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营运客车GPS监控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内容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客运行业得到了迅速的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然而,营运客车造成的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为了减少事故,各级部门及基层营运单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这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中,最近几年开始应用的GPS监控管理系统显示出了高科技带来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对客运行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重要影响。但是由于GPS监控管理系统的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在实际运用中也并不能100%到达理想效果。从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GPS硬件设施不尽完美;2、软件设置有瑕疵;3、GPS所依赖的网络资源有所局限;4、GPS管理队伍力量薄弱;5、营运客车驾乘人员素质不高;6、GPS应用及管理经验不足;7、基层营运单位资金紧张;8、没有专门的GPS法律法规可供参考。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解决方法,以充分发挥GPS监控管理系统的作用。1、购置质量过硬的GPS硬件产品;2、优化软件程序;3、增大网络带宽,保障GPS监控数据收发流畅;4、提高GPS监控管理队伍整体素质;5、加大教育力度,提高驾乘人员素质;6、完善GPS监控各种管理措施;7、基层营运单位适当加大资金投入;8、期待GPS监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
关键词:GPS  监控管理  营运客车  交通安全
中国近30年的发展举世瞩目,随着我们国家的改革开发、加入世贸组织及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飞跃,我国客运市场也在飞速壮大,营运客车的数量在急剧增加,客运从业人员在逐渐增多,各客运企业也在扩大规模。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驾乘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营运客车在给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经常出现由于超员、超速等问题而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据统计,2005年,营运客车肇事造成20340人死亡,占所有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20.6%。从数据来看,我国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营运客车安全管理整体质量较为严峻,事故的发生促使了各种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如优化道路铺设、提高营运客车技术状况、交警及交通主管部门的宣传和加大管理力度等。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GPS全球定位系统也逐渐走入平常生活与工作之中。对我们客运行业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GPS监控管理系统在平常生产中的应用。自从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应用以来,给营运客车的安全带来了重大的良好影响,为交通安全管理注入了新鲜而有效的力量,产生了类似于飞机“黑匣子”般的效果,使客车运营过程具有了可追溯性,确保各项数据有据可查。但是由于GPS车辆监控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是十分完善,在日常的应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GPS硬件设施不尽完美。GPS监控管理系统各种硬件设施是整个系统中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决定着GPS监控平台安装以后的使用期限及效果。但是我们实际操作中使用的GPS监控设施却不尽如人意,故障发生率较高。GPS车载终端损坏、GPS不上线、GPS监控设施不定位、GPS车载终端显示屏速度显示不准确等问题时有发生,给日常监控带来不少麻烦。同时,设备维修难度较大,由于故障种类较多、维修技术要求高、故障发现、故障上报、资金短缺、维修力量有限等原因,给发生故障的GPS终端设备的修复增加了不少难度。另外,因GPS生产厂家大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所以故障的确定、厂家维修人员的往返、设备的发送等都需要运输过程这个中间环节,拖延了设备修复的最佳时间,影响正常的使用效果。
二、软件设置有瑕疵。GPS监控管理软件是整个监控管理系统中的窗口,只有通过它,管理人员才能最直接的监控车辆。目前监控软件设置中的功能主要有:车辆位置查询、速度查询、车辆跟踪、历史回放、短信发送、超速报警、劫持报警等主要功能。可以说,各项主要功能基本满足日常监控需要。但是,软件设置中没有专门针对不同方向的客运班线进行归类汇总,如不能将某条班线划归一类,某条班线划归一类,不能将超长途班线如某某班线划归另一类……这样,就不能针对不同班线设定不同的最高速度限定。不同方向的客运班线所运
