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中发现的科学的故事500字
【篇一】
英国有一个青年,名叫艾萨克牛顿,他是研究物理的。牛顿非常善于思考,常常对一些很平常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 有一天,他正坐在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熟苹果掉下来,砸到他的头上。他摸了摸被砸痛的地方,这时,牛顿就想到一个问题:当把球抛向空中时,它为什么不一直向上升去,而总是向下落呢?牛顿捡起苹果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起作用,把苹果拉向地面呢?过了很久,牛顿终于解答了这个问题,并由此推算出一个公式,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
他认为世界上每个物体都有一种看不见的力吸引着其他物体,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吸引力大,我们生活的地球比地球上的万物都大得多、重得多,所以向上抛的所有物体最终都会落到地上,这就是地球通过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牛顿的发现不仅可以解释地球上的物理现象,还可以解释宇宙天体间的现象。在地球之外,还有许多星球,比如太阳、月亮、火星、木星,它们也都是通过万有引力吸引在一起的,所以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这种引力把它们固定在各自的位置上,才使得它们虽然在同一天空下运动,却不会发生碰撞。
小小的苹果给了牛顿这样大的启示。其实同样的现象在别人的眼里早已司空见惯,不当作一回事,而牛顿却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的规律。
【篇二】
如果不是一名叫作查尔斯固特异的美国男子1844年在一个火炉旁笨手笨脚地泼翻了一些铅、硫和橡胶混合物,我们今天所穿的橡胶底鞋子、汽车使用的橡胶轮胎可能都不会存在。
当时,这位美国发明家固特异从1834年开始研究橡胶的改性,因为天然橡胶对温度过于敏感,温度稍高就会变软变黏,温度一低就会变脆变硬,连鞋子都做不了。当时的橡胶还无法制成生活中各种耐用的用品,固特异希望到一种方法,使橡胶既能耐热、又能耐寒,也不会轻易变形,从而能用来制作出各种耐用生活用品。不过,固特异始终没能到一种合适的方法。
1839年的冬天,他的试验终于有了突破。他发现添加了硫磺的橡胶比天然橡胶的形态更加稳定,只是提升并不明显。于是,他拿着试验品去他的合伙人威廉·伊莱(William Ely)商量,在谈话过程中,不知是他们中的哪个,随手把这块试验品放在暖炉上,直到闻到糊味才
察觉。固特异原以为试验品就这么毁了,但实际情形正好相反,加热后的硫磺橡胶竟然不容易变软也不容易变脆了!这次出现的意外“成品”终于让固特异的梦想成了现实。
四年后,橡胶硫化技术正式问世:把橡胶和硫磺一起加热到130℃,就能得到形态稳定且弹性良好的硫化橡胶。但可惜的是,发明家没能等到其产品获得大规模使用的那一天:直到20世纪初,硫化橡胶才被大规模应用于汽车轮胎的生产。
当汽车时代来临时,美国俄亥俄州的两兄弟决定以固特异的名字命名他们创办的汽车轮胎公司,世界知名的固特异轮胎因此诞生。
【篇三】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用不粘锅来煎蛋,可要好好感谢美国化学家罗伊·普朗克特和法国工程师马克格里瓜尔的妻子科莱特。因为普朗克特在1938年意外发明了一种不粘材料“特氟龙”,而16年后科莱特又异想天开地建议将"特氟龙”涂在煎锅上,从而发明出了让无数家庭主妇拍手叫好的“不粘锅”!
首先是1938年,美国新泽西州杰克逊实验室的化学家普朗克特希望利用氟氯化碳气体来为X
X公司研制一种新型制冷剂。他将一些装满四氟乙烯气体的储气罐塞在干冰里,以防它们受热发生爆炸。不过当普朗克特后来想使用这些气体的时候,他发现储气罐中的气体离奇消失了,可储气罐却仍像装满气体一样重,出于好奇,普朗克特用锯子锯开了储气罐,结果发现罐中掉出了一些白蜡状的小薄片。这些神秘的化学物质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大脑,普朗克特立即通过实验来研究它们的特性。实验证明,这种新物质是一种奇特的润滑剂,并且熔点相当高,它不怕热、不怕水、不怕酸,不粘材料“特氟龙”就这样意外诞生了。
特氟龙最初被用于制造军事装备,直到1954年,法国工程师格里瓜尔的妻子科莱特突发奇想,觉得丈夫用来涂在钓鱼线上防止打结的不粘材料“特氟龙”如果可以涂在煎锅上,效果一定很不错!丈夫格里瓜尔听了妻子的建议立即开动脑筋,废寝忘食研制出了如何将“特氟纶”和铝结合在一起的办法世界上第一只“不粘锅”由此应运而生。”特氟龙”和不粘锅,可说都是意外的产物!
