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交通拥堵问题,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王振振[1]等人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机动车限行政策对缓解交通拥堵的成效;王忠宇[2]等人针对活动期间交通拥堵演化特征,以及交通需求和道路时空资源的耦合关系,基于红波、绿波理念的干线协调控制可有效均分交通压力,缓解瓶颈交叉口拥堵状况;左昊越[3]、薛莹[4]、李涛[5]等人分别对“公交都市”、道路交叉口,以及中小学前的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随着苏州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苏州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寒山闻钟”市民对交通拥堵问题的探讨,本研究选取建林路北段与兴贤路东段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等手段分析造成两路段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优化策略,为加快苏州市民出行效率、满足人们出行需求提出建议。
1建林路与兴贤路段现状概况
1.1区位分析及周边现状
建林路是连通通安、浒墅关和枫桥三个片区的主要道路,是华通花园、阳山花苑等住区多数居民通勤的必经之路;兴贤路是浒墅关片区的主干道,也是连接苏州中环的重要道路。建林路北段周边多为住宅,以及相关社区服务配套,如农贸市场、零售商业等;兴贤路东段周边多为商业建筑、学校和工业建筑(见图1)。该研究范围是浒墅关居民生活、工作、学习的主要片区。
1.2路面基本构成
1.2.1建林路与兴贤路横断面
建林路北段为四幅路,其横断面是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和分隔带组成,绿化带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分隔开,隔绝了不同性质的交通流线的穿
摘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住宅小区,尤其是学校周边的住宅小区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城市交通工具的数量和种类也随之增加,为城市交通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本研究基于苏州市高新区建林路北段和兴贤路东段的交通拥堵情况,通过分析道路构成、交通流特性和周边现状等因素总结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从宏观调控和微观策略两个方面提出改善建议,保障居民特别是学生的出行安全。关键词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改善策略;苏州高新区中图分类号 TU997;U491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892/jki.csjz.2023.14.2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residential quarters, especially those around schools, is increasing. The number and types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tools have also increased,
causing great difficulties for 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residents’ lives, while also increasing the probability of traffic accidents. Based on the traffic congestion situation in the north section of Jianlin Road and the east section of Xingxian Road in Suzhou High-Tech Zon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for traffic congestion, such as road composition, traffic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surrounding conditions, and proposes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from both macro control and micro strategies to ensure the travel safety of the residents, especially the students.
