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资料
⾃然⼤调和⾃然⼩调⾳阶很容易就能分清楚,因为它们的⾊彩感觉有很⼤区别。同样,不同的调试也有着不同的⾊彩,你可以根据这才⾊彩给你带来的感觉来听辩区分它们。下⾯是TROY STETINA在他的教材中对调试⾊彩的描述:Ionian(爱奥尼亚)调式的感觉明亮、欢快的。(与⼤调⾳阶相同)尽管Dorian(多利安)调式属于⼩调,⾊彩有些阴暗,但它要⽐⾃然⼩调⾳阶明亮⼀些,这要归功于升⾼的⼤六⾳。Phrygian(佛⾥吉亚)调式有个降⼆⾳,你可以听到它的阴暗的、⼩调的、“西班⽛”的味道。Lydian(利底亚)调式的四⾳是升四⾳,它使得这个调式的⾳⾊透露出⼀种神秘的⾊彩。虽然也是⼤调,⾳⾊也⽐较明亮,但Mixolydian(混合利底亚)调式⽐⼤调⾳阶在欢快的感觉上稍逊⼀点,⽽且也没有⼤调⾳阶那么随和,因为它有⼀个降七⾳。Aeolian(爱奥尼亚)调式的⾳⾊阴暗、沉重。它也就是⾃然⼩调⾳阶。Locrian(洛克⾥亚)调式结合了具有神秘感的Lydian调式和阴暗的、有着“西班⽛”味道的Phrygian(佛⾥吉亚)调式。
⾳乐的物质材料和形式要素相关资料
各种样态的声波振动,是⾳乐赖以存在的物质材料。它们是⼈类运⽤各种物质⼿段⽽发出的,其中,既包括⼈类天⽣的器官(发声器官、四肢等),也包括⼈类所创造的各种器具。⼈类之所以会造成某种样态的声波,⼀⽅⾯取决于物质条件(⽣理或⽣产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另⼀⽅⾯也受听觉审美需求的引导。古⼈最初追求乐⾳的纯净性和⾳程关系的协和性,很可能是由于受到某些狩猎⼯具(如猎哨、猎⾓、⼸弦)
所发乐⾳和某些鸟类啼鸣的启发,在⾃然界的天籁中,具有纯净、协和这类性质的⾳响和这种声⾳的泛⾳列,使⼈感到悦⽿动听,⼈们才会去追寻、探求,创造各种器具将其模仿、再现出来。⼈类对声波样态(作为物质材料)的审美追求,推动了歌唱技术、乐器制作技术(作为物质⼿段)的发展;反过来,新的发⾳器具(新乐器、电⼦合成器等)的创制,⼜提供了获得新的⾳响材料的可能性;材料与⼿段的交互作⽤,模仿与创造的辩证结合,使⾳乐所运⽤的物质材料不断丰富提⾼。
乐器是⼈类所创造的发⾳器具,当代的乐器学已经根据声学原理把乐器分为五⼤类(体鸣、膜鸣、弦鸣、⽓鸣、电鸣),形成科学的系统。但从⼈类学的⾓度看,从⼈类运⽤发⾳⼿段以⽀配⾳响材料的⽅式这⼀更⼴的⾓度看,可把发⾳⼿段区分为如下三类:
第⼀类发⾳⼿段,由⼈类天⽣的器官、肢体构成。其中主要的是⼈声歌唱所⽤的整套器官,由于它的复杂的⽣理结构和丰富的性能,使运⽤⼈声的歌唱艺术(声乐)成为⾳乐表演艺术的⼀⼤重要门类。此外,⼝哨、拍⼿等发⾳⼿段,在初期的舞蹈中,曾有过重⼤的作⽤,其后由于各⾃的局限性虽都不占主要地位,但在⾳乐基础教育的节奏训练中,拍⼿仍有其重要价值。
第⼆类发⾳⼿段,由⼈类运⽤天⽣器官、肢体直接激发与控制乐器构成。其中由呼吸器官⽤⽓息激发声源的是吹奏乐器(管乐器、⽓鸣类乐器);由⼿的动作激发声源的则有:以摩擦发⾳的⼸弦乐器,以弹拨发⾳的拨弦乐器,以敲击发⾳的击弦乐器和体鸣类、膜鸣类乐器。上述发⾳体中,凡是⾳域宽⼴,⾳
位齐全,⾳⾊富于变化,声学性能丰富,乃⾄能同时奏出⼏个不同乐⾳的,它的艺术表现⼒就强,演奏技巧就发展得⾼超。中国传统乐器琴、筝、琵
