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交通运输

浅谈车辆技术状况与行车安全
  汽车自诞生以来,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害性的损失。据统计资料显示: 100 多年来,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为 2700 多万,每年大约死 50 万人,伤 1000 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45 亿多美元。在我国,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在 7 万左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14 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还有上升趋势。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与车辆技术状况有关的约占 28 %,故对 “ 车辆技术状况与行车安全 ” 的研究十分必要,刻不容缓。
  1 车辆技术状况对行车安全影响的特点
  车辆是交通过程中的载体。技术状况是驾驶员行车安全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可避免性
  可避免性是车辆技术状况影响行车安全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无论道路的技术状况多么好,交通管理手段多么科学,设备多么先进,每年都会发生相当数量的交通事故。即由驾驶员因素,道路环境因素和车流密度因素等导致的交通事故是不可避免的。至于因车辆的技术状况不良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随时使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使用是否严格按规程操作。
  1.2 恶劣性
  通过对大量的交通事故分析可知,因车辆的技术状况不良(尤其是底盘部分)而导致的交通事故一般都为恶性事故。常见的有刹车不灵追尾撞人,方向不灵转向不及时撞车等。这类事故的发生一般都在车辆高速运行状态下,由于机件失灵或工作不良,使得驾驶员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控制车辆,或是驾驶员根据经验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车辆,但车辆的 “ 实际行动 ” 与驾驶员操行的目的相悖不能达到驾驶员操作的目的而造成的。
  1.3 隐蔽性
  汽车上的所有零件都有一个使用寿命,各零部件的工作性能也有一个由好到坏的转变过程。
车辆的技术状况好坏也正是随各零部件的工作性能好坏而变化的。各零部件的工况转变都是量变积累而最终导致质的变化的,其变化的隐蔽性很强。这就导致了车辆的技术状况转变也有很强的隐蔽性。当车辆的技术状况开始变坏时,它不会马上通过交通事故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它甚至到了行车安全无技术保障的程度。如果驾驶员技术熟练,谨慎驾驶,它也可能不会表现出来。例如,某车的制动迟钝,如果驾驶员技术过硬,在行车过程中常用油门处理情况而不用制动,那么他就很难发现故障。再有,如果车辆制动轻微单边,在晴天驾驶时也许就发现不了这一故障;这样的车如果在雨天行驶,其危险性就可想而知了。隐蔽性这一特点要求驾驶员在平时保养车辆时一定要心细。
  1.4 突然性
  车辆的技术状况下降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由该特性又可派生车辆技术状况影响行车安全的突然性。一旦车辆的技术状况下降到一定程度而又没有引起驾驶员足够认识和重视,那么这台车辆就像一颗定时,在某个偶然的时机,一旦条件成熟,便会突然以交通事故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特性在平时的交通事故当中比较常见。我们也可用图 1 作简要说明。
  从图 1 我们可以看出,当车辆的技术状况水平下降到突发期后,发生行车事故的概率是激
增的,只是 B 线与 A 线的接合时机不确定,即我们无法确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机发生行车事故罢了。但是一旦 B 线突然波及 A 线,事故就将在瞬间发生。
  2 影响行车安全的几种主要车辆技术状况
  影响行车安全的车辆技术状况涉及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行驶系、照明和信号装置等。范围非常广,技术性非常强。下面就影响行车安全最重要的制动和转向两个方面加以分忻。 [FS:PAGE]
  2.1 制动
