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通常是由一个或几个家族集合而成,以纽约的华尔街为中心,牢牢地掌握着美国金融的控制权。因此,东部财团在美国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以摩根财团(从金融业起家)和洛克菲勒财团(从石油工业起家)的实力为最雄厚。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又迅速形成了不具有明显的家族特点的地方性财团,如中西部财团(主要包括克利夫兰财团和芝加哥财团),西部财团(主要有美洲银行财团)和南部财团(以得克萨斯财团为主)。
战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财团的实力又有进一步增长,各个财团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据估计,1974年美国十大财团(原八大财团中的库恩-洛布财团被挤出前十名,而新兴的第一花旗银行财团,美洲银行财团和得克萨斯财团则列如前十名)控制的资产总额,约占美
国全部公司资产总额的30%,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洛克菲勒财团,其次为摩根财团。战后新兴的第一花旗银行财团和美洲银行财团,则是靠国民经济军事化,军事工业畸形发展起家的,他们在火箭,飞机,导弹和宇航等尖端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些特点主要有:①财团的实力和稳定性增强,行业彩日益淡薄。一方面,财团所控制的资本十分巨大;另一方面,财团所控制的部门也日益增多,遍及重工业、轻工业、传统工业、新兴工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等。②财团对国家的控制和利用增强。各大财团的巨头亲自出马担任国家首脑和政府部门要职,出面组织各种民间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和压力,以控制国家机器。③财团的家族彩淡化。各财团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使一些财团由战前的单个家族控制变为多家族控制,很多财团虽保持原来的家族名称,但实际已由几个甚至更多的家族所支配,财团的资本进一步社会化了。
战后美国十大财团
一、洛克菲勒财团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固特异轮胎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为基础,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把势力范围伸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美国最大的垄断集团。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富的家族。J.D.洛克菲勒是这个财富家族的创始人,他也是人类有史以来首位资产超过十亿美元的富翁。他的财富占当时美国GDP比例为1/65。他开创的石油王朝在美国垄断地位达85 年之久。这个家族至今在美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创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以该厂为基础,扩大组成俄亥俄标准(又译美孚)石油公司,又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并以其获得的巨额利润,投资于金融业和制造业,经济实力发展迅猛。资产总额在1935年仅66亿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亿美元,25年中增长了11.5倍。其后又继续获得巨大发展,1974年资产总额增达3305亿美元,超过了摩根财团,跃居美国十大财团的首位。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是以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的典型。它拥有一个庞大的金融网,以大通曼哈顿银行为核心,下有纽约化学银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等百余家金融机构。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金、化学、橡胶、汽车
、食品、航空运输、电讯事业等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军火公司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马丁·马里埃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斯佩里·兰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又译西屋电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财团还单独或与其他财团共同控制着联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机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美国垄断资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给洛克菲勒财团以沉重打击。该财团采取各种措施挽回这种不利的局面。首先参与美国国内石油的开发,争取国内沿海地区近海油田的租赁权,1976年获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赁地130万英亩。又与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共同开发英国北海油田。它还渗入能源工业的其他有关部门。此外,还大力向石油化学工业发展。
洛克菲勒财团不但在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它还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组织,向教育、科学、卫生以至艺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渗透,以扩大其影响。
但是洛克菲勒财团80年代以来,经济实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随之下降,已为摩根财团所超
过。主要是因为美国财团互相渗透,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大企业如埃克森-美孚公司和大通曼哈顿银行等,都已受到别的财团的渗透而成为共同控制的企业。
旗下企业: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世界第一大石油企业,2007年营业收入3472亿美元
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 2007年营业收入532.7亿美元
大通曼哈顿银行 美国第三大银行集团,总资产超过6600亿美元
西屋电气 世界核电巨头之一,总资产超过30亿美元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 美国第二大航空公司,拥有501架大型客机,2007年营业收入193亿美元
马丁·马里埃塔 美国军火企业之一,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生产商
斯佩里·兰德公司 美国最早的计算机设备生产商之一
二、摩根财团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为统治美国经济的垄断资本财团。创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资财的基础上,1871年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等银行业务。1894年合伙人逝世,由其独资经营,1895年改名为J.P.摩根公司,并以该公司为大本营,向金融事业和经济各部门(诸如钢铁、铁路以及公用事业等)扩张势力,开始形成垄断财团。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金融机构13家,合计资产总额30.4亿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实力为最雄厚,称雄于美国金融界,华尔街的金融老板称摩根公司为“银行家的银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摩根财团大发横财,战后以其雄厚的金融资本,渗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30年代,摩根财团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50%以上。 J.P.摩根开创的“摩根时代”,即金融寡头支配企业大亨的时代。他的名言是:“用以推动历史的不是法律,而是金钱,只是金钱!”