Key words urban roads; traffic congestion; improvement strategies; Suzhou High-tech Zone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居民的交通工具也呈现多样化,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至2021年底,苏州市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78万辆。这加剧了一系列城市病,城市交通问题不断突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如何减少交通拥堵,保证城市交通顺畅安全,推动城市发展成
作者简介:胡喻璇(1999-),女。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规划。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苏州高新区交通拥堵问题与改善策略
——以建林路与兴贤路段为例
The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and Its Improvement Strategy in Suzhou High-tech Zone: A Case of Jianlin Road and Xingxian Road Section
胡喻璇
Hu Yuxuan
插。兴贤路东段的道路横断面是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组成,为单幅路,所有车辆混合行驶,来往车辆干扰严重。
1.2.2建林路与兴贤路信号灯
建林路北段有三个交通信号灯,兴贤路东段有两个交通信号灯。每个交通信号灯之间的距离最短仅约390 m,最长约700 m,且建林路段信号灯红灯时长较长,绿灯时长较短。
1.3建林路与兴贤路交通流特性
1.3.1人流特性分析
通过现场观察,人流聚集的场所主要是学校和农贸市场。由于放学后学生步行回家的人数相对更多,附
近的人流晚高峰比早高峰流量更大;农贸市场附近的人流早高峰比晚高峰更大,因为多数老年人选择早上出门买菜。人流的来源较为简单,但各方向的人流密度不一、速度不一,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容易产生冲突,这也是影响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
1.3.2车流特性分析
建林路与兴贤路交叉口无疑是车流量最大的地方,车的主要类型包括公交车、小轿车、货车和非机动车。早高峰车流方向主要是建林路由北向南及兴贤路由西向东,晚高峰则相反。交叉口处的潮汐交通是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其中电动车数量大,当与机动车速度和方向发生冲突时,便严重阻碍了道路的通畅。
2建林路与兴贤路段主要拥堵原因
2.1职住分离,潮汐交通现象突出苏州汽车
就业和居住是构成城市生活的两项最基本要素,但二者在经济转型和郊区化进程双重机制影响下出现了空间上的分离,就业和居住空间分离,即职住分离及其带来的各种通勤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城市问题[6]。该片区以居住用地为主,因此居住在该片区的居民大多都不在附近工作,职住分离现象较为严重。自从312国道马环线封闭施工以
来,大量通勤的车辆和货运车辆都转移到建林路,使得建林路越来越拥堵。
2.2道路横断面与转弯标志组织不合理
建林路与兴贤路交叉口仅有一个左转车道和短距离占用一半绿化带的左转车道,许多车辆进入中间车道,再伺机插队至左转车道,导致左转车道及直行车辆效率降低。兴贤路经过改造虽有所拓宽,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没有分隔带,混合行驶,常常出现占用车道的现象。
2.3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
首先,建林路由北向南,跨过浒光运河桥后要连续过三个信号灯才能通过与兴贤路交叉的路口,且信号灯距离极短,常常出现一路红灯现象,浪费出行时间,也增加了交通负担。其次,建林路和兴贤路道路交叉口信号灯时常
和建林路与居住区出入交叉口信号灯不匹配,建林路和兴贤路交叉口是通行的主要交叉口,往往设置长周期信号灯,而与住区交叉口的短周期信号灯距离很近,导致两者发生冲突。
2.4停车设施缺乏
停车设施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住区内有限的停车场所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
停车需求,因此许多居民会选择将车停在吴县中学对面的底商所配备的停车场,导致底商内部道路拥挤,常出现车辆排队停车的现象,从而影响道路的畅通;二是兴贤路两边都是学校,大量家长将车停在路边接送学生,导致交通量增加,又恰逢早晚高峰,容易造成交通秩序混乱,引发交通事故。
3建林路与兴贤路段交通拥堵改善策略
3.1宏观调控
3.1.1增加智能交通设施,提倡公交优先策略
积极推进数字化交通管理与公共交通相结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将公交站台的各类交通信息直接显示在站牌上,包括公交发出或到站时间、附近公共自行车停靠空位数目与地点、有轨电车与地铁进站时间等,为居民提供智慧化交通设施,同时提升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吸引居民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为更高效率地保障早晚高峰的出行效率,提倡公交优先策略,完善公交优先专用车道组织系统,建林路和兴贤路在早高峰6:00—8:30和晚高峰16:30—18:30可设置时段性的公交专用车道,鼓励居民和学生选择乘坐公共交通。
3.1.2加强交叉口交通管理,完善惩罚机制
建林路与兴贤路的交叉口由于土地使用空间有限,已无法通过拓宽道路来缓解交通拥堵。因此,更应加
