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价格制定探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运输价格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建立灵活的价格机制是交通运输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输价格市场化的条件日趋成熟长期以来,中国在道路运输的价格制定上,较多地考虑非经济性因素,具有较大的计划经济性,运输价格基本上是以平均成本或企业的利润目标来制定的。这种定价方式的缺点是忽略了市场需求和竞争,本文将针对市场条件下的运输价格进行研究。
一、运输价格的概念和作用
运输价格是指在目前竞争激烈的运输市场中,运输供需双方在价格均衡时达到的运输劳务销售价格,即就是运输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道路运输价格尤其相对独特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工作量以重量、距离复合计算;运价只是销售价(无出厂价,零售价)一种形式;运价种类繁多,结构非常复杂。
运输价格确定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合理的运价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道路运输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行业,在中国五种运输方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运价的确定就不容我们忽视,道路运输价格的确定将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科学合理的运价促进国民经济生产的合理布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生产布局结构进一步合理化,道路运输价格的确定可以有效的促进产、供、销的融合,促进生产布局的合理化。
3、科学合理的运价有利于组织合理运输,实现资源领域的优化配置。运价的合理确定,可以组织有效的运输方式,减少运输成本,
实现资源领域的优化配置。
4、科学合理的运价促进各种方式内分工、协作。中国目前运输方式有五种及道路、铁路、航空、海运和管道运输,而道路具有门对门的优势,运价的确定有利于合理的选择正确的运输方式,使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与协作
5、科学合理的运价可以提高载运工具的运用效率。运价的合理确定有利于制定载运方案,提高载运效率。
二、运价的表现形式及其确定
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运输价格将成为运输市场供求关系与竞争激烈程度的指示信号,管理部门加强对运输价格的调控也将成为规范运输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其表现形式是由市场、政府干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形成混合定价机制,其定价主体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市场机制自发定价+政府管制被迫定价相结合的运价效率原则+运价社会公平原则
道路运输价格制定价格原则有以下几点:
a.基价原则
运输价格的制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在一定经济区域内,以公路运输的具体运输形式作为样本,测定出这种运输形式的基本运输价格,集中反映该种运输形式的单位运输价值量。当然要求对某一种运输形式制定的运输基价绝对与其运输价值量相等是不客观的。如果用P表示其运输基价,用Z表示其运输价值量,这种关系可表示为:P≈Z
b.区间定价原则
政府确定基础运价后,应给予运输企业一定的企业自主定价权利,即要制定价格浮动范围,如果用p表示企业执行运价,用δ1表示浮动上限,用δ2表示浮动下限,则企业执行运价应满足公式:
p∈[P-δ1,P+δ2] (δ1≥0,δ2≥0)
c.适时调整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运输服务形式将逐步完善,运输服务水平也将得到逐步提高,运输生产成本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当某一种运输形式的基
本价格已不能正确反映该种运输形式的单位运输价值量时,则必须对其基本价格进行调整。同理,当某种运输形式的服务形式或服务范围发生变化,则必须对其运输价格浮动范围进行调整。此外,如果发生一些其他运输成本变化,造成先行运输价格不适应运输生产的时候,就要进行及时的修改调整。
根据它的定价原则,道路运输价格主要有以下定价理论:
1、市场理论即运输供给需求均衡价格。要求在运输市场出清情况,供给与需求均衡时的运输价格。
2、运价价值决定论。运价形成取决于既定条件下平均物化消耗;劳动消耗量总和+国民经济部门规定的平均利润率
3、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政府优化资源从公众的利益最大化出发,指导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时价格原理如优化定价法、拉姆齐定价法。
三、中国现行运输价格分析
建国以来,中国一直采用计划经济的形式进行经济调控。道路运输价格的制订、执行实行政府定价。各