琶、⼆胡、笛、箫等,现代乐器提琴、竖琴、圆号、⼩号、双簧管、单簧管等,都各⾃形成⼀整套演奏艺术。
第三类发⾳⼿段,是在⼈类天⽣肢体与发⾳体之间介⼊⼀系列部件⽽构成的复合系统。其中⾸先应当提到的是带有键盘装置的乐器,如管风琴、钢琴、⼿风琴、电⼦琴等。键盘作为⼈类⼿指的延长,使演奏者的⼿可以发挥好⼏倍的效能,能够同时奏出许多乐⾳,并可⾃由地选择它们的组合⽅案,它向⼈类提供了发展多声部⾳乐思维的条件。在⼯业⽂明条件下,⼈类可以进⼀步利⽤机械和电声⼿段⾃动化地演奏⾳乐,⼋⾳盒、⾳乐⾃鸣钟、唱⽚唱机、磁带录⾳放⾳机等,仅仅是这个等级⾥的历史前奏,当电⼦乐器开创了⽤电⼦技术模仿乐器⾳⾊和探寻新鲜⾳⾊的先例之后,真正成熟的⾃动化电鸣演奏是通过电脑(计算机)控制电⼦合成器进⾏⾳乐表演,甚⾄进⾏⾳乐创作的实验。
当⼈们把任何⼀⾸优美动听的乐曲象分解化合物那样拆成各种元素时,会发现构成⾳乐的基本要素是⼗分简单的,不外乎⾳的⾼低、⾳的长短、⾳的强弱、⾳⾊的差异⽽已。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些常⽤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句法、⾳程进⾏、和弦、调式等;由这些形式要素进⼀步构成⼀些形态侧⾯,例如曲调、织体、和声、曲式等。⾳乐艺术品就是由这样⼀些侧⾯综合⽽成的。
节奏是⾳乐最重要的形式要素,从最早期、最幼稚、甚⾄没有明确⾳⾼的原始⾳乐起,直到最复杂、最丰富、含有和声、复调的多声⾳乐,都离不开节奏。在节奏中,实际上包含了⾳的强弱和长短两种不同的简单基本要素在内。节奏的最⼩单位是节奏型,不同的节奏型有不同的性格和表情,它们好⽐是⾳乐⽣命体上有活⼒的细胞。⼀连串的节奏型前后相继时,通常由节拍把它们组织起来(散板除外)。节拍是要求重拍周期性地出现的强弱配置规律的格式,它作为⼀个潜伏在低⾳区或隐藏在欣赏者内⼼中的规律性框架,起组织节奏型的作⽤。节奏型的多样性和重拍周期的统⼀性结合在⼀起,⼤⼤加强了⾳乐的艺术魅⼒。
与节奏节拍密切联系的是速度和⼒度。从⾳乐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内容这个⾓度来看,速度和⼒度具有特殊的作⽤。假如把⼀⾸葬礼进⾏曲⽤快两倍的速度来演奏,它就不再具有沉痛哀悼的情感内容了;⼜如把⼀⾸乐曲中经过渐强发展、引出凯旋主题的段落,改为渐弱来演奏,它也就会不再具有欢庆凯旋的意味了。这是因为速度的快慢、⼒度的强弱都有助于表达⾳乐作品中某种性格和表情。速度的准确和⼒度的恰如其份,是⾳乐表演艺术中头等重要的问题。
由节奏组织起来的⼀系列乐⾳,在⾼低⽅⾯呈现出有秩序的起伏呼应,就形成了曲调(旋律)。曲调是⾳乐的各种形态侧⾯中最重要的,被誉为⾳乐的灵魂。任何⼀⾸脍炙⼈⼝的世界名曲,⾸先是在曲调上有动⼈⼼弦的艺术魅⼒,才能使⼈喜爱,经久不忘。曲调有不同的类型,⼀类是吟诵性的,⼀类是歌唱性的,还有⼀类是器乐化的。曲调在⾳⾼⽅⾯的横向组织,可以区别
为浅层和深层两个层次:浅层就是⾳程的进⾏,即使是缺少⾳乐修养的⼈,也能凭听觉直接感受到⼀串旋律⾳程的不同样式:上⾏、下⾏、级进、⼤跳、⼩跳等连缀起来形成的⾳调;从深层来看,不同⾳⾼的⾳在⾳乐艺术品中,有⽀柱⾳与⾮⽀柱⾳的区别,有静与动的区别,在动的性格中还有⽀持性与对⽐性的区别,⼜有阳刚与阴柔的区别……。这些细微、奥妙的形式要素与表情⼿段,都由调式理论加以阐述。