旗下企业:
J.P.摩根 世界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总资产超过7000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 世界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2007年营业收入767亿美元
摩根大通 美国第三大银行,2007年营业收入999亿美元
GE通用电气公司 世界最大的机电设备生产商,2007年营业收入1683亿美元
通用动力公司 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生产商之一,2007年营业收入242亿美元
格鲁曼飞机公司 世界第三大军火企业,美国航母、战斗机的主要生产商之一
IBM公司 世界最大的IT企业,2007年营业收入914亿美元
通用汽车 世界第一大汽车企业,2007年营业收入2073亿美元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世界最大的通信服务商之一,2007年营业收入633亿美元
美国钢铁公司 曾经是世界第一大钢铁企业,2007年营业收入157亿美元
三、花旗财团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战后兴起的东部大财团。历史虽短,但其控制的资产总额已超过几家老财团,跃居十大财团的前列。该财团以花旗银行为核心,依靠它的巨额资金,向军火工业(如火箭、导弹以及飞机等)和民用工业(如电子、化工、石油以及有冶金等)扩张势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业和大公司。它也是对外扩张最活跃的财团之一。
花旗银行的前身是创立于1812年的纽约花旗银行,该行为华尔街最老的银行之一。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受斯蒂尔曼和洛克菲勒两大家族的控制,作为标准石油系统(美孚石油系统)资金调度中心,并因此获得迅速发展。30年代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业务一蹶不振。在50年代发生的企业兼并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跃起来,1955年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更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用现名。以该银行为核心形成了花旗财团,挤入美国十大财团的行列。
旗下企业:
花旗银行 世界第一大金融集团,总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2007年营业收入1468亿美元
波音公司 世界最大的飞机生产商,2007年营业收入615亿美元
J.C彭尼 美国最大的商店和药品商店零售商,2007年营业收入199亿美元
卡特彼勒 世界最大的机械设备生产商,2007年营业收入415亿美元
3M公司 历史悠久的跨国企业,生产5万多种产品,2007年营业收入229亿美元
联合技术公司 普惠公司 世界三大发动机生产商之一
下属子公司: 开利公司 世界最大的空调设备生产商
西科斯基公司 世界最大的直升机生产商
奥的斯电梯公司 世界最大的电梯公司之一
四、杜邦财团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旗下企业:
通用汽车 世界第一大汽车企业,2007年营业收入2073亿美元
杜邦公司 世界化工巨头之一,2007年营业收入289亿美元
波士顿(Boston)——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首府,新英格兰地区最大港口城市。始建于1630年。已有36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美国“最古老的城市”。18世纪中叶,波士顿一直是北美洲第一大城市。
五、波士顿财团
(Boston Financial Group)
旗下企业:
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 美国老牌银行之一,总资产约2000亿美元
约翰·汉科克互惠人寿保险公司
马萨诸塞互惠人寿保险公司
贝尔直升飞机公司 世界主要直升机生产商之一
雷神公司 美国第三大军火商,世界最大的雷达、导弹生产商
2007年营业收入233亿美元
理查德·梅隆(1858-1933)
六、梅隆财团
(Mellon Financial Group)
旗下企业:
美国铝业公司 世界最大的铝制品企业,2007年营业收入309亿美元
海湾石油公司 美国六大石油垄断企业之一,2007年营业收入300亿美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