地依据交通部《汽车运输价格规则》和《公路运输管理暂行规定》测算基本运价,然后根据路面情况、货物种类、运输形式等因素进行细化,按照排列组合的方法衍生出数以百计的明细价格,运输生产中严格按照执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运输市场的逐步放开,运输主体趋向多元化发展,运输价格在执行中出现了“协议价格”,其出现预示着政府定价的作用开始减弱,这种传统的定价方式已不能适应运输市场发展的需求。到20世纪90年代初,各地货物运输中已逐渐形成以“协议价格”为主,政府定价只作为参考的运价执行状况,市场调节的运输格局基本形成。
租车报价四、运输价格制定方法探讨
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确定自己的定价体系和方法,根据各国的方法,我们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边际成本定价法。运输供给需求发生变动,运输企业将增加或减少运输供给数量,因此而引起的成本变动量
2、次优定价法。它的前提条件是铁路运价已被固定,要如何优
化道路运价,其公式表示如下:
公路运价=[(铁路价格―铁路边际成本)/铁路边际成本]*公路边际成本+公路边际成本
3、运输价值定价法。基本公式表达为P=C+V+M,其中C――物化劳动消耗;V――劳动消耗;M――利润率。
4、按消费者意愿的差别定价,在实践中采用很较多,它的原理是价格歧视和消费者选择。
5、拉姆齐定价原则(撒切尔为取消补贴,企业回收成本)本质与次优定价法相同
6、高峰定价法拉姆齐定价原则的特例
7、货物从价定价发,货物价值能力定价法
五、道路运输价格形成机制
1、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经过20多年的摸索与实践,道路运输市场经济体制已在中国基本确定,运输市场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道路运输市场发生了由短缺的卖房市场向过剩的买方市场的转变,由供给制约转化为需求制约、因此,在以市场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已初步确立的条件下,道路运价改革也应当是:从政府定价为主向以经济手段、市场定价为主,政府指导价为辅的方向发展。在竞争领域从调整运价结构和运价水平向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的方向转变。而在垄断性和关系人民基本需求的领域尽可能引入竞争机制以克服高消耗、低效率和体制僵化的弊端。
从当前的情况看,运价形成机制的改革要坚持全面深化和重点推进相结合。一方面继续推进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比重,把不该有国家直接管理和具有竞争性的客货运价格进一步放开,同时进一步完善道路运价的结构和运价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要重点推进以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为内容的道路运价改革。主要是加强价格行为主体和行为规则的规范,防止采用低价为过度竞争、利用强制手段,谋取暴力、利用虚假欺诈手段蒙骗顾客、利用垄断地位限制正常竞争。
2、道路运输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和措施
(1)理顺道路运输价格管理体制
交通主管部门在道路市场管理上有丰富的经验,有一批业务熟练、力量强的专业管理队伍;而物价部门需要对个行业价格政策进行管理,对于具体的道路运输价格,业务不是很熟练。力量和精力有限,监督起来力不从心。因此,物价部门应该将一定范围的运输价格制定权,道路运输价格的监督检查权和一定范围的处罚权委托给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同时物价主管部门对道路运输价格管理具有监督检查权,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实施好道路运输价格的监管。
(2)建立合理的道路运输价格形成机制
根据客货运市场各自的特点,结合中国价格改革的实际情况,建立河路的道路运输价格形成机制。
在道路客运家和形成机制中,首先,早制定普通客运价格时,要考虑客运企业适当的盈利率,将制定的道路客运价格作为“价格上限制”,充分利用政府监管机制,对其进行宏观监控。其次,道路客运经营应当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平竞争的规则下。建立线路客运服务经营权竞争从根本上改进服务、降低成本,从而大大削弱垄断行定价。最后,还应实行道路客运价调整听证会制度。对道路客运企业的调整价格要求,行业主管部门有责任召集听证会。听取广大旅客的质询。客运价格应主要采取政府的指导性价格形式。如跨省和省内的线路客运价格以及出租车等都可以实现国家指导价,其基准价和浮动范围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物价部门确定。
货运价格可采取市场调节为主导的形式。
(1)道路普通货物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各省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2)对集装箱、零担、鲜活货物以及贵重货物运输实行政府指导价,在指导价的一定范围内浮动。
(3)对特殊的抢救、救灾、军运和危险物资运输实行国家定价,度价格水平由各省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物价部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