由⾳⾼与节奏两⽅⾯的横向(继时性)组织综合在⼀起构成曲调以后,⾳乐的形态就呈现出⼀定的乐节、乐句和曲式逻辑。不同的乐句,除了在幅度的长短⽅⾯有其规定性外,还在结束⾳⽅⾯有其特征。各个乐句⽤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结束⾳,不同的结束⾳相互间要求有什么样的⾳程关系,这些都影响到曲调的表情性格。曲调中相继出现的各个部分的形态样式彼此间的相同与相异,形成逻辑因素,例如最简单的“问答式”句法,进⽽有“正反合”结构、“起承转合”逻辑模式等等,都是凭听觉直接可辨的。相同或⼤同⼩异的⾳调材料的重复,显⽰肯定;相异或⼤异⼩同的⾳调材料的并置,显⽰否定;处于这类逻辑关系中的各个⾳调
材料可以按某种格式加以布置,这样的布局格式就是曲式。
和声是⾳乐的⼜⼀重要形态侧⾯,它的素材是⾳⾼之间的纵向(同时性)组织,在纵向组织基础上形成更⾼等级的横向组织(和声进⾏)。在⼀些古⽼的民族中,可以发现各具特⾊的民间合唱,如中国的侗族、
壮族、瑶族、都有多声部民歌在流传,⼏条旋律线按某种⾳程关系作纵向的结合,形成和声效果。但是朴素的民间合唱仅仅凭习惯选择了和声⼿段中的⼀⼩部分;⾄于把和声⼿段作为⼀个独⽴的形态侧⾯来开发它的表情⼒量,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运⽤⾃如,则是到近代才发展起来的。
当⾳乐形态从单声部发展到多声部以后,在形成和声⼿段的同时,也形成了织体⼿段。如果同时演唱演奏的是⼏条各有⾃⼰独⽴个性的曲调,就形成复调性织体;如果⼏个声部中只有⼀个具有独⽴个性,其余的都是为烘托它⽽结合成各种和弦的,就形成主调性织体。主调织体是⼀个⼤类,在它下⾯,还可以由于陪伴声部的厚薄、节奏、⾳型的不同,以及它们与主旋律声部在⾳区与节奏上的不同关系⽽形成许多织体⼩类。各种织体都有⾃⼰的表情性能。
⾳⾊,是⾳乐形态中直接作⽤于⼈类听觉器官的、最为感性的要素。⼈类只是到了近代才学会从物理学的⾓度,⽤声谱分析的⽅法来描述每⼀种⾳⾊的构成。仅凭听觉的直感分辨各种⾳⾊以及它们的表情性能,是古代⾳乐家们早已具备的本领。⾳乐的表演艺术,⽆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在追求美好⾳⾊上花费了⼤量功夫。表现在⼈声歌唱中的⾳⾊,是最为丰富和多彩的。除了男⾼⾳、⼥⾼⾳、男低⾳、⼥低⾳等不同的声型分类外,每⼀个歌唱家的发声都具有各⾃不同的⾳⾊特质,在中国的戏曲和欧美的歌剧中,不同类型的⾓⾊使⽤不同的⾳⾊和表演风格,更促使声乐艺术呈现极为绚丽多姿的⾯貌。在器乐领域,每⼀种新乐器的发明,都给⼈类带来⼀种新的⾳⾊;乐器改良⼯作的重要⼀环,也是为了追求更加美好和纯净的⾳⾊。各种民族乐器所特有的⾳⾊常常唤起本民族⼈民特殊的情感共鸣,带来特别亲切的
精神交流,这是⾳⾊⼿段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例证。⾃从⼈类学会运⽤电⼦振荡器发出声波以来,⼈们除了⽤它模拟各种喜爱的⾳⾊外,还致⼒于开发闻所未闻的崭新⾳⾊,以扩⼤⾳乐的表现⼒。⾳⾊的创造和运⽤,也是作曲技法中的⼀个⽅⾯。在配器法中特别讨论到各种⾳⾊的选择、配合,通过乐器组合获得新的⾳⾊,以及运⽤织体、和声⼿段创造新的⾳⾊等。
