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疲劳驾车撞到树上而头破血流,他曾认为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加一个铁壳”,他用榔头敲出来的仿奔驰车因不合法而叫停,他身家过亿却穿80元的皮鞋300元的西装.
“我们要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走遍全中国。”2009年12月23日晚,站在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领奖台上,李书福再次向世人表示他的勃勃雄心。当天,吉利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全球汽车界为之震动。
现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的李书福,人称“汽车疯子”、“中国汽车业的一条鲶鱼”。当他开始从事汽车制造时,所有人都不看好,但他像当代中国的堂吉诃德,为了心中的梦想,拼了命勇往直前。
120元从照相起家
1963年,李书福出生于浙江台州路桥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这时的中国大地,“三年困难时期”才刚刚过去。取名时,李家想这个老三比他两个哥哥有福气,正赶上经济复苏,以后日子应该会过得很“舒服”,但总不能就叫“李舒服”吧。正好老大“李书芳”中“书”与“舒”音同,“李
书福”便叫开了。
李书福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经济大潮汹涌之际,“读书无用”成了许多人的“共识”。李书福中学毕业后,便辍学开始了商海中的试水,成为一名大时代的小创业者。
1982年,19岁的李书福从父亲那里得了120元,买了个小相机,骑个破自行车满街给人照相,算是做起了小本生意。有人说李书福也经常背着相机在公园里招徕客户。李书福的照相生意做得不错,半年后赚到1000多元,随后他又正式开起了照相馆。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台州还很少有汽车,许多年轻人都想与小轿车一起照相。洞察到这种心理的李书福,立马请人画了一辆轿车,放在自己的照相馆里供人拍照,结果他的生意异常兴隆。
冲洗照片的过程中,李书福又发现:通过特殊的溶液,能够从废弃物中提取高纯度银,于是他买光了全台州所有的冲洗液,提炼成银子跑到杭州去卖。此后一年多,李书福经常背着装有银子的布袋,在杭州金银市面上穿梭。
时势造英雄,不甘心小打小闹的李书福,没一两年即从电冰箱零配件生产中再次发现了新
的商机,从此他辗转商海多个领域,开始了人生多次华丽的转身。
1986年,李书福和自家兄弟办起了浙江台州北极花冰箱厂,年营业额达四五千万。五年后,浙江台州吉利装潢材料厂在李书福手里创办,中国第一张美铝曲板问世,新的“聚宝盆”每年给李书福带来利润近亿元。此后,李书福更造出了中国第一辆豪华踏板式摩托车。1999年吉利摩托车产销43万辆,实现产值15亿元,吉利集团也因此赢得了“踏板摩托车王国”的美誉。
此时的李书福,事业已颇有成就。但他却不安于此,一个更大的梦想在召唤着他,那就是要制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
造自己的车,让别人去说吧
李书福曾在不同的场合表示:“我一直就很喜欢汽车。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在我们四兄弟的床下,就有用泥巴做成的汽车模型,高兴的时候还用绳子牵着它满地跑。”看来,李书福的汽车梦从小就开始做了。
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让李书福对制造汽车的愿望变得更强烈了。上世纪90年代的李书
729车牌是什么意思福,还在弄煤气灶,而且要从台州把煤气灶送到上海去给人家进行质量检验。那时候从台州到上海没有高速公路,开车翻山越岭要十多个小时。每次在路上,都是李书福自己开车。有一次,凌晨两三点,犯困的李书福,直接把车“开”到了一棵大树上,自己也撞得头破血流,吓得不得了。在荒郊野岭出了车祸,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李书福后来回忆道:“第二天一早我们在路上拦截过往的大客车,大客车都不停,因为我们都身上是血,好像抢劫犯一样。后来有一辆客车停下来了,我们就上去,车里的人见我们血迹斑斑,也都吓坏了。当时到了上海,我的脸撞得一塌糊涂,这个时候我就觉得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汽车工业,因为当时我开的是一辆波兰车,感觉太危险了。”
为了实现造车梦想,早在1989年,李书福便花6万块钱买了一辆深圳产的中华轿车,一番“庖丁解牛”后,李书福看了看,感到汽车也没什么东西嘛,无非“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再加里面两个沙发。”
1994年,李书福甚至组装了他人生中第一辆“奔驰”——东风风行 菱智“吉利一号”。这一次,李书福也是从拆车开始的。他把自己刚买的一辆新奔驰,大卸七八块给拆了,一同被拆的,还有他送给下属的红旗轿车。
拆了车的李书福,又把自己从国外收集并偷偷带回来的发动机、方向盘、安全气囊以及一些电子电气设备,拿来好好研究。
之前,为收集造车所需的汽车零配件,李书福曾受尽了白眼,在那个年代,汽车零部件都是国家的汽车公司所掌控的。有一次,李书福想去上海大众慧众零部件汽车公司采购零部件。对方问李书福:“你要零配件生产什么样的轿车?”李书福答:“中高档轿车吧?!”对方一听,以为李书福有病,借机走开了。李书福就一直坐在那边干等,等了一个多小时后,李书福还以为对方上洗手间去了。最后,无果的李书福只得灰溜溜地回去了。
经过近半年的反复拆装研究,李书福觉得已经掌握了汽车的基本构架,于是开始造他的“吉利”牌“奔驰”汽车——外形仿奔驰,底盘用红旗的,零部件自己组装。那时李书福钣金手艺好,经他敲敲打打,与奔驰类似的汽车外壳也造出来了。最后,当李书福一榔头一榔头敲出来的吉利牌“奔驰”车诞生时,李书福特意给这辆车命名为“吉利一号”。
每当李书福开着自己造的车出现在公众面前,人家都看不懂,说看看像奔驰又不像奔驰,搞不懂。李书福的“吉利一号”也在台州引起了轩然大波。没几天,他就接到有关方面通知:李书福造车不合法,停止生产。
之所以一开始便遭遇“滑铁卢”,主要是因为当时李书福及其作为民企的吉利集团,还没有在国内生产汽车的资格许可。
“请国家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
即便是“黑户”,自从有了最初的造车尝试后,李书福也决意要不顾一切造汽车了。
1997年,李书福大着胆子宣称自己要投入5个亿来生产汽车,却遭致一片嘲笑。很多人都认为李书福“疯了”,这无异于“自杀”,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政策,才几亿资金就想造车?即便这5亿元,后来媒体也普遍认为当时李书福只有1亿元启动资金。
被人称为“疯子”和“狂人”的李书福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跑到台州一个下属县级市临海建起了一个面积超过800亩的制造基地,名义上说是要生产摩托车,在工厂里却整日琢磨着如何造汽车。他回应别人质疑的话也被当作一句狂言:“汽车不就是摩托车再加上两个轮子吗?”