强交警巡逻或引入电子警察,增强对重点路口的交通管制,建立严格的限速机制,以及参考苏州高架道路限制变换车道的方式来控制车辆的中途穿插问题。完善电子抓捕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通过严格的管控措施,如、扣分等来缓解交通问题。
图
1 道路周边土地利用情况(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微观策略
3.2.1调整道路横断面和车道设置
(1)兴贤路横断面改善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兴贤路无法再继续拓宽道路,只能通过微调横断面来改善车辆混行的现象。兴贤路通过机动车道之间的护栏来控制车辆占道和行人随意过马路的行为,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仍然容易混合,需在两者之间增加分隔设施,避免各类交通与行人之间互相干扰。
(2)设置可变车道和右转车道
考虑到建林路段早晚车流量较大的情况,可设置可变车道(见图2)。在早高峰时段6:00—8:30将建林路左侧第二车道改为可供左转的车道,其他时段皆为直行。利用交叉口东北侧空地设置专门的右转车道,实现右转与直行的分流,避免直行车辆阻碍右转车辆,导致右转车辆占用非机动车道(见图3)。
(3)设置交叉口非机动车道
为了避免建林路与兴贤路交叉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转弯的情况,为非机动车设置合理的渠化交通设施。调整绿化隔离带的高度,避免影响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视距,保证交叉口非机动车道转弯无障碍且流畅,提高转弯效率和安全系数。
3.2.2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
(1)单个交叉口信号灯周期调整
根据早晚高峰时段的车流量变化,分析信号灯对应的变化周期并进行调整,信号灯变化周期应与潮汐规律相符合,尤其是建林路与住区出入交叉口处的信号灯设置,避免出现信号灯周期过短或过长引起绿灯空隙过长,影响通行效率的问题。同时,建议取消黄灯闪烁时间并增设信号灯的时间提醒,这样可以避免司机抱有侥幸心理穿过黄灯干扰交通的行为。
(2)感应式信号灯设置
感应控制是在交叉路口进口道上设置车辆监测器,信号配时方案由计算机或智能化信号控制机计算,可随着检测器检测到的车流信息而随时改变的一种控制方式,可分为半感应控制与全感应控制[7]。此类感应器可以设置在车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因此建议为建林路和兴贤路交叉口的信号灯增加感应控制,尤其是当后方直行车辆未到达该交叉口时,能够保证大流量的左转车辆更多地进入兴贤路,从而提高行驶效率。
3.2.3商业和住宅共享停车场
停车共享是一种通过使相邻土地使用者共用停车场地以降低每个土地使用者单独拥有停车场所提供的停车泊位总量的手段[8]。停车共享意味着单个停车设施服务于多个土地使用者,这些独立的土地使用者处于同一建筑物或相邻近的建筑物内,他们之间通过订立停车共享协议达到共同开发或使用相同停车设施的目的[9]。考虑到居民汽车数量日益增加,住区内部停车设施紧缺,许多车辆只能停在支路两边,影响车辆正常通行。对于兴贤路周边的住宅,建议将汇金广场的停车场共享,规定在7:00至21:30只供来往消费者停车,而在汇金广场关门时21:30至第二天的7:00可供周边居民停车。考虑到开发商的利益,可以向居民收缴相应的租金,录入其车牌号码。
3.2.4学校支路利用单行线打通微循环
交通微循环一般设置在干道经常拥堵的地方,旁边要有足够密度的支、次道路,且具备开辟交通微循环的安全条件与通行条件。一方面可以增加小区向外的通达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干道分流,降低干道的交通压力[10]。在早高峰时期,吴县中学和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旁边的沈巷路及兴贤路是主要拥堵点,虽然大多数家长是即停即走,但车流量过大也严重影响了通行效率,因此考虑将沈巷路和鸿禄路设置为单行线,让接送车辆在兴贤路、沈图3 增加右转车道(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新增右转车道
导向箭头
图
例
图2 改造前与改造后车道(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例
车道分界线
导向箭头
绿化带 图例
车道分界线
导向箭头
绿化带
(a)改造前(b)改造后
巷路和鸿禄路形成微循环,缓解交通拥堵,使交通流缓慢、顺畅、持续地动起来。
4结论
苏州作为新一线城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市区人口近500万人,即将满足超大城市的等级要求,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建林路与兴贤路虽然不处于苏州市的核心地段,但作为住区、学校、通勤的重要路段,表现出典型的交通拥堵问题,这也与城市空间肌理、城市规划息息相关。本研究选取的路段的交通问题聚焦了交叉口、信号灯、中小学周边等常见问题,以小见大,从解决一个交通拥堵小问题开始,探寻缓解整个城市交通拥堵的途径,提升城市交通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振振,雍岚,党成杰.机动车限行政策对缓解交通拥堵的成效分
析:来自西安市2016—2019年实证探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21,23(01):79-88.