【篇四】
美国的雷神公司是制造雷达设备的国防承包企业。1945年,为了给军方用于探测敌机的新雷达系统提供动力,雷神公司正在抓紧时间大量生产磁控管。一天,当公司的一位名叫珀西·斯
宾塞的工程师走近一根磁控管时,他发现他口袋里的巧克力棒居然融化了。
其他工程师也有注意到这种情况,但都没有给予重视,更没有产生出什么奇思妙想。斯宾塞,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工程师,却对这个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试着把玉米粒放在管子前面,几分钟后,自从洞穴居民学会了使用火以来,人类第一次以新的方式烹饪了食物。
于是,斯宾塞萌生了发明一种磁控管驱动的烤箱的想法。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众多人的讥笑。“荒谬”、“可笑!“我们做的可是国防生意,与餐馆和厨房毫无关系!”反对的人这样说道。然而,雷神公司高层采纳了斯宾塞的建议,决定冒险尝试。斯宾塞不仅没有被看成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怪人,相反被提拔成为雷神董事会的高级成员。这样,他的想法就转化成生产,不到两年,公司就把第一台微波炉(当时又称雷达波炉)投入市场。
历史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使得珀西·斯宾塞创新的想法能够转化成微波炉。但事实上,这个故事里还应包括几十个无名英雄。比如,雷神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没有因为斯宾塞学历低,而忽视他的想法,相反他们对他予以重用。他们更没有惩罚他,因为严格来说,他毕竟是在一个严肃的工程实验室里摆弄食物。他们善纳良言,制造了雷达波炉,然后积极地开拓市场。
【篇五】
大约在莫顿发明麻醉剂之前50年,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发现了氧化亚氮。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吸入氧化亚氮后产生了一种眩晕的陶醉感,使人的抑制能力降低,很容易发笑,因此,他又将氧化亚氮称为“笑气”。戴维曾设想将它用作麻醉药,并在当时著名的《医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氧化亚氮的麻醉作用。但是,他的想法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莫顿对戴维的实验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经过莫顿多次试验证实了氧化亚氮虽具有部分麻醉效果,但麻醉效力不大,维持时间短,而且对大脑皮层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能安全地当作麻醉剂使用。
  于是,莫顿到大学请教有名的化学教授杰克逊,寻求帮助。教授对小伙子的钻研精神大加赞扬,讲述了自己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有一次做实验,不小心吸入了过多的,喉咙奇痒难当,就吸了一点乙醚解毒,没想到吸入乙醚后浑身上下感到特别舒坦,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杰克逊还提到,牛津的一个学生通过蘸有乙醚的手帕吸入乙醚,吸入后产生了旋转、麻醉的感觉。莫顿如获至宝,直觉感到乙醚可能是比笑气更好的麻醉剂。他开始用水蟥、兔子
固特异轮胎实验,用脱脂棉醮乙醚让动物闻,不一会儿动物就昏睡过去。莫顿反复实验,试用不同的剂量,测试麻醉的深度和苏醒时间的关系,取得动物体重和乙醚用量的安全数据。经过多方面检查之后,莫顿得出结论:给予适量的乙醚并无毒性反应,而且也不伤害神经系统。有了这次成功的实验之后,为了能够推广到人体使用,莫顿又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结果并无不适反应。就这样,历史上有了最早关于乙醚麻醉成功的记载。
  1846年秋季的一个夜晚,一位叫弗罗斯特的病人走进莫顿的诊所,请求拔牙。莫顿将蘸有乙醚的手帕递给病人,让他吸入,病人渐渐失去了知觉。这时天气逐渐黑了下来,莫顿的助手海登医生举着一盏灯,而莫顿则小心翼翼地给病人拔牙,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脉搏与肌肉的变化,牙很快拔下来了,病人也逐渐恢复了知觉。当莫顿问他有无痛苦时,病人爽快地说,拔牙时他什么也不知道。
  莫顿成功了!他的这条无痛拔牙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他首次向医学界揭示了乙醚作为麻醉剂的安全可靠性,并指出在手术中有两点必须引起注意:即有效的给药方式及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