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01.25
【字 号】鲁政字〔2022〕22号
【施行日期】2022.01.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
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22年1月25日
 
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
  为加快推进山东现代水网建设,推动全省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制定本规划。
临沂现代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防洪减灾体系、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山东现代水网,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人民至上,人水和谐。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水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供水、防洪、水生态
等问题,不断提高现代水网建设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促进水网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增强人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节水优先,空间均衡。充分发挥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坚持先节水后调水,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充分挖掘缺水地区节水潜力,全面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进一步优化水网布局,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网络化组合效益和整体效能,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洪水风险状况相适应,推动高质量发展。
  3.系统谋划,科学论证。坚持系统化、协同化、绿化、智能化定位,统筹水资源配置、水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等功能,兼顾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加强各类水工程协同调度和不同层级水网协调衔接,实现全省水网“一张图”。科学论证工程任务规模及设计标准,优化工程总体布局。推动传统水利与新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运维数字化升级,提升水网绿化智能化水平。
  4.防控风险,保障安全。落实国家安全战略,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把安全发展贯穿现代水网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水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和能力建
设,提升现代水网的网络化、系统化水平,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水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害,实现由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由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
  5.改革创新,两手发力。创新现代水网建管体制和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现代水网数字化、调度智能化、监测预警自动化,加强实体水网与数字水网相融合,提升现代水网工程科技和智慧化水平。
  (三)规划目标。到2025年,省级水网和市县级水网进一步完善,山东现代水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网智慧化水平有效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节水供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89.2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0%、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51;新增水库库容12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农村集中供水率98%,自来水普及率97.5%,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覆盖比例80%,城乡供水一体化率70%,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
明显提高。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9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15亿立方米。
  ——防洪减灾。重要河湖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防洪保护区、重要河段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重点城市和重点涝区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全面消除,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大幅增强,5级及以上河湖堤防达标率达到77%以上。
  ——水生态保护。深层承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部分超采区地下水位得到回升,地下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85%以上;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目标基本确定、生态流量(水量)管理措施全面落实,纳入生态流量保障重要名录的河流湖泊基本生态流量(水量)达标率达到90%以上,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9.9%,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创新。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依法治水管水全面提升,水利科技创新实现突破,水利现代化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基本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水利治理体制机制。
  到2035年,“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山东现代水网基本建成,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基本完善,防洪保安工程基本达标,水生态环境美丽健康,水网智能化调控全面实现,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系统完备。省级水网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形成互联互通、丰枯调剂、有序循环的水流网络,发挥防洪、供水、灌溉、航运、发电、生态等综合效益。
  ——安全可靠。水网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显著提升,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高,城乡防洪排涝、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85%,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80%,水网新增供水能力35亿立方米,有效应对特大洪水、干旱灾害以及突发水安全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集约高效。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规模效益大幅提升,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01.84亿立方米以内,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更加凸显,人口、经济、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基本适应。
  ——绿智能。基本实现水利基础设施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全周期绿化,全省水土
保持率超过90%,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量)达标率超过95%,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化率超过95%,全省水网信息化、智慧化和精细化调度水平明显提升。
  ——循环通畅。省级水网与国家水网、市县级水网实现互联互通,河湖水系水流连通性明显提高,骨干河道及中小河流水流畅通,泄洪、排水、输水和循环利用能力增强。
  ——调控有序。水资源调配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水网骨干工程联合调度、丰枯调剂,有序调蓄河道径流,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发挥综合效益。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高质量、现代化的山东水网体系,省市县三级水网高效协同融合,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四)主要任务。水网工程体系由“纲”“目”“结”三要素组成。“纲”主要是骨干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目”主要是河湖连通工程和输配水工程;“结”主要是调蓄能力较强的水利枢纽工程。
  1.构建现代水网之“纲”。围绕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以骨干河道及重要湖泊水库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为重点,科学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规划建设,实施骨干河道防洪治理、重点河段河势控制,适时开展提标建设,构建重要河湖、渠道、堤防绿生态廊道,
加快构建山东现代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2.织密现代水网之“目”。根据全省水安全保障需求,加强省级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区域引调排水渠道建设,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省市县级水网体系,改善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3.打牢现代水网之“结”。加快推进控制性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充分挖掘现有工程的调蓄能力,综合考虑防洪、生态、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功能,加强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提升水资源调控和防洪调度能力,发挥工程综合功能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