  为给汽车提供安全、高速的行驶保证,汽车上必须装有制动装置,传统的制动装置有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有的车辆还有紧急制动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影响安全的主要是行车制动装置。行车制动装置的作用是使车辆迅速减速或停车。制动装置技术性能好坏,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如果制动失灵,驾驶员将无法控制车辆,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下面从制动间隙,制动蹄片与制动鼓的接触面积,制动蹄片磨擦系数,制动压力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2.1.1 制动间隙的大小与行车安全
  制动器使用过程中,由于蹄片与制动鼓的磨损。制动间隙会逐渐增大,制动间隙的增大与汽车的行驶里程近似得成直线关系。制动间隙大则制动的时间会增长,进而造成制动迟缓或制动不足,使制动的距离延长,制动效能降低。实验证明:在 30km/h 的初速时采用制动,当制动间隙由 0.5mm 增至 lmm 时,制动距离增加 20 %,增至 2mm 时,制动距离增加 40 %。
  2.1.2 蹄片与制动鼓接触面积的大小与行车安全
  制动器所产生的磨擦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蹄片与制动鼓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大则制动力增长的时间短,制动效果就好,制动距离就相应的缩短。在正常情况下当产生较大的磨擦力时,蹄片的接触面积在 80 %以上。如果达不到这一要求,应及时检查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故障,从而保证行车的安全。
  2.1.3 磨擦系数是否稳定与行车安全
  制动时由于蹄片与制动鼓的磨擦而产生大量的热,使轮鼓、蹄片的温度剧增(一般不超过 200 ℃ )。石棉蹄片的磨擦系数约在 0.3 ~ 0 . 4 之间,如果制动次数过多,热量不能及时
散失,最高可达 500 ℃ 以上,如果超过了允许的温度,将使石棉材料中的有机聚合物发生分解,磨擦系数将出现大幅度下降,产生的热衰退现象降低了制动力,其制动力矩只有正常时的 26 %~ 30 %,从而延长了制动距离。温度剧增的主要原因与车速和制动次数的频率有关,当车速过高时,一遇有情况就需要采取制动措施,致使温度升高。在同样制动力和车轮不打滑的情况下,如果制动的初速度不同,则制动距离也不一样。实验证明:初速度为 40km/h 和 70km/h 时,以同等的制动力使汽车完全停止,所测得的距离,后者比前者增加了 1.5 倍。由此可见,初速度越高,其热衰退就越严重,制动距离就越长,不安全因素就越大。
  2.1.4 制动压力的高低与行车安全
  制动压力 ( 气压或液压 ) 的足与不足,也是影响制动效能的重要因素,当制动的压力降低时,由于制动的时间增长及制动力不足而造成制动距离的增加,严重的影响了行车安全。
  以 EQl40 汽车为例:装载质量 4t ,在车速为 30km/h 时,当制动压力从 0.5MPa 下降至 0.4MPa 时,制动距离会增长 20 %;当下降至 0.3MPa 时,制动距离会增长 70% 。除此之外,在制动系各联动机构中,制动系的各附件,各辅助机构,它们的技术状况水平也是关系
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2.2 转向
汽车安全驾驶技术  转向机构的功用是:根据行驶需要,适时改变行驶方向。转向装置通常由转向机和转向联动机构组成,转向机构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一个较重要的机构。该机构常见的技术问题有:转向松旷、转向沉重和行驶跑偏。
  2.2.1 转向松旷
  转向松旷 ( 转向不稳 ) 是指汽车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时,前轮出现绕转向节销持续转动摇摆的现象,俗称行驶摆头。驾驶这样的车辆时前轮有腾空的感觉,行驶发飘,使得驾驶员不能准确地把握打转方向的时机和打转方向的量,造成行驶的安全性下降。前钢板簧松动或方向盘的游动间隙过大,均易造成上述现象出现。 [FS:PAGE]
  2.2.2 转向沉重
  GB7258-199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机动车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道
路上 ( 水泥或沥青 ) 以 10km/h 的速度在 5s 内沿螺旋线从直线行驶过渡到直径为 24m 的圆周行驶,施加于转向盘边缘的切向力不得大于 245N 。凡是大于 245N 的均为转向沉重。造成转向沉重的主要因素有:主销轴承润滑不良或进水生锈、转向机、转向节主销、横直拉杆的间隙过小、轴承紧和前束失准等。
  2.2.3 行驶跑偏
  汽车的自身设计能保证汽车在良好、平坦的路面上稳定直线行驶。但是,车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如不注意保养,导致转向系和行驶系的技术状况下降,会出现在直线行驶时,汽车自动偏向一边;或前轮不能自动回正;或车辆不能保持直线行驶,稍有外力作用就向一边偏离。这样驾驶员就必须时刻牢握方向盘,不停地修正方向,增加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易造成驾驶疲劳,影响安全。
  除制动和转向以外,传动系、行驶系、照明和信号装置等的技术状况优劣与否,也将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