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科技苏州吴中行清华大学老师名单
1/对接企业
序号
姓  名
单位及职务
备注:16人
1
丁天怀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苏州汽车
推介
2
许洪元
热能工程系教授
3
姚可夫
机械工程系教授
推介
4
李培杰
机械工程系教授
推介
5
董永贵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
6
范  红
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主任
推介待定
7
韩福柱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
推介
8
邓长生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9
宋晔皓
建筑学院教授
推介
10
王  琳
水利水电工程系高工
11
徐年生
材料国际研发中心高工
12
沙耀武
化学系副教授
推介
13
王  晨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14
董利民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推介
15
金达锋
汽车工程系副教授,苏州汽车研究院副院长
推介
16
罗先武
热能系副教授
推介
17
王善铭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教授
推介
18
杨  睿
化学工程系副教授
推介
19
杨  军
土木工程系副研究员
推介
20
徐  军
化学工程系副教授
推介
21
张  云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副研究员
22
李正操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
推介
23
徐  旸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推介
24
王  鹏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副教授
25
傅志斌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工程师
26
张  铮
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推介待定
27
王维佳
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28
徐  静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助研
29
张西建
苏州汽车研究院规划经理
30
杨达康
机械工程系研究生
31
易  难
科技开发部常务副主任
32
冯叶成
科技开发部副主任
33
高云峰
科技开发部副主任
34
李  犁
科技开发部主任助理
35
范  琼
苏州吴中产学研办公室
带队:易难;  联系人:冯叶成,李犁,范琼
2/专家简介:
丁天怀: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前后担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传感器与智能仪器研究室主任、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系副主任、系主任和光学、机械、仪器学科学位分委会副主席等。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迄今共承担或负责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委科研课题及企业合作研发项目30余项。涉及的应用领域有:生物医学工程,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监测,油气井地层测试,加工进程质量监控和特殊环境及特种用途传感器和测控系统等。前后取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 15项。
许洪元: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力机械内多相流动、冲蚀磨蚀、流体机械设计理论等研究工作。取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姚可夫: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热处置学会理事长、北京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分会理事、中国热处置学会理事、中国轧钢学会金属制品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塑性工程学会微米纳米成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科研方向:一、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组织结构与性能研究;二、纳米材料的制备、组织性能与应用研究;3、电辅助金属材料加工技术研究;4、金属间化合物等先进材料的组织/性能研究。在上述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研究功效,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已授权14项。
李培杰: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有金属学会理事,清华大学新材料国际研发中心主任,清华力劲压铸高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俄新材料双边合作委员会委员。前后负责主持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科技支撑、“863、973”计划和重大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项。中心所在团队有二十余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一名、博士后4人、博士生和硕士生十余人,高级工程师等工程技术人员若干名,在电气设计、机械加
工、材料制备及分析方面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切宽广的专业知识。最近几年来,与众多企业开展了普遍的技术合作,在成型新装备、镁合金新材料和镁合金新产品开发方面为合作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开发的多项技术与产品已经在工程实际中取得产业化应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研究方向:轻金属材料加工成型装备及其进程控制,轻金属材料液固态之间结构遗传性,轻金属材料凝固组织与性能控制。
董永贵: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传感器及智能仪器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拥有或正在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范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国家文化产业中心副主任,城市品牌研究室主任,经管学院EMBA项目教授。研究方向是:国家形象与城市品牌、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政府公共形象塑造、危机应对与媒体公关、企业品牌传播与管理沟通。目前在清华大学为政府干部教学《城市品牌塑造与传播》、《城市品牌与文化产业特》、《城市文化创意》、《领导者
公共形象塑造》等课程,为企业管理者教学《企业战略传播》、《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管理沟通》和《危机管理与公共关系》等课程。 为清华大学研究生教学《跨文化传播》、《企业传播》和《公共演讲》等课程,为本科生教学《跨文化沟通》等课程。在城市品牌与文化产业等实践领域,范红教授承担完成了北京东城区旅游文化形象计划、天津国家级首批经济开发区武清区的城市整体形象计划、重庆九龙坡区城市名片项目、涪陵市城市品牌形象计划、东莞城市形象整体计划与文化产业发展计划、北川县城市形象与文化产业计划、福建石狮城市形象整体计划、福建晋江城市形象与文化产业计划、四川德阳城市品牌与文化产业整体计划、浙江乐清城市品牌形象计划、河北剪纸之乡蔚县旅游文化产业计划、安徽历史名城寿县文化产业与城市品牌计划等数十个城市品牌与文化产业相关项目。
韩福柱: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理事(副组长)。研究方向为精密与特种加工,主要从事电火花特种加工、电化学特种加工、微弧氧化表面处置,模具抛光和机电一体化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外发明专利3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理事(副组长)。
宋晔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技术科学系副系主任,建筑与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绿建筑委员会委员。前后负责主持及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课题及面上课题5项,主稳重大计划及建筑项目30多项,前后或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WA中国建筑奖,住建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三等奖,教育部优秀建筑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中国威海蓝星杯国际建筑设计银奖,铜奖等10多项。清华大学建筑与技术研究所及工作室团队骨干有30余人,其中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8,讲师2名,博士后3名,博士生和硕士生10多人,建筑师5名,在可持续城市计划设计和绿建筑设计方面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切宽广的专业知识。 最近几年来,在可持续城市计划设计和绿建筑设计和专项咨询方面做出了多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实践案例。主要研究方向:可持续城市计划与设计,绿建筑设计。 
邓永生: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精细陶瓷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包
括薄膜涂层材料、新型太阳电池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和核材料研究。
王琳: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高工,主要从事水力机械实验、多相流及冲蚀磨蚀、水力机械及水电工程设计等研究。
徐年生
清华大学新材料国际研发中心清华力劲压铸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机械加工控制器、人机界面,动作程序及网络系统开发等研发工作,取得发明专利十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6项。现担任全国金属热成形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沙耀武:
博士,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国家知识产权鉴定中心特聘专家。从事医药化工和精细化工研究近20年,主要工业化产品技术有:VB1, VB6,强力霉素,氨苄西林纳,甲硝唑,4-甲基
咪唑,2-甲基咪唑,三氮唑,硝基笨,高纯度等,还有多项小试和中试医药工艺技术。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已经发表六十多篇论文.国内专利八项,日本专利一项,美国专利一项。
王 晨: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曾负责承担“863”项目,并参加“973”项目和北京市新材料基地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陶瓷、生物陶瓷,重点研究氧化锆、氧化铝陶瓷的结构与性能、制备技术和产品研发。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董利民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和纳米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曾承担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863”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获省部级三等奖三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金达锋: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教授,车身设计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特种车辆工程中心主任,苏州汽车研究院副院长。主要取得200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1991年原兵器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罗先武: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副教授,流体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清水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小水电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全国水机磨蚀中心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小型流体机械、流体机械及系统的性能优化和抗磨蚀设计、潮流能利用与小型风力发电技术等;主要从事流体机械前沿科学问题及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取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2项。
王善铭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电机学和电机分析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大型发电机内部故障分析、电机电子系统分析与控制、特殊电机系统分析设计、电机电磁场的数值仿真等方向的科研工作。针对舰船综合电力系统,负责完成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独立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研究”;针对特殊电机系统研究,负责完成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采用无刷无励磁机谐波励磁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的研究”;针对高速电机,正在负责进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心转子电机的精准模型、简化等效电路和实验验证的研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