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1. 初中生刘某在放 学回家的路上移走了路段上的一处施工指示标志。被巡警发现后,将其带进派出所,受到了严厉批评,还被100元。事情传到班上,有人认为民警对他的处罚太重,引起了大家的争议。在下面的评议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刘 某的做法不对,但属于道德问题,不牵扯法律
B.移动指示标志的行为当然违法,如果后果严重,其行为就构成犯罪
C.刘某破坏公共安全,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应该受罚
D.刘某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违法,我们都应吸取教训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刘某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违法,其移动指示标志的行为属于坏公共安全,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应该受罚。故A选项中只认为是道德问题,不牵扯法律,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违法
2.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答案】A
【解析】根据教材知识,法律的意义: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对个人: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对社会: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所以题文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法律对社会的意义。
3. 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认识错误的是(  )
A.是道德义务,不具有强制性
B.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C.是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D.是保障公民个人安全的前提
【答案】A
【解析】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故它具有强制性。
4. 现在,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在我们盐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况:
镜头一:早晨七点,商业大厦商场门口一个广场上,遍地空饮料瓶、废报纸,这是前一天晚上在这里通过商场大屏幕户外电视收看节目的民众留下的。
镜头二:盐阜商场前建军路一红绿灯路口,红灯亮了,有的行人继续向前走。有一位女士骑车停在了地上的停车线之内,旁边一位老人说道:“过去呀,没车的,这么胆小。”当女士告诉他现在是红灯时,这位老人却说:“又没人管,那么多人都过去了,就你一人在这里,闯红灯有什么,很多人都闯!”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至少两个角度)(2分)
(2)你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4分)
(3)请你给盐城市政府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出你的建议。(3分)
(4)现在,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我们还能为盐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做些什么?(3分)
【答案】(1)公民的道德修养不高,不 遵守社会公德;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违反法律法规。
(2)公民自身:道德修养不高,不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意识淡薄;从众心理在作祟;缺乏
良好卫生习惯。
社会:没有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
国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不到位。法制教育的缺乏,执法力度不够,管理不到位。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制教育,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公众的道德意识、守法意识教育;加强对市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明确创建卫生城市对自身生活质量提高的关系;将不文明行为在当地电视台曝光;评比文明卫生路段、小区等等(言之有理三点得3分)
(4)言之有理三点得3分
【解析】(1)从镜头一和二,遍地空饮料瓶、废报纸,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反映了公民的道德修养不高,没有遵守社会公德,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违反道路交通法。
(2)产生的原因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方面回答。个人方面:道德修养不高,不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意识淡薄;从众心理在作祟;缺乏良好卫生习惯。社会方面:没有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国家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不到位。法制教育的缺乏,执法力度不够,管理不到位。
(3)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就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根据教材知识,回
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制教育,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公众的道德意识、守法意识教育;加强对市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明确创建卫生城市对自身生活质量提高的关系;将不文明行为在当地电视台曝光;评比文明卫生路段、小区等等。
(4)回答公民的做法,如①积极参加社区(乡村或学校)组织开展的创建活动(公益活动);②爱护社区(乡村或学校)花草树木,绿化美化社区(乡村或学校)环境;③讲究清洁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④讲究文明礼貌,树立良好风气。(只要符合题意,观点正确,且做法可行,均为正确)
【考点】(1)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低的表现。
(2)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低的原因。
(3)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国家做法。
(4)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清平的个人做法。
5. 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下列关于犯罪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违反了法律,应受到一定的处罚
B.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民法,应受到刑罚的处罚
C.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宪法,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D.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依法受刑罚处罚
【答案】D
【解析】根据教材知识,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所以答案选D。
【考点】正确认识犯罪的基本特征。
6. 2013年11月4日,奥运游泳冠军孙杨因无证驾驶汽车,于当天下午被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并处行政拘留7天。7天后,孙杨走出了拘留所,并向社会各界发布了致歉信。孙杨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销毁汽车
A.法律具有最大的权威,任何人都必须无条件遵守和服从
B.在法律面前,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人人都平等
C.孙杨此举是为了炒作,是为了,扩大名人效应
D.孙杨事后致歉是勇于承担责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答案】ABD
【解析】公民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争做为国效力的好公民。题文中孙杨无证驾
驶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特征。发布致歉信,说明他具有社会责任感。所以答案选ABD。C说法与事实不符。
【考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7. 在法律上,“不作为”行为的实质在于
A.应当履行的义务而没有履行
B.应当享受的权利而没有享受
C.法律鼓励人们做的事没有做
D.法律禁止人们做的事却做了
【答案】A
【解析】在法律上,人的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不作为的实质是应当履行的义务而没有履行。选A。其余三项不是不作为的实质。 
【考点】本题考查不作为的实质
8. 2011年4月,江西省和南昌市的“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在南昌市红谷滩举行集中销毁非法出版物活动。当天共有42万余件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其中盗版及非法音像制品1679
43件,盗版软件及非法电子出版物41439件,盗版及非法书报刊217366件。同时,江西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以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为主题的“绿书签行动”,张贴“绿书签行动2011”宣传海报,开展“加入绿书签行动”签名活动。
(1)江西省举行集中销毁非法出版物活动说明了什么?(6分)
(2)你愿意加入“绿书签行动”、自觉拒绝盗版吗?为什么?(6分)
【答案】(1)①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② 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愿意。因为拒绝盗版有利于保护创作者的智力成果权,这种行为既是守法行为,也是道德行为
【解析】(1)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也是法制的经济。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要以完善的市场秩序为基础。材料中江西省的做法体现了我国坚决打击侵犯公民智力成果权的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
