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系统包括:方向盘;
娱乐系统包括:中控台屏幕、后排多媒体;
通信系统包括: 蓝牙、WIFI、NFC等;
交互系统包括:中控屏、仪表盘、HUD;
感知系统包括: 雷达、摄像头、驾驶员健康监控系统、空气质量传感器等。
汽车新四化最重要的一环:智能化。说的就是整车智能化,而整车智能化出了自动驾驶外,最核心的就是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的物理范围和体验范围
从体验的角度来看,智慧座舱在交互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对软硬件提出特定功能要求,使驾驶员能在车机互联、语音交互、驾驶员状态监控、生物识别、车路协同、安全预警、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技术上得到优质体验,在舒适化、智慧化、办公化等方向上不断进行提升。
智能座舱是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座舱域控制器(CDC)为核心,推动包含IC、IVI、AR/VR、HUD等车内科技配置的融合。智能座舱包含大量的软硬件设备和各模块系统,融合和通讯、人机交互关系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你会看到自动驾驶从ADAS过渡而来发展很快,而智能座舱迟迟没有业内统一的标准,自动驾驶负责车辆空间位置的移动,而智能座舱是在整个移动过程中给用户提供人、车、环境需求和信息交互的空间,我愿意把智能座舱比喻成一个汽车出驾驶之外的一套生态系统,这套系统必须是有硬件平台、软件0S、产品功能、生态和人机交互界面HMI组成
座舱最容易让用户记住的外化系统主要是娱乐系统、交互系统、操控系统,那么可以总结分为四个阶段:
汽车导航仪驾驶舱1.0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2000年左右,所谓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一直都只是一个收音机而已,这种情况到磁带播放机出现才发生改变,而随后磁带播放机又被CD播放器所取代。简单的收音机和CD播放器构成了那个时代座舱的娱乐体验的全部。
互联座舱2.0
个性设置、仪表娱乐互联交互、外部通讯互联。这个时期的车载系统的逐渐被智能手机和流媒体所占据。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消费者对于车载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给汽车制造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汽车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要比科技行业慢上许多,所以我们开始在包括苹果、谷歌和微软在内的科技企业开始联手汽车厂商进行车载系统的研发。2007年微软与福特联手开发的车载系统FordSync已经被装载到BlueOval的车型上。2014年,苹果正式将 iOS in the Car 更名为 CarPlay的车载系统,同时,苹果公司的合作伙伴也在日内瓦车展上展出了搭载CarPlay的新车型
数字座舱3.0
整车数字化流转、多模态交互、+所有触点数字化。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导航仪等设
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在汽车中使用这些设备,或者让它们在行车过程中发挥出应用的作用,比如协助导航、播放音乐、接打电话等等,这也成了如今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主要功能。互联网思维开始导入座舱娱乐,本地车控、第三方生态需要调用的资源越来越多,车载OS也在整个时期快速发展起来了。当然,开车时是需要驾驶者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的,而在行车过程中玩手机无疑会分散司机的注意力,进而增高发生事故的风险,鉴于这种情况,在车载系统中引入语音识别技术成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这不仅能让司机享受移动设备的种种方便,还能在双眼不必离开路面的情况下完成多项操作。
智能座舱4.0:车路协同、高级智能驾驶、AI助手(管家)、主动式个性交互、生物识别。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以人为中心的移动空间,基于“家”、“办公”的第三智能生活空间,全方位的生态服务。基于AI系统在五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体感)上为用户提供卓越的交互体验
智能座舱OS操作系统
这里得讲讲影响座舱整体体验的操作系统,可分为三大阵营,还有一类智能电子装置,如仪表、娱乐音响、导航系统、抬头显示、车载通信、无线上网等,这类装置不直接参与汽车行
驶的控制决策,不会对行驶性能和安全产生影响,一般统称为车载娱乐信息系统IVI。
IVI上的操作系统,显然对实时性要求没那么高,可以使用Android、Linux等非实时操作系统,也可以使用QNX、VxWorks等实时操作系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