⾳乐的基本要素是简单的,由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各个侧⾯的样式形态却是⽆限丰富的。它们是在⼈类⽂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其中不仅有专业⾳乐家的创造,更有⼴⼤⼈民的创造和积累;正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的⼈民众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以⾃⼰的⽣活和艺术实践使⾳乐呈现出种种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区性特点,世界⾳乐宝库才能达到今⽇的壮观规模。
⽇本民俗调式
⽇本名俗调式就是指⽇本⾃古以来流传⾄今的古⽼的调式,有雅乐与俗乐之分。
雅乐有两种,⼀种称为吕旋法,⼀种称为律旋法(注意不是旋律法哦!)
俗乐也有两种,⼀种称为阳旋法,⼀种称为阴旋法。
⼆⼗⼋调
指唐代宫廷燕乐所⽤的宫调体系,⼜称“燕乐⼆⼗⼋调”、“俗乐⼆⼗⼋调”。与隋代⼋⼗四调有着密切渊源关系。它对宋元以来的俗乐有较⼤影响对其解释有“为调式”、“之调式”两种体系。宫﹑商﹑⾓﹑⽻四声各七调。《新唐书.礼乐志⼗⼆》:"凡所谓俗乐者,⼆⼗有⼋调:正宫﹑⾼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为七宫;越调﹑⼤⾷调﹑⾼⼤⾷调﹑双调﹑⼩⾷调﹑歇指调﹑林钟商为七商;⼤⾷⾓﹑⾼⼤⾷⾓﹑双⾓﹑⼩⾷⾓﹑歇指⾓﹑林钟⾓﹑越⾓为七⾓;中吕调﹑正平调﹑⾼平调﹑仙吕调﹑黄钟⽻﹑般涉调﹑⾼般涉调为七⽻。"清昭连《啸亭杂录.秦腔》:"故琵琶乐器为今乐之祖,盖其四弦能统摄⼆⼗⼋调也。"
中古调式
中世纪的欧洲出现的⼏种调式。由于这个时期是罗马教会统治欧洲的时代,所以⼈们后来把这些调式叫做“教会调式体系”,也叫中古调式。这些调式有⼀个共同特点:其⾳阶由七个⾳构成,全部都是⾃然⾳,没有变化⾳,就好像⼈们只在钢琴的⽩键上弹奏,因⽽⼈们把这些调式也称做“⾃然调式体系”。也有的⼈与⼤⼩调式体系加以⽐较,称其为特种⾃然⼤⼩调。教会调式在当时被⼴泛地⽤于格⾥⾼利圣咏中,当然那时只是不⾃觉地运⽤,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供参考。实际上,⼏乎所有的调式都产⽣于⼤量的⾳乐实践之后,由⾳乐理论家从⾳乐中抽象出它的规律来,以便规范⾳乐的创作。对教会调式最早的描述,是公元850年左右Aurelian的“Musica disciplina”。
起初,有四个⾳可以做主⾳:re、mi、fa、sol。以它们为主⾳,可分别构成四种正格调式:多利亚、弗⾥⼏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这些名称来⾃古希腊,中世纪却很少⽤。
后来,格拉雷纽斯(Glareanus)给主⾳为la的调式取名为爱奥⾥亚,主⾳为d o的调式取名为伊奥尼亚。
副格调式从正格主⾳的下⽅五度出发⽽构成,每个正格调式都有⼀个相应的副格调式。这样,我们就有了⼗⼆种教会调式。⽽现代的⼀些著作⼜把它扩充为⼗四个调式,加⼊了以si为主⾳的洛克⾥亚调式和它的副格调式。