(2)作为一个中学生,一定要遵守法律,并维护我国法律的尊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所以应该积极的加入该行动。因为拒绝盗版有利于保护创作者的智力成果权,这种行为既是守法行为,也是道德行为。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维护公民智力成果权及依法治国的理解
9. 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下列属于不道德行为的是 ( )
①语言轻松幽默
②对求助者,尽力相助
③对不顺义的人,想骂就骂
④与网友交流,尽量哄他、诈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要语言文明,不辱骂他人;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建设文明道德的网络环境需要我们 (1)、语言文明,不辱骂他人 (2)、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 (3)、对求助者要出于爱心,尽力帮助 (4)、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不传播病毒 (5)、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不沉迷于虚拟时空(6)、共建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人人有责。故①②是属于遵守道德的网络交往。 
【考点】本题考查网络交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只要理解清楚“在网络
交往中如何遵守道德”这一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熟记基础知识很重要。
10. 小明从小被寄养在外婆家,父母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长大后,小明通过法院要求父母支付教育、抚养费。这个案例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   )
A.亲情的自然流露
B.传统美德的彰显与发扬
C.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D.社会主义法律的要求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小明的父母没有尽到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义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考点】本题考查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
点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作为生活保持义务,是无条件的,子女一旦出生,父母无论经济条件、劳动能力如何,也无论是否愿意,均必须依法承担抚养义务。
11. 社会生活中违法的表现各式各样,下面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的有 (    )
①拾得他人遗失的钱物不还。
②拦路抢劫。
③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带人。
④用在水库炸鱼无意把别人炸成重伤。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刑事违法行为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本题中②④两种行为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因而符合题干的要求,C选项是正确答案。第①种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应排除;第③种说法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也应排除。
【考点】考查对违法行为类别的认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类别的真正理解,比较有难度,属于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和易混知识点,学生需准确掌握三类违法行为的含义,从行为的危害性及所违反的法律角度来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12. (16分)某初级中学学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升入
初二后,他更沉迷于上网,为了去网吧,花玩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初三上学期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网上损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丁某受到刑罚处罚。
(1)上述案例中,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2分)
(2)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3分)
(3)丁某从一般违法发展成为犯罪的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5分)
(4)青少年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6分)
【答案】(1)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参与打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属于犯罪?
(2) ①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②是触犯刑法的行为。③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会导致犯罪。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教训,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纪,注意防微杜渐,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4)①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②要增强法律观念,严格以法律己,做到防微杜渐。
【解析】第(1)小题学生需细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结合对相关知识点的准确理解才能正确作答。在审题中需注意丁某所受的处罚,以此为依据逆向判断其行为的性质,是一种有实效的方法。
第(2)小题问题清晰明确,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学生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情况下,应该能够准确作答。
第(3)小题属于启示类问题,需从两个角度作答,一要总结出材料所说明的道理,二要说出我们应怎样做。在把握这一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才能准确作答。
第(4小题考查的内容也属于教材基础知识,在作答时要注意从道德和法律两个不同角度考虑。
【考点】考查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如何预防违法犯罪等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以学生同龄人的经历入题,体现了思想品德的生活化和实践性特征,所考查的内容均为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把握教材,注意教材细节,夯实基础知识,本题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考查多个不同角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最终问题的落脚点放在了青少年的具体做法上,因而能够指导学生的具体行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从知识角度看,本题是一道非常有价值的试题,但不足之处是考查形式缺少一些新意。

13. 酒后驾车是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威胁,为此各地交警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酒后驾车行为,以维护良好交通秩序,确保众出行安全。这说明
①酒后驾车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②遵守交通法规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③国家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酒驾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国家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打击力度,意在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权。题干中酒后驾车是公民没有自觉履行义务的表现,并未体现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故④不选。
14. 关于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民享有政治权利,公民不享有政治权利
B.人民享有的权利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少
C.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公民不参与国家管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和人民的区别。公民和人民在我国的区别主要有:第一: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第二:公民比人民范围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被剥削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故选C。
15.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是
A.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
B.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替代的
C.是友好的
D.调整的目标不同、范围不同,二者没有什么联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由于它们的表现形式、实现方式、调整的范围不同,故我国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来治理国家。所以本题选A。
16. 下列选项能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A.全国人大通过刑法修正案
B.邻居谴责李某不孝敬父母
C.法院判决李某给付父母赡养费
D.学校批评教育违纪学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最主要特征的理解与运用。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各种原因产生的纷争,从而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稳定。
17. 对于道德与法律关系,右边的图示表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