊销。三是新能源汽车
作为新进入市场的产品,需要大量
的基础设施作铺垫。比如建设大量
的加氢站、充电站,同时需要大量
的维修人员和服务网点。因此导致
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较高,被市场
接受的程度相对较低。虽然市场上
关注新能源车的消费者与日俱增,
但实际购买者依然寥寥,可谓
叫好容易叫卖难 。这是中国发
展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最大难题,也
是中国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
最大的顾虑。
3.4 技术标准不完善,不统一
新能源汽车是发展中的新兴产
业。各生产企业采用的技术路线各
不相同,无法用传统的标准来进行
评价。尽管近几年国内陆续出台了
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与法规,
比如,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
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 电动车
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限值和测量方
法 等与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国家
标准及行业标准,这些主要是对新
能源汽车的测试、性能和安全方面
作了基本规定,仍需要不断进行完
善。另如电池尺寸标准、电池更换
标准、充电桩标准、车载充电机标
准等都未颁布。没有统一标准和具
体鼓励政策,企业投入资金研发新
能源会缺乏具体的指导而无法适
从,降低了标准适用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目前,我国各地和各汽车制
造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很高,但技术标准不统一,缺乏技
术规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
汽车产业发展的 瓶颈 。
3.5 科研投入与人力资源不足
目前,新能源汽车研发经费总
量与比例均较低,研究与开发类型
也主要集中在试验性发展领域,而
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落后于
发达国家,尚处于研究与开发活动
的改进型研究阶段,缺乏原创性的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近年来,我
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实力有了
很大的跃升,特别是在科技人力资
源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支优秀的队
伍。尽管这支队伍还远远不能满足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科
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都存在较大
的缺口。
4 努力摆脱我国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的困境
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希望可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
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4.1 必须坚持 两条腿走路 的
方针
世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两条腿
走路比一条腿走得更稳、更快、更
远。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发展
新能源汽车要坚持 两条腿走路,
双管齐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一方面,以空前的热情和
努力,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
展;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传统汽车
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升级,充分挖掘
其节能减排潜力,为新能源汽车的
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和创造更好
的条件。采取这一方针,可大大降北京国际汽车展
低我国新能源汽车事业的风险,促
6
汽车工业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