下⾯,我们就把七个正格教会调式分别介绍如下:
1. 以⾸调唱名do为主⾳的调式,叫伊奥尼亚调式(Ionian)。它的⾳阶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表⾯上看,它与⾃然⼤调式、中国七声清乐宫调式的⾳阶结构完全相同,属于⼤调类调式。
2. 以⾸调唱名re为主⾳的调式,叫多利亚调式(Dorian)。它的⾳阶关系是:全⾳、半⾳、全⾳、全⾳、全⾳、半⾳、全⾳。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然⼩调相⽐,主⾳上⽅有⼀个⼤六度,这个六度叫做多利亚六度。表⾯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商调式的⾳阶结构完全相同,属于⼩调类调式。
3. 以⾸调唱名mi为主⾳的调式,叫弗⾥⼏亚调式(Phrygian)。它的⾳阶关系是:半⾳、全⾳、全⾳、全⾳、半⾳、全⾳、全⾳。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然⼩调相⽐,主⾳上⽅有⼀个⼩⼆度,叫做弗⾥⼏亚⼆度。表⾯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调式的⾳阶结构完全相同。属于⼩调类调式.
4. 以⾸调唱名fa为主⾳的调式,叫利底亚调式(Lydian)。它的⾳阶关系是:全⾳、全⾳、全⾳、半⾳、全⾳、全⾳、半⾳。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然⼤调相⽐,主⾳上⽅有⼀个增四度,叫做利底亚四度。增四度是三全⾳的⾳程,它给这个调式带来了⼀种特殊的、神秘的韵味。属于⼤调类调式.
5. 以⾸调唱名sol为主⾳的调式,叫混合利底亚调式(Mixolydian)。它的⾳阶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半⾳、全⾳。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然⼤调相⽐,主⾳上⽅有⼀个⼩七度,我们把它叫做混合利底亚七度。表⾯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徴调式的⾳阶结构完全相同,它也是⼤调类的调式。
6. 以⾸调唱名la为主⾳的调式,叫爱奥利亚调式(Aeolian)。它的⾳阶关系是:全⾳、半⾳、全⾳、全⾳、半⾳、全⾳、全⾳。这个调式的特点是:它的⾳阶结构与⾃然⼩调式、中国七声清乐⽻调式完全相同,属于⼩调类调式。
7. 以⾸调唱名si为主⾳的调式,叫洛克利亚调式(Locrian)。它的⾳阶关系是:半⾳、全⾳、全⾳、半⾳、全⾳、全⾳、全⾳。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然⼩调式相⽐,主⾳上⽅有⼀个⼩⼆度和减五度,我
们把这个五度叫做洛克⾥亚五度。与增四度⼀样,减五度也是⼀个三全⾳⾳程。它是最具⼩调特点的调式.
五声调式
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所构成的调式,叫做五声调式。这五个⾳依次被称为:宫、商、⾓、徵、⽻。分别是对应1、2、3、5、6.在中国五声调式⾥,没有出现4.
