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短跑技术特征与专门性练习分析
摘要:通过对现代短跑技术特征和有选择的几种专门性练习的分析,为从事短跑运动训练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短跑    技术    专门性    练习
中图分类号  g822.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短跑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极限运动,通过对现代短跑技术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对传统和当前常用的短跑技术专门性练习的技术动作规格和要求进行分析。
1.现代短跑技术特征分析
1.1重视摆动技术
跑动中上下肢摆动幅度大而有力是现代短跑技术明显的特征。摆动腿膝关节角最小值、大小腿
折叠摆动半径呈减小的趋势,以达到更好地摆动效果,来提高步频。并且,强调蹬摆结合、以摆带蹬,以摆带髋大幅度前摆,从而有利于身体重心位移的加速和增大支撑反作用力,提高后蹬的效果,增大步幅,减少身体重心起伏,达到提高跑的水平速度,提高跑的实效性的目的。
1.2运用“屈蹬式”技术
传统后蹬技术要求支撑腿后蹬充分,动作结果就是后蹬时间较长,腾空时间也长,腾空和支撑时间之比失调,不利于提高步频。“屈蹬式”是指在后蹬阶段,支撑腿下肢三关节(特别是膝关节)不充分伸展的后蹬技术。[1]其主要的技术要点是,支撑腿后蹬时膝关节角度变化小,支撑后蹬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步频;小腿倾角及后蹬角小,有利于增大向前水平速度,减小重心波动,增大步幅。它与传统后蹬技术比较更加注重髋关节为轴,腿的快速向前摆动,以摆促蹬。[2]
1.3注重协调放松技术
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是指在百米跑中运动员通过对心理、生理等因素的合理调节,以保持高
速跑中身体的协调放松,促进身体合理用力,从而达到跑的动作更协调、更经济的一种提高成绩的有效方法。该技术特点是跑的动作自然、用力协调、动作幅度大、蹬摆速度快、动作经济实效。被短跑界一致认为是“当代短跑技术发展之精华”。[3]
2.专门性练习分析
2.1对传统短跑技术专门练习的分析
传统的理念是将后蹬动作视为人体获得水平位移的唯一动力阶段,将“伸膝蹬地”作为短跑运动技术的关键环节。认为后蹬力量越大,产生的加速越大,速度越快,跑时要加大蹬地力量。这种短跑技术组合是缓冲临沂现代-蹬伸动作组合,强调蹬伸的程度,蹬伸的方向和速度,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观点以及短跑技术的专门练习手段,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和后踢腿跑,其动作结构、动作幅度、动作用力特点与现代短跑专项动作技术有许多差异。
2.1.1小步跑
传统短跑专门练习中的小步跑主要是膝关节以下的足踝和小腿活动,强调要求运动员在脚落地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脚尖一脚趾一脚前掌一脚全掌的顺序来滚动式地完成动作,不但髋关
节的屈伸运动幅度小,而且,缓冲时间长,不利于力量的传递,并造成了腓肠肌的紧张,最终导致脚前掌扒地效果差。现代采用半高抬小步跑,练习时要求在髋关节的带动下,膝、踝关节积极参与,膝关节稍屈,脚前掌由向上方到后下方一次性接触地面完成动作,摆动腿上摆幅度大,动作快,有弹性。
2.1.2高抬腿跑
传统上摆式高抬腿跑练习要求大腿快速上摆至水平,快
速、充分的蹬伸下肢的三个关节。而对摆动腿的快速下压强调不够,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大腿上摆能力,但送髋不明显,没有促进身体重心前移。而且如果过分要求抬高大腿,会导致髋关节屈伸神经传导速度的下降,破坏了快速摆动的节奏,这与专项跑动作的用力特性、肌肉工作方式不相适应。
2.1.3后蹬跑
后蹬跑练习要求支撑腿后蹬时膝关节充分蹬直,用以掌握后蹬技术,提高腿部后蹬力量和下肢蹬伸能力,这与传统短跑技术理论中强调后蹬是人体跑进动力的来源相一致。表现在后蹬
跑膝与途中跑的膝关节角度变化具有差异明显。不但与“屈蹬式”快速折叠前摆和以摆促蹬的技术要求相悖。而且,也与充分利用肌肉弹性势能,在符合主动肌与被动肌的收缩与放松的原理的科学基础上合理减小后蹬角,协调步幅与步频的关系,提高跑速的技术特点相违背。练习过多可能导致蹬地后向前摆动转换相对较慢,甚至前摆时大小腿折叠不紧,重心起伏大等弊病。这与现代短跑技术中大腿前摆下压快速转换、大小腿折叠较紧,重心平稳等特点显然是不相符的。不过,后蹬跑对发展膝踝关节的爆发力,促进短跑加速跑专项素质提高,还是有实际意义的,不能全盘否定。[4]
2.2对当前常用短跑技术专门练习的分析
2.2.1半高抬腿小步跑
在传统小步跑基础上,要求摆动腿摆动的高度与重心水平线约成 30°—40°角,脚下落时快速伸髋,下压大腿,体会和掌握主动“扒地”式着地技术,要求练习者在练习中心理定向于摆动腿屈髋前摆和快速伸膝下压大腿,加快脚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