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专题研究报告
招商银行专题研究报告
1 卓越的管理能力:中流击水,穿越周期
“一定得快人一步,多想想三年以后的故事”,这是贯穿于招行持续自我革新背 后的品性。从成立伊始,每一次银行业跌进漩涡的时候,招行都在思变:推出一网 通突破地理界限、主动降速提质、零售转型、二次转型、打造金融科技银行、将 MAU定为经营的北极星,提出财富管理大生态。这些变革在回溯时都无限接近最优解, 可在当时都显得曲高和寡。就是这一次次的“快人一步”,层层加固了护城河,使其 加冕“零售之王”。
1.1 积胜:零售加冕之路
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收入中最重要的两部分是净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净利 息收入,取决于生息资产规模和净息差。要提高净利息收入,银行就必须做大信贷 规模或者提高净息差。然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具有极强的顺周期性,这就决定了 信贷规模增速会随着宏观经济的好坏而波动。净息差本质上就是低息揽储,高息放 贷。非利息收入,主要是手续费及佣金净
收入。
支出端主要是业务及管理费和资产质量拨备。业务及费用主要包含人力成本、 折旧及行政费用,变化比较稳定。资产质量拨备主要包括信用拨备和其他资产质量 拨备,其中信用拨备吞吐较大程度地影响净利润的波动。
据此,可以从战略布局、规模、成长、结构、盈利效率及资产质量等维度评估 一家银行的经营状况。
如果不考虑货币政策的影响,宏观经济扩张时,贷款收益率会上行。随着利率 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行业存款大战不断升级,存款利率逐步抬升。负债成本率较 高时,要保持一定水平的净息差就要配置高风险资产以提高收益率。但是,资产风 险水平提高会推高不良率,不良拨备因此需要增加,反而会侵蚀银行净利润,压制 ROE。
既然提高资产收益率会聚集风险,那可不可以一味扩大规模来提高收益呢?答 案是否定的,因为存款准备金和资本充足率限制了雪球不能滚到无限大。银行发放 贷款时,将资金转入客户的存款账户,在资产端计入一笔贷款,负债端计入等额存 款,信用扩张瞬间完成。如果没
有约束,派生过程将无限循环,银行权益乘数和杠 杆率将迅速放大。存款准备金率压制货币派生过程,资本充足率将风险加权资产锁 定在安全范围。
招行汽车贷款银行要想满足监管要求,就要实现内生增长——资本内生要和资产 扩张匹配。 银行经营若想要实现突围,零售转型是路径之一。招商银行零售转型及后续战 略调整便是对经营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从不同维度上改善了经营状况:
1998 年以前,亟待扩大规模,快速成长为全国性银行。在“一网通”的助 力下,突破了地理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吸收客户。
2000 年,国内银行业在经历了快速扩张之后,不良贷款开始暴露,招行管 理层开始注重质量,压降不良贷款,为保证质量宁可舍弃增速。
2003 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出台,银行业寻求集约式发展,招行零售 转型上升至战略目标,发力信用卡和小微贷款,资产端结构优化。进一步 地,在贷款派生存款的机制下,零售存款占总资产比例和零售活期存款占 比持续上升,负债端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
2009 年,央行降息,招商银行净息差回落拉低 ROA和 ROE,二次转型应运 而生,重视小
微贷款和节约资本。
2015-2017 年,提出打造“轻型银行”,本质上仍是向节约资本努力,提升 治理水平,更加重视金融科技。
2018 年至今,明确提出“打造金融银行”,大幅提高金融科技投入;将 MAU作为经营的“北极星”指标,坚持“移动优先”,建立开放的生态体系。2020 年,明确提出“大财富管理”——成为打通供需两端、服务实体经济、助 力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主要“连接器”。
1.2 一般化:零售转型的一般理论
招行发展史照亮了一条零售转型之路,可为可比银行提供指引:
第一步:资产端的零售化。银行会率先压缩对公贷款,最先压缩高不良率行业 的贷款,同时发力信用卡、消费贷等零售贷款。随着零售贷款占比提高,整体收益 率上升,不良率降低。这一步难度相对较小,而且拥有明确的衡量指标(零售贷款 占比、收益率、不良率),效果容易观察。
第二步:负债端的零售化。随着零售贷款业务发展,零售客户规模增长,粘性 日益变牢,就会引致零售存款,个人存款、尤其是个人活期存款在负债组合中的占 比提高,存款成本率一般低于其他类型的负债,银行的综合负债成本率就会下降。 但增强客户粘性的过程,要求银行提高客户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例如,借鉴富国 银行,招商银行区分私人银行客户(1000 万)、金葵花客户(50 万)、金卡客户(5 万)、 普通客户,洞察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除此之外,掌上生活每天的优惠活动信息 铺天盖地。花旗则针对教师、消防员等不同职业,提供迎合职业特征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