【五声调式的特点】
1.缺少半⾳和三整⾳这类⾳程的见得尖锐倾向,宫⾓之间形成五声调式中唯⼀的⼤三度(⼩六度)。
2.以⼤⼆度和⼩三度所构成的“三⾳组”是五声调式旋律进⾏中的基础⾳调。
汽车音乐推荐五声调式有五种:以宫为主⾳的叫宫调式。以⾓为主⾳的叫⾓调式,其它依次类推。【五声调式⾳级的特性】
五声调式⾳级的特性,在单声部及多声部⾳乐中所表现出的稳定与不稳定是有所不同的。
在多声部⾳乐中,五声调式⾳级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调式和声的配置。同⼀调式由于和声配置的⼿法不
同,其稳定⾳也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在多声部⾳乐中,必须对和声的配置进⾏具体的分析,才能明确哪些⾳级是稳定的。
在单声部⾳乐中,起稳定作⽤的是第1级,第4级或第5级⾳。第1级是主⾳。最为稳定。第4、第5级与主⾳成四、五度关系,稳定性较差,但对主⾳有着较⼤的⽀持⼒。
【五声调式的分类】
(⼀)以宫⾳为主⾳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以商⾳为主⾳的调式称为“商调式”。
(三)以⾓⾳为主⾳的调式称为“⾓调式”。
(四)以徴⾳为主⾳的调式称为“徴调式”。
(五)以⽻⾳为主⾳的调式为“⽻调式”。
【五声调式的命名】
在五声⾳阶⾥,每⼀个⾳都可以成为主⾳,因此在每个调式的前⾯必须把主⾳的⾳⾼位置标出来,⽐如:
以A做主⾳的宫调式,称为“A宫调”,F做主⾳的⾓调式称为“F⾓调”,D做主⾳的⽻调式称为“D⽻调”。
因为五声调式起源于中华民族,因此我们通常也称作“民族五声调式”。
五声⾳阶
概述
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对“⾳阶”这个现代概念,常分别从“⾳”、“律”、“声”等不同⾓度揭⽰其内涵。五声⾳阶,古代⽂献通常称为
i“五声”、“五⾳”等。简单地说,五声⾳阶的意思
就是按五度的相⽣顺序,从宫⾳开始到⾓⾳,依次为:宫--商--⾓--徵--⽻;如按⾳⾼顺序排列,即为:
1 2 3 5 6
宫商⾓徵(zhi)⽻五声⾳阶的特⾊
五声⾳阶的特⾊在于,它没有半⾳阶(⼩⼆度)⾳程.详称“不带半⾳的五声⾳阶”或“全⾳五声⾳阶”。⼴泛流⾏于亚洲、⾮洲、中太平洋的⼀些岛、匈⽛利、苏格兰民间⾳乐以及在欧洲⼈到达美洲之前的美
洲本⼟部族中。常被称为“中国⾳阶”。其五阶在中国传统⽂化中有专⽤的名称,分别称为:宫、商、⾓、徵、⽻。其⾳程组织是每个⼋度之内有3处全⾳,分成两个⼀串
(宫-商-⾓)和⼀个单独的(徵-⽻),两段之间以□⾳隔开,见下例2:⾳阶中的每⼀个⾳都可以当主⾳以建⽴调式,可形成5种不同的五声调式。在五声⾳阶基础上,每处□⾳的区间可以插⼊不同的附加⾳(偏⾳)⽽形成七声⾳阶(以五声为正声的七声⾳阶),附加⾳的插⼊可有3种不同的⽅式,形成3种不同的⾳阶形态(见宫调)。附加⾳的⾳⾼常可游移,游移⾳⾼有时将□⾳的区间划分成两个各约为四分之三⾳的⾳程。
五声⾳阶中的调式
在五声⾳阶中,分别以不同的各⾳作为主⾳时,可构成不同的调式;调式名称是以阶名命名的。⽐如以第⼀级⾳“宫”作为主⾳时,就称为宫调式,以第⼆级⾳“商”作为主⾳时,就称为商调式,以第三级⾳“⾓”作为主⾳时,就称为⾓调式,余类推。
五声⾳阶的结构特点
同七声⾳阶相⽐较,五声⾳阶的结构有如下特点:
(1)相邻⾳级间没有⼩⼆度关系
(2)相邻两⾳级的距离是⼤⼆度或⼩三度
(3)宫⾳和⾓⾳之间为⼤三度
宫⾳和⾓⾳的确认,对判定五声⾳阶的调⾼(宫⾳的位置)有着重要作⽤:当五个⾳按五度关系排列时,宫⾳和⾓⾳处于这个五度⾳列的两端,形成五声⾳阶中唯⼀的⼤三度。
由于宫⾳和⾓⾳的⼤三度⾳程关系,所以在确认某段乐曲的宫⾳位置时,只要出⼤三度的下⽅⾳,即此段乐曲的宫⾳。这种⽅法被称为“宫⾳定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