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广播媒介在新闻传播方面区别于报纸乃至电视的优势所在,也是广播的技术优势造就的。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广播是受空间约束最小的媒介,无论是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只要是无线电波覆盖的地方,有台收音机就能收听广播,尤其是短波广播,其抗干扰性造就了其良好的接受效果。这使得广播成为适应性最强的大众传媒。尤其是在战争等非常时期,广播通常成为唯一的媒介。电视在这方面的优势也不如广播。首先,电视新闻的信息采制要比广播麻烦;其次,电视信号的传播也要比广播复杂,这要求电视机必须连接着卫星接收天线,因而大大限制了电视传播的机动性,使其渗透性远远不如广播深入。
一、广播传播新闻的优势汽车电视节目
(一)伴随性接受,新闻信息接收随机性强
收音机体积小,接收信号能力强,故而广播新闻的伴随性也很强。这使得广播成为最随机的新闻媒介。
随着广播在中国的普及性越来越强,人们听广播的行为也越来越随意:老人早晨晨练的时候可以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听;主妇做饭可以边择菜一边听;学生上学可以一边骑车一边听。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文化和广播文化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人一边开车一边听广播,广播是人们开车的时候唯一可以进行的大众媒介接受行为。
这说明,广播能够更加深人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人们愿意,它可以伴随他们做任何事情,甚
至是睡觉。在现代都市的夜晚,很多人是听着广播的晚间谈话节目进入梦乡的,此时往往连收音机都忘记关掉,总之,新闻凭借着广播媒体,可以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时间段落。
(二)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造就了其特有的宣传效果广播是最具“第一媒介时代”特的大众传媒。所谓“第一媒介时代”是指一种单向传播模式的传播时代,广播是这一时代的媒介代表。正因为如此,尽管我们已经步人了多媒体时代,但对广播新闻的传播还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社会发生变迁的时候。
二、广播新闻信息采制的关键
广播新闻的信息采制除了遵循普遍的新闻信息采集的规则以外,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一定要注意采集新闻现场的实况音响,“现场音响”可以增强新闻的证实性和感染受众的情绪,这是广播新闻传播的独特优势;二是在信息采制的过程中如何用声音符合逻辑地进行新闻叙事,换言之,广播新闻传播也要遵循“音响蒙太奇”的编辑规律。以下我们以广播新闻的三个主要的文体为例分别来描述这个道理。
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就是指狭义的广播新闻,现在广播媒体中司空见惯的“整点新闻”“半点新闻”等体裁,其内容都是典型的广播消息。
广播特写。在广播特写的采制过程中,同样要强调音响、现场同期声的捕捉和录制,也要讲究广播叙事的逻辑性,如此,才能凸显广播特写细腻性、描绘性的特。
广播评论。广播评论是要用声音来说理,而且理要说得透彻,要“以理服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广播媒介传播评论性的信息要比电视更有优势。冈为电视是声画并茂的,观众看电视的心理预期是要能看到画面,所以,纯粹和电视观众讲道理,他们是不会喜欢的。广播没有画面传播的任务,用声音说理也符合人们接受道理的习惯。所以,除了对写作上的要求以外,广播评论还要注意现场同期声和音响的使用,将它们也加入到广播评论的逻辑论证当中去。这才是广播评论独一无二的策略。
三、广播新闻编排的冗余度的控制
重播是广摇保持信息冗余度的方法之一。新闻节目的整电滚动播出是一项符合广播新闻传播规律的措施。如果听众没听清楚,他可以在下次重播时再听一遍。而滚动播出,又体现了广播新闻的迅速性。
广播新闻的冗余度还表现在新闻提要上。在新闻节目开始时,对本次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先打个招呼,以吸引听众收听。节目结束时,再次重播新闻提要,让中途开始收听的听众能了解已经播出的主要内容。
广播新闻稿也要留有适当的冗余度。广播新闻如同日常对话,不是电报,更不是词典玎口不着“惜墨如金”,但是冗余度过高也会使信息量过小。冗余度的控制包含两个相对的方面,提供必要冗余和剔除绝对冗余。绝对冗余是那些不仅不携带信息,还干扰信息的语言。比如,不管报道内容如何,都用一堆“万能材料”,哪怕和主题无关。冗余度不是套话、空话,更不是毫无价值的废话。那些陈词滥调,是绝对的“
冗余”,是广播新闻写作的大忌,看似体现了形势,有“思想性”,实质上干扰了宣传报道的思想,传播效果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申启武.广播新闻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2]孟建,黄灿.当代广播电视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
学出版社,2016.
[3]徐志祥.广播电视概论[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广播新闻节目传播新闻的优势、采制和编排探讨
吕伟光
(七台河市广播电视台,七台河 154600)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广播传播新闻的优势,广播新闻信息采制的关键有逻辑的新闻叙事和现场音响、同期声,广播新闻编排的冗余度的控制等内容。
[关键词]广播新闻节目;传播新闻;优势;采制;编排
● 影响力与传播力 ●
活力2019·617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