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 要    2
第一章 汽车配件的概念    3
第二章  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现状分析    4
一、三大车系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4
(一)美系列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4
(二)欧洲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4
(三)日韩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4
二、我国本土汽车零配件行业发展现状    5
三、我国零配件的结构规模分布与特点    6
四、零配件的出口和进口状况    6
五、面临的竞争组织格局    6
(一) 营销渠道分析    6
(二) 部分细分产品的竞争分析    7
(三) 地区间竞争状况分析    7
第三章 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存在的问题    8
一、汽车零配件业整合迫在眉睫    8
二、在汽车零配件行业面前的难题    8
第四章 我国的零配件行业的发展策略    10
一、我国零配件的发展策略    10
二、汽车零配件业发展的可选模式    11
(一)合资模式    11
(二)战略联盟模式    12
(三)系统公司模式    12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汽车配件行业现况分析 
   
汽车零配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汽车产业新的变化,世界汽车零配件产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汽车整车行业组成的汽车行业是机械行业中第一大产业。
因此,对于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汽车消费特别是轿车消费日益大众化,作为汽车整车制造业的配套产业,汽车零配件及配件行业也飞速发展起来。今后,汽车零配件及配件行业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
关键词汽车配件 发展状况 发展
第一章 汽车配件的概念
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的零件和配件,分类如下:发动机配件,转东西配件,制动系配件,转向系配件,行走系配件,电器仪表系配件,汽车灯具,汽车改装,安全防盗,汽车内饰,汽车外饰,综合配件,影音电器,化工护理,车身及附件,维修设备,电动工具等。汽配种类繁多,现如今汽车品牌越来越多,汽车类型也越来越多。汽车可以分为乘用车与商用车两种,其中乘用车指的是车辆座位少于九,以载客为主要目的的车辆。具体来说,乘用车又分为基本乘用车即轿车,MPV车型,SUV车型以及其他车型比如皮卡等。
             
第二章  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现状分析
一、三大车系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一)美系列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总体来说,美国的整车制造商正在越来越多的向零部件供应商外包其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与生产,这一趋势使得整车制造商们将更多的资本集中于开发具有革命性创新的车型。
    Volvo(沃尔沃)已经同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的Dana(德纳)和Getrag(盖瑞特)成立了合资企业共同开发,研制新一代的4轮驱动和底盘系统。
    GetragFord(盖瑞特-福特)成立的一家合资企业已经接管负责开发、研制Volvo的新型手排档变速箱系统。
Nissan(日产)已经赋予INERGY美国公司全权负责开发、研制新型的塑料油箱(plastic fuel tanks),同时有权负责挑选其二级供应商。
    BMW(宝马)正在对外外包其座椅和Mini驾驶座舱,并寻求针对其小型车平台更多的模块化设计。
(二)欧洲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根据的市场调研分析,欧洲的汽车生产趋势依然呈现负增长,其行业的复兴前景继续看淡。尽管AutoLivContinental在营业收入和利润有一定的改善,但法国的一些主要公司如ValeoFaurecia的表现依旧是小幅下降或者最多持平而无法做到增长。
    ●新的一轮重组以应对来自客户需求的压力。为此,GKN正在重组其在USSinter旗下的金属业务并通过向低成本国家转移25%的合资企业的生产量来调整其动力传动系统的业务。
    1.1%库存量的降低导致欧洲产量的下降。在欧洲整车制造商适度地降低了其总体的库存量。
●近期德国大众集团(VWAG)明确期望其零部件供应商需要考虑由于欧洲日益增加的电力成本而将那些节能产品,比如铝铸件的生产逐步加快转移到像阿联酋的阿布扎比(ABUDHABI)一类的中东国家进行生产。另据欧洲行业协会的警示,新制定的欧洲二氧化碳排放规定对于降低污染的要求将进一步迫使汽车行业制造商加快寻求新的、更低成本的生产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