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学健 孙知信 郭婧
来源:《物流科技》2022年第02期
摘 要: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物流行业注入了智能基因,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急需大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人才、物联网运营人才、车货匹配平台运营管理人才、智能仓配设计人才等。《物联网与现代物流》作为物流工程、邮政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教材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在梳理当前物联网技术与智慧物流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教材与该课程培养
目标的差异。根据《物联网与现代物流》课程的培养目标阐述了课程教材建设的基本依据、基本原则,将专业技术理论与行业实践相结合,构建了相应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联网;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in internet of things has injected intelligent genes into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urgently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solution talents, internet of things operation talents, vehicle cargo matching platform operation management talents, intelligent warehouse distribution design talents, etc. Internet of things and logistics, a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postal engineering and other major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is very importan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teaching materials related to internet of things and intelligent log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the current teachin
g materials an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is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is cours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basis and princi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s, combines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theory with industry practice, and constructs the corresponding knowledge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internet of things;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1 研究背景
物流業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联运、制造、贸易、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度推进,以及物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与物流的深度融合,物流被注入智能基因,物流业的发展越来越有活力,在生产制造、贸易流通和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物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大量智慧物流设计、管理、运营人才,具体包括物流解决方案人才、物流物联网运营人才、车货匹配平台运营管理人才、智能仓配设计人才、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人才等[2]。
临沂现代 《物联网与现代物流》作为物流工程、邮政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培养适应物流智能化转型升级所急需的智慧物流人才至关重要,教材建设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本文梳理了目前物联网技术与物流相关教材的现状,并分析了当前教材与该课程培养目标的差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分析了该课程教材建设的基本依据、基本原则和基本目标。最后,将专业技术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构建了相应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
2 课程教材现状分析
2.1 现有教材统计。通过超星中文电子图书库和畅想之星电子图书库对物流、物联网相关图书进行了查询。在超星中文电子图书库中对书名进行查询,通过关键词“物流”可查询到电子图书375册,通过关键词“物联网”可查询到电子图书29册,通过关键词“物流”和“物联网”可查询到电子图书2册,分别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物流管理研究》和《区域交通物流物联网GIS技术服务体系研究》。在畅想之星电子图书库对书名进行查询,通过关键词“物流”可查询到电子图书682册,通过关键词“物联网”可查询到电子图书1 752册,通过关键词“物流”和“物联网”可查询到电子图书17册。经筛选,与《物联网与现代物流》课程紧密相
关的图书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2.2 现有教材分析。魏凤等主编的《物联网与现代物流》,分为基础篇、平台篇、标准篇和应用篇4个部分,重点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及发展历程,提出了物联网与现代物流的结合途径,介绍交通运输装备物联网,阐述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物联网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架构、功能及发展现状[3]。
王喜富等主编的《物联网与现代物流》,围绕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业务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变革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研究,提出了物联网环境下以“智能运输、自动仓储、动态配送和信息控制”等共同构成的新型物流业务体系,并且对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架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出包括基础环境、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支撑、企业级应用4个层次的信息平台架构模型[4]。同时,对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协同管理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
林兴志主编的《物联网与区域物流》,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多区域合作物流物联网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提出了区域物流协同与物联网可持续发展新常态理论、作用机理、生态链演化机理,形成了新型信息经济形态与学科体系[5]。
王喜富主编的《物联网与物流信息化》,依据我国物流技术及物流信息化需求,提出了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技术体系、物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建立了物联网技术结构及体系框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模式;通过对基于物联网的新型物流业务流程的研究,构建并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架构及系列关键技术,对我国物流企业应用物联网的实施条件与基础进行了分析,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产业升级的综合解决方案[6]。
潘翔编著的《区域交通物流物联网GIS技术服务体系研究》,前瞻性地把交通物流业务流程与技术的全生命周期有机结合,使用GIS引擎、专题图、空间数据、路网优化调度、抽稀算法与多业务特征点聚类等技术,实现了基于GIS的可视化与移动化嵌入式智能系统设计,以及互联互通的交通物流协作多式联运、集成化规划仿真与重构、客户聚类精准管理[7]。
王喜富主编的《智慧物流物联化关键技术》,结合现代物流特征,提出了物联网环境下智慧物流信息技术体系,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模式,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流业务体系,构建并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立了智慧物流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式和机制[8]。
邹娟平主编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物流管理研究》,从物联网与现代物流的基础知识入手,对物联网与现代物流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物流管理[9]。
通过对现有相关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现有教材建设以理论知识为主,过分看重教材的学术价值和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对知识理论的来源、发展过程、逻辑推理或数学证明一般都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应用案例相对较少,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其次,“教材建设追求高大上”,这种习惯思维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应用型本科教材的建设和改革。教材阐述的学科理論,应该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就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教材建设并不是越专越好,也不是越深越好,而是应该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最后,现有教材大多侧重于介绍如何实现物联网技术与现代物流的融合,宏观的体系、平台介绍较多,但是缺乏物联网关键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介绍。
3 《物联网与智慧物流》课程教材建设探索
3.1 教材建设基本依据。要想建设好一门课程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建设究竟“为谁服务、为谁而写、为谁所用”的问题。教材建设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教材建设的目标取决于人
才培养的目标、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物联网与现代物流》作为物流工程、邮政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应该围绕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建设,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3.2 教材建设基本原则。要想建设好一门课程教材,要遵循以下几条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思政引领,注重以德施教。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要始终坚持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注重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第二,针对性强,注重以人为本。教材建设要有针对性,针对特定的培养目标,特定的学习对象,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不强调知识点的全面性、系统性,注重知识的代表性、适用性,注重学生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10]。
第三,学创融合,注重能力培养。教材建设要具有实用性,要注意把知识学习、能力培
养与情感体验三个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既获得了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情感方面得到体验。其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教材体系结构的规划,知识点的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条主线展开。教材应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第四,与时俱进,注重融合前沿。教材建设要体现创新性,做到与时俱进,要反映社会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思想、新成果。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研究国内外同类教材,甚至是相关的论文、专利等成果,汲取有用的养料,坚持创新与汲取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强调原有知识点的重要性,又要适当渗透相关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
第五,图文并茂,注重呈现方式
教材建设要注重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做到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提倡多用形式生动、美观的图表方式呈现,通过图文并茂、图文合一、图文互补的方式,使学生一目了然。
3.3 教材知识体系设计。根据南京邮电大学邮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上述教材
建设基本原则,设计了《物联网与现代物流》教材的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第一章为物联网概述,介绍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物联网的定义及体系架构,物联网的特点及应用。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对应物联网体系架构的感知识别层,分别介绍感知识别层的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定位技术。第五章和第六章对应物联网体系架构的网络构建层,分别介绍网络构建层的互联网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又分别包括无线宽带网络、无线低速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对应物联网体系架构的管理服务层,分别介绍物联网数据的存储、分析及安全,具体说来包括海量存储与大数据,数据挖掘与智慧决策,网络爬虫与智能推荐,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第十一章对应物联网体系架构的综合应用层,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本教材重点介绍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围绕物流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等环节详细阐述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