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 速 器 实 验 报 告
一、实验目的 ① 结合课本,观看实车模型,研究主减速器和差速器的构造和组成,并画出示意图,分析工作原理。(整体拍照或视频,并进行名称标注) ②认识主动小齿轮和从动大齿轮,并判断他们分别是左旋还是右旋:(拍照或视频,并进行名称标注) ③分清楚主动小齿轮是悬臂式还是跨置式 ④判断主减速器是上偏置还是下偏置 ⑤主动小齿轮的预紧调整部位和原理 ⑥从动大齿轮的预紧调整部位和原理 ⑧啮合间隙的检查和调整,方法和部位 ⑨结合课本,观看实车,研究差速器的构造和组成,并画出示意图,分析工作原理。(整体拍照或视频,并进行名称标注) ⑩分清直行和转弯时,小齿轮的自转和公转(拍照或视频,并进行名称标注) 二、实验要求 ②认识主动小齿轮和从动大齿轮,并判断他们分别是左旋还是右旋:(拍照或视频,并进行名称标注) ③分清楚主动小齿轮是悬臂式还是跨置式 ④判断主减速器是上偏置还是下偏置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实车模型,主减速器模型,差速器模型,各类拆装工具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 1.结合课本,观看实车,研究差速器的构造和组成. 2.进行差速器的拆卸以及拍照. 3.检测啮合齿痕并调整. 4.安装差速器 五、实验数据记录 汽车构造图 (1)主减速器示意图 (2)差速器示意图 (3)判定主动小齿轮左旋及右旋 六、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及结果、结论; 分清楚主动小齿轮是悬臂式还是跨置式 1)悬臂式(1)结构特点:a、圆锥滚子轴承大端向外,(有时用圆柱滚子轴承)b、为↑支承刚度,两支承间的距离b应>2.5a(a为悬臂长度)c、轴颈d应≮ad、左支承轴颈比右大(2)优缺:结构简单,刚度差(3)应用:传递转矩小的。 2)跨置式(1)结构特点:a、两端均有支承(三个轴承)→刚度大,齿轮承载能力高b、两圆锥滚子轴承距离小→主动齿轮轴长度↓,可减少传动轴夹角,有利于总体布置c、壳体需轴承座→壳体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d、空间尺寸紧张→(2)优缺:刚度强,结构复杂(3)应用:传递转矩大的。 啮合印痕调整法 所谓啮合印痕调整法,即根据锥齿轮副在啮合转动过程中两齿轮轮齿齿面相互接触出现的印痕情况来调整齿面接触区的方法。用这一方法调整齿面接触区时,先将锥齿轮副安装好,并按规定调好轴承紧度和轮齿啮合间隙,再在主动锥齿轮每隔3~4个轮齿的凹面上涂以红印油,然后在对从动锥齿轮略施压力的情况下,按前进方向转动主动锥齿轮,待从动锥齿轮的凸面印上印痕后,查看该印痕是否符合要求。 如不符合要求,可根据印痕情况通过将主动或从动锥齿轮向里或向外移动来调整,调整方法可概括为:顶进主,根出主;大进从,小出从。具体调整方法参见图3-1所示,如印痕在齿顶,则将主动锥齿轮向里移进,印痕即向齿根方向移动,移进后如啮合间隙过小,可将从动锥齿轮适当向外移出;若印痕在齿根,则将主动锥齿轮向外移出,印痕即向齿顶方向移动,移动后如啮合间隙过大,可将从动锥齿轮适当向里移进;若印痕在大端,则将从动锥齿轮向里移进,印痕即向小端移动,如移后啮合间隙过小,可将主动锥齿轮适当向外移出;如印痕在小墙,则将从动锥齿轮向外移出,印痕即向大端移动,如移后啮合间隙过大,可将主动锥齿轮适当向里移进。 用啮合印痕调整法调整齿面接触区时,由于啮合印痕和啮合间隙都是通过移动主、从动锥齿轮来调整的,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即改变一方时,它方也随之改变,因而在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啮合间隙符合要求,啮合印痕却不符合规定;或啮合印痕符合规定,啮合间隙却不符合要求。 由于轮齿的啮合印痕是衡量齿轮加工、检验及装配质量的重要依据,故在调整过程中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尽可能迁就啮合印痕,而把啮合间隙放宽一些,但放宽量最大不能超过1mm,否则,应成对更换主、从动锥齿轮。此外,还应注意啮合印痕应以前进方向(即从动锥齿轮的凸面)为主,适当照顾倒车面(凹面)。 调整中。如遇到凸面在大端,凹面在小端,或相反,用上述调整方法又不能得到合理印痕时,可用软轴砂轮修磨轮齿;如无条件修磨,应成对换用新齿轮副,不能勉强使用,以免打坏轮齿,影响运输。 六、心得与体会 通过本次试验,我认识到差速器的组成,对差速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加深对汽车组成、结构、部件的工作原理的了解。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