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I(36)
一、(每小题3分,共1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嶂,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古祠设在这(绵绵/茫茫)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骄羞迷人。在祠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______________,如锦如缎。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丁丁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不到一处泉眼。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有/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沉/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________,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
1.文中加点词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屏嶂  径幽香远    B.拾级  骄羞迷人
C.脉脉  冉冉不绝    D.草蔓  丁丁咚咚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绵绵  只有      B.绵绵  只要 
C.茫茫  只有      D.茫茫  只要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林中有碧波闪闪    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
B.林中有波光粼粼    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
C.林中有碧波闪闪    一条条大飘带就此织成
D.林中有波光粼粼    一条条大飘带就此织成
4.下列文段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在故事的开端,我还没上小学,初夏时在村子里闲逛,逮一种叫苞米虫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那孩子不胜其烦地用它吹去额头上的汗珠。如果他去菜园,那么一定是去看浇水。抽水机嗡嗡响着,清洌的地下水喷涌而出,不瘟不火地跳过垄沟,水流鼓起筋肉,状似绳索,总是令人心旷神怡。正式的夏天是从吃豆角的那一天开始的。豆角炖猪肉,因为用铁锅,汤会发黑,却也大快朵颐。盛夏,烈日当空,七月流火,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像花朵,像伤口。秋天,它们把菜籽洒在地上,以为自然界无为而治,大有来年生根发芽的机会,全不知人们已经接管了一切。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韩国宪法法院通过了对朴槿惠的弹劾案,立即免去了她的总统职务,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
B2016年临沂市网络零售发展迅速,交易额达20067亿元,在全省占比提高到0.87    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一。
C.法律与伦理不应该成为对立的双方,不应该成为彼此撕扯的对象,因为二者有着相同的目标:让有罪者受到惩罚。
D.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告诉我们,若想杜绝腐败蔓延,关键在于保持反腐没有休止符,并形成依法反腐的法治化格局。
二、(每小题3分,共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像罗马人一样,中国人也是一个最讲实际、最从世俗考虑问题的民族。他们不大进行抽象的思辩,也不想去费力解决那些和现实生活好像没有什么明显的直接关系的终极问题。对他们说来,哲学就是伦理学,也仅仅是伦理学。除了拜祖宗之外(这其实不是宗教,只是纪念去世的先辈的一种方式),他们只有非常微弱的一点宗教感情。这种淡漠的宗教感情可以解释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的宽容态度。各种教派的并存从没有像在欧洲和印度那样引起宗教战争。一个儒家学者可以毫不犹豫地承认自己同时信奉佛教或者基督教。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他们遇到人的命运这个问题时,是既不会在智能方面表现出特别好奇,
也不会在感情上骚动不安。在遭遇不幸的时候,他们的确也把痛苦归之于天命,但他们的宿命论不是导致悲观,倒是产生乐观。善者遭殃,恶者逍遥,并不使他们感到惊讶,他们承认这是命中注定。中国人的国民性有明显的伏尔泰式的特征。他们像伏尔泰那样说,种咱们的园地要紧,不用去管什么命运。
由于孔子注重世俗的思想影响,中国人一直讲究实际。乐天知命就是幸福生活的普遍的座右铭。这等于说:要知足,不要责怪命运,这样就能活得幸福。如果愿意的话,你尽可以把这叫宿命论,然而它却毫无疑问是乐观的。
中国人用很强的道德感代替了宗教狂热。他们认为人必须自己救自己,不能依靠鬼神。他们所说的,相对说来更接近基督教的天意,而不是希腊人的命运,它更多地是铁面无私的判官,而不是反复无常的女神。他们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报应不在今生,就在来世。好人遭逢不幸,也被认为是前世作了孽,应当受谴责的总是遭难者自己,而不是命运。
中国人既然有这样的伦理信念,自然对人生悲剧性的一面就感受不深。他们认为乐天知命就是智慧,但这种不以苦乐为意的英雄主义却是司悲剧的女神所厌恶的。中国人的文学也受到他们的道德感的束缚。对他们说来,文艺总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总有一个道德目的。纯粹为
供人取乐而写的书是被人所鄙视的。这个事实可以解释为什么纯想象和虚构的文学作品那么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戏剧发展得那么晚……
事实上,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同义词。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尾。中国观众看见俄狄浦斯成为自己母亲的丈夫、费德尔对继子怀着私情,或阿德美托斯因父母不愿替代自己而怨怒,都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和不快。中国剧作家最爱写的是名誉和爱情,剧中的主人公十有八九是上京赶考的穷书生,金榜题名时中了状元,然后是做大官,衣锦还乡,与相爱很久的美人终成眷属。或者主人公遭受冤屈,被有权势的奸臣迫害,受尽折磨,但终于因为某位钦差或清官大老爷的公正,或由于他本人得宠而能够报仇雪恨。戏剧情境当然常常穿插着不幸事件,但结尾总是大团圆。中国戏剧的关键往往在亚里士多德所谓突变的地方,很少在最后的结尾。剧本给人的总印象很少是阴郁的。仅仅元代(即不到一百年时间)就有五百多部剧作,但其中没有一部可以真正算得悲剧。
                                                       (节选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有删改)
6.关于中国人的伦理信念,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不会进行抽象的思辩,也不想去费力解决那些和现实生活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的终极问题。
B.一个儒生可以同时信奉佛教或者基督教,这种在宗教信仰上的宽容态度便解释了中国人的宗教感情是多么微弱。
C.中国人的宿命论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善者遭殃,恶者逍遥,并不使他们感到惊讶,他们承认这是命中注定。
D.中国人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们用道德感代替了宗教狂热,遭遇不幸时,受谴责的不是命运,而是自身。
7.下列关于中国戏剧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戏剧发展得晚,直接原因是中国人受乐天知命思想的影响,对人生悲剧性的一面感受不深。
B.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尾,大多情况下,可将中国戏剧看作喜剧。
C.俄狄浦斯成为自己母亲的丈夫、费德尔对继子怀着私情等情节,是在中国观众审美范畴之外的。
D.中国人对宗教信仰的淡漠,对儒家伦理道德感的强化,都使得中国戏剧很难有真正意义的悲剧出现。
临沂现代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剧情不属于亚里士多德命运突变之说的一项是
A.《雷雨》中,侍萍来到周家寻四凤,翻出了30年前的旧情债,更发现周萍与四凤竟然是同母异父的兄妹。
B.《窦娥冤》结局,窦娥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窦娥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杀人凶手被处死,贪官也得到了惩罚。
C.《西厢记》第二本,张生解救出崔莺莺,理应成婚,可相国夫人食言变卦,突然悔婚,让崔、张二人以兄妹称呼。
D.《哈姆雷特》最后一幕,王后喝酒却中毒身亡,王子举起手中毒剑刺向仇人,自己也毒性发作倒下。
三、(每小题3分,共1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田,字公载,澶渊人。登进士第,知应天府司录。欧阳修荐其才,通判广信军。夏竦、杨怀敏建策增七郡塘水,诏通判集议,田曰: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因奏疏极论,谪监郢州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