[2] 王忠宇,孙洪运,葛颖恩,等.缓解大型活动拥堵的城市干线交通
协调控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20,38(06):38-45,62.[3] 左昊越,辛奕.“公交都市”理念下苏州市高新区交通拥堵问题探
析[J].城市住宅,2020,27(10):151-152.
[4] 薛莹,崔岐峰,辛奕.城市道路交叉口拥堵及缓解对策探析:以苏
州市姑苏区人民路与十梓街交叉路口为例[J].城市住宅,2021,28(04):148-149.
[5] 李涛.城市中小学门前道路交通拥堵对策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
2020(05):117-119,122.
[6] 郑思齐,徐杨菲,张晓楠,等.“职住平衡指数”的构建与空间
差异性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5(04):475-483.
[7] 马文倩.北京市交通拥堵特性和改善措施研究[J].市政技术,
2021,39(08):26-29.
[8] Abeles Philips Preiss, Shapiro. Detailed Technical Analysis on
Shared Parking[R]. 2002.
[9] Stein Engineering. Shared Parking in the Portiand Metropolitan
Area[R]. Portland Metro.1997:2-3.
[10] 史峰,王英姿,陈.城市交通微循环网络设计优化模型[J].同
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2):1795-1799.
4结论
针对城市更新中如何管理、如何转型等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评价等问题,文章以杭州运河桥西历史街区城市更新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对桥西历史街区城市更新的评价系统。该评价系统包括4 个一级评价因子和20个二级评价因子,通过以专业人为主的打分评判,以及以非专业人为辅的问卷与访谈,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桥西历史的评价系统建立了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可为桥西历史街区城市提供更新策略。由于文章的城市更新评判仅仅局限于有限的专业人及非专业人的调研,有一定的局限性,况且城市更新策略不仅是民众问题,也是政府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还需要不断地跟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协商。但总体来说,通过文章提出的评估模型,能够初步获取对杭州运河桥西历史街区城市更新的评价结果,并围绕“D 建筑与场所”提出更新策略。提出的城市更新策略与非专业人的问
卷与访谈结果趋于一致,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该研究可对运河杭州其他片区的发展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并为杭州市总体规划发展乃至落实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MBA智库.2020中国城市更新评价指数(广东省)研究报告[R/
OL].[2023-06-06].doc.mbalib/view/ab09403a8e dd574c99799e7bfe0df43d.html.
[2] 秦洛峰,陈煜琛.京杭大运河杭州历史文化段滨水工业遗产现状及
问题分析[J].建筑与文化,2022(02):228-229.
[3] 高澍,马航.我国存量空间城市更新的多维评价研究综述[C]//中
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7:1409-1417.[4] 邹兵,王旭.社会学视角的旧区更新改造模式评价基于深圳三个城
中村改造案例的实证分析[J].时代建筑,2020(01):14-19.[5] 刘江德,徐磊青.基于公众视野的城市街道更新评价研究:以上海
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0(03):101-108.
[6] 陶琳.哈尔滨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综合评价与保护更新策略研究
[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7] 钱艳,任宏,唐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
用的可持续性评价框架研究:以重庆“二厂文创园”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01):72-81.
[8] 邓神志,叶昌东,劳海宾.基于更新改造潜力评价的城市更新模式
及实施机制研究[J].城市,2016(05):7-12.
[9] 朱德敏.杭州桥西历史街区中滨水工业遗产使用后评价及优化策略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10]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3.
[11] 兰继斌,徐扬,霍良安,等.模糊层次分析法权重研究[J].系统
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09):107-112.
[12] 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02):
80-88.
[13] 陈煜琛.运河杭州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评价体系和策略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21.
(上接第84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