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国一汽历史旅游文化街区保护的思考
作者:白立敏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11
        一、引言
        工业遗产改造利用最早源于艺术家及先锋建筑师的推动,一些工业建筑被改造成国际知名建筑,如伦敦泰特美术馆是建筑师将热电厂改造而成;在中国工业遗产改造与利用与文化产业结合,出现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如北京798艺术区等。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也经历了从对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再生利用,到工业遗产街区的保护与利用过程,本文就以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例,提出新时期工业遗产保护的几点思考。
        二、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一)历史沿革
        长春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东北老工业城市,历经了百余年的发展,工业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中的一部分。长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全国瞩目的汽车城,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上
立下了不朽的丰碑。
        规划总平面采用当时苏联常用的明确轴线的布局。厂区主要车间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布置,车间对称,规模宏伟。生活区采用沿干道布置街坊式的手法,组成街道与院落。生活区分为两部分:迎春路住宅组团和东风大街住宅组团。迎春路的两侧是1953 年规划设计建设的,称之为300宿舍区;而东风大街两侧更大面积的区域是在1954 年建成的,称之为301宿舍区。
        (二)保护规划定位与结构
        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街区位于长春市西南部,地处汽车产业开发区内,包括厂区和生活区两部分。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76.2 公顷。规划确定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定位为:以居住、汽车制造为主,旅游为辅的新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区和配套居住区之一。本规划将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布局结构概括为一轴、双心、两片一轴长春汽车厂是指东风大街综合功能轴线,贯穿街区生活、生产两大功能区域,串联两个功能核心,纵贯东西的东风大街,如一条大动脉,连接各方交通。城市景观轴线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工业遗存,同时也体现工厂企业的生产方式、精神面貌,职工住宅里坊、市井生活。双心是指迎春广场
生活服务中心和一汽一号门前广场办公服务中心。两片是指生活片区和生产片区。
        (三)厂前生活区保护规划
        厂前生活区规划中大量采用了苏联式的轴线对称与方格网道路以及城市广场等布局形式。在城市原有的轴线和方格路网的基础上加以强化,以拓宽的两主一副的纵轴线与若干条横轴线向外延伸,同时在东南端设一条斜向干道,组成了严格轴线对称的方格与放射道路共同构成的街区路网结构。东风大街和创业大街是厂前生活区的主干道,它们是厂区和生活区交通运输的主动脉,成为整个城市道路网络的骨干;与主干道连接的是下一级的城市次干道,即主要的区域交通道路,起着联系重点区域的作用。
        生活区建筑布置形式主要是周边式,围合成一个个院落。院落的形态分为半围合式和封闭围合式。半围合形式自由,围合的建筑界面少,与外部环境的联系直接,形成一种内外环境融合的状态;但半围合空间环境塑造不够,景观的均好性体现不足。而封闭式围合具有较强的围合感,能够营造出较强的私密性,增强了领域感和归属感,也增进了邻里交往;但空间相对封闭,各个院落缺乏联系。
        三、新时期工业遗产保护几点思考
        (一)适度扩大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范畴,关注对生活原真性的保护
        历史建筑的原真性是体现历史信息的重要组成,这种真实性赋予历史建筑遗产某种当代性的具体内容,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信息表达的核心内容。真实性保存的多少直接影响历史建筑时间概念的体现,也是历史建筑吸引人的重要因素。所以适度扩大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范畴,关注对生活原真性的保护利于真实历史信息的传达,使工业遗产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二)注重工业遗产历史信息的汲取,形成城市文化资源特
        工业遗产地区的发展,以工业建筑遗产地为文化遗产核心,进行保护性再利用,在工业旧址上建造一些诸如城市主题公园、广场等便于公众参与的休闲和娱乐的场所,突出工业文化主题,增强地区活力,有利于对工业建筑遗产地的可持续保护。长春作为东北老工业城市,汽车城是城市的名片,汽车产业一直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中国一汽历史文化街区需要深入挖掘汽车文化,使其成为城市文化资源特。
        (三)注重发展工业旅游,体现工业遗产对工业城市的价值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纯生产性的建筑,其空间占有的主体为原材料、机械设备及生产
产品,建筑及空间以生产过程中对汽车制造的工艺流程加以展示。借鉴宁波工业遗产展示的做法,将长达九米的生产线进行公开展示,吸引了大量游人趋之若鹜。发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品牌的优势,利用其历史建筑进行汽车文化的展示,配合长春其他工业遗产形成城市工业旅游的产业化。
        四、结语
        城市工业时期留下的大量工厂、设施、相关建筑物和街道,随着岁月的涤荡渐已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而史无前例的工业方式连同它的物质载体影响着几代人的生活,它们在风格、尺度、材料、彩、构造等众多方面记录了工业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取向,反映了工业社会的文明进程和科技水平,是后人认识工业历史的活化石,在城市历史和社会层面上有着持久而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