全国高速将统一限速标志行的道路是不一样的,有的走省道、有的走国道、有的走高速、有的一段高速一段普通道路。而不同道路的超速限定是不一样的,更为严重的是一样的道路在不同路段、不同情况下和不同地方规定的最高速度也不尽相同。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八条,高速公路应当标明车道的行驶速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同方向有2条车道的,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100公里;同方向有3条以上车道的,最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110公里,中间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90公里。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与上述车道行驶车速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行驶。因此,监控软件没有专门针对客运班线实际情况的有关设置,给日常监控带来了不少困难。
三、GPS所依赖的网络资源有所局限。GPS所依赖的网络是整个系统中的纽带,没有它,数据就没有办法发出和接收。在实际操作中,现在我市GPS监控系统所依赖的联通宽带能基本满足日常需要。但是,并不能真正实现智能化监控,究其原因,网络带宽不够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GPS监控系统的网络宽带是光纤铺设到基层单位,但是由于过高的资费,企业并不能真正使用到100M或更大带宽的传输速度,基层企业GPS监控系统所用带宽多为2M左右,最大下行速度为200KB/S左右。综合车辆数量、网络质量、设备传输能力和网络带宽传输能
力等因素,并不能对所有车辆进行智能化监控。性能较好的GPS车载终端可以实现信息2分钟传输一次,但大部分车辆并不能实现短时间内续传(如理想化的1分钟传输一次、30秒传输一次、10秒传输一次等),所以并不能实现对所有车辆的全天候任意时间的查询及监控,往往会造成监控数据不全面。
四、GPS管理队伍力量薄弱。GPS监控管理人员是整个系统中的操作主体,是监控平台的直接操作者,只有通过监控管理人员,所有的监控才能被记录,发现的问题才能被整改,制定的措施才能被实施。然而,现实中,我们的GPS监控管理人员队伍规模、力量还很小。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手不够。各基层单位的GPS监控管理人员十分短缺,不能实现对每台车辆的实时跟踪查询,如要现实对每台车的全天候查询,则需要较多的GPS监控管理人员;其次,GPS监控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对于GPS监控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知识培训,没有可供参考的先进案例及措施,自GPS监控措施实施以来,都是在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自身的摸索中进行管理和总结;最后,少数GPS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不强。责任感关系到工作中的态度和决心,然而,现实中有极少数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是不强的,利用GPS监控平台上网、聊天、玩游戏等现象有所发生。
五、营运客车驾乘人员素质不高。营运客车的驾乘人员是GPS车载终端的直接接触者和使用者,同时,驾乘人员和车辆也是整个监控管理系统的监控对象。在实际管理中发现,驾乘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GPS监控系统的最终监控质量。驾乘人员如果对GPS的监控认识到位,他们就会自觉保护好车载终端设备,自觉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不超员、不超速。然而,有些驾乘人员对GPS监控的好处和给其带来的安全运行视而不见,反而认为是上级部门和企业对其不信任,采取了一些恶意破坏的行为:故意拔掉GPS车载终端的电源线、故意损坏其他部件、把摄像头扭转到车辆以外、设备有故障故意不修等,给整个系统的安全监控人为制造麻烦。
六、GPS应用及管理经验不足。由于营运客车GPS监控管理在国内还数新鲜事物,才刚刚进入起步阶段,没有先进的应用及管理经验可供参考和学习,增加了GPS监控管理工作的难度。这主要体现在:一、日常监控如何记录没有统一规范。自从我市开展营运客车GPS监控管理工作以来,市交通局及各相关部门多次要求和检查,要求做好车辆GPS行驶台帐的记录工作,但是由于软件设置问题和各基层营运单位对GPS记录工作理解的差池,如何做好记录台帐,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样式。二、发现问题如何处置,没有统一标准。营运客车的GPS监控管理系统作为预防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现安全隐患,处理安全隐患,
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然而,当发现车辆超速、超员等问题时,如何处理,都是企业内存处理,没有统一标准,影响安全隐患整改的质量。三、各管理人员和驾乘人员对GPS监控设备的应用不熟悉。自从GPS监控管理系统开始使用,没有关于GPS车载终端的讲解和使用方法的传授。这就导致了绝大多驾乘人员甚至管理人员都不能完全了解如何使用车载终端设备,如何发送求救等信息。这就不得不提2008奥运年安全报警系统的设置和使用,当遭遇劫持、袭击等交通突发事件的时候,驾乘人员如何向监控中心发送求救信息,监控中心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求救信息并及时报警,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使用经验。
七、基层营运单位资金紧张。各基层单位的资金状态影响着GPS整个监控系统的许多方面。第一,不能满足GPS人力投入。由于GPS监控系统要求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对管理人员的数量要求多、专业知识要求高、工作强度要求大,工资成本的付出也较高。较大的人员及资金投入,始终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第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系统就要求信息发送量的增加,然而实际运行中发现,信息费的收取额度较高,有的信息费使用完以后会自动停止信息的接收和发送,直接给监控系统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第三、不能满足GPS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训练,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能聘请GPS行业专家来进行知识传授,影响着GPS智力资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