但最初造车时,李书福还是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因为大家都不相信他能造车,技术和人才都难以聚集。李书福也坦言:“谁是专家?就我一个专家,我就自己动手,自己画图,
司有普自己试制,自己试车,什么都自己来,带领几十个人,大家冲锋陷阵。”一帮追逐梦想的人,跟着李书福每天晚上干到天亮,一个座椅装不上,都得试几百次。不久后,“小米加步”的李书福,还真造出了一辆车。
1998年8月8日这一天,吉利“豪情”在临海的工厂下线,但剪彩仪式却颇为冷清,到了快10点钟了还没有嘉宾前来。原因很简单:当时李书福的汽车还没有拿到“准生证”,严格地说,还是“非法”生产,很多人不敢来。“他摆宴100违章查询天津桌,向全国官员及经销商发出700张请柬,结果只来了一位浙江省的副省长,90多桌菜肴受到冷落”,有人回忆说。
当时,很多人不敢来,更多人压根就不相信李书福这简陋的汽车能跑起来。一位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的老总就曾放言:“没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别开吉利车”。
就在李书福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女领导出现在车间门口。她就是时任浙江省副省长的叶荣宝,这让李书福感动不已。当得知李书福造的汽车要举行出厂典礼时,叶荣宝放下工作,坐车急驶300多公里,从杭州驶到临海来参加吉利“豪情”下线仪式,并表示支持李书福造车。这对当时面临“四面楚歌”的李书福来说,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动力。
另一个在汽车业广为流传的例子是,1999年,主管工业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到吉利视察。为了拿到汽车生产权,李书福对曾培炎慷慨激昂地说:“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做轿车梦,几十亿的投资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钱,一切代价民营企业自负,不要国家承担风险,请国家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吧!”此时的李书福,充满独孤求败的悲壮。
曾培炎静静地听着,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不反对你们造车。”正是这句话,让李书福看到了新的希望,更坚定了造车的意志,有了“把民企造车进行到底”的决心。
苦心人,天不负。2003年1月28日,经过18个月的设计研发和生产,第一辆国产跑车———吉利美人豹在台州下线,打破了中国没有国产跑车的历史。宁波基地也曾生产了一款叫“优利欧”的汽车,据说此名为李书福本人所取,其意为“优于夏利与赛欧”。
李书福能造车,离不开众多“将相”的辅佐。吉利有自己的技术,很大程度上是李书福掌握了21世纪最“贵”的资源———人才。在吉利,李书福重才有口皆碑。
“三顾茅庐”,“渭水求贤”
早在1994年,吉利计划开发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厂房未造,技术人员没来,李书福便红红火火地建起了专家楼,要“筑巢引凤”。当时,李书福手头资金紧缺,他却划出41菲亚特跑车亩土地,投资4000多万元,安置2500多人住进专家楼和职工宿舍。
2002年年初,发誓要造中国自己的变速箱的李书福,到当年国家自动变速器课题组电子电气组组长徐滨宽,邀请他来吉利负责开发自动变速箱。因为此前,国外有汽车权威断言“中国人造不出自动变速箱”。而曾聚集数百名技术人员和教授、专家也没能研制出中国自动变速箱的历史,成为中国汽车人心中难以平复的痛。
翼虎最新报价当时,徐滨宽对半路出家的吉利有没有能力造变速箱并不看好,因此没有立马接受邀请。但是,李书福并没有放弃,而是连续十个月锲而不舍地“数顾茅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徐滨宽终于相信,这是一家真想干事的企业。2002年底,徐滨宽千里南下,来到了吉利。
李书福如获至宝,对徐滨宽充分授权,同时“约法三章”:要权给权,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失败了由公司负责,“我给你当后勤部长”,李书福对徐滨宽如此承诺。
徐滨宽挂帅后,带领他的团队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苦干三年,利用上亿元的经费,耗费110台试验车,终于自主研发成功中国第一台自动变速箱。期间,当得知徐滨宽患有胃病时,李书福焦急万分,甚至派专人到江西购买偏方野猪肚给徐滨宽做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