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目前,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潮流与趋势。汽车产业作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在当今大力呼吁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未来势必要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安徽汽车产业存在着整体规模偏小、研发能力不足、研发人才匮乏、政策引导与支持不足、新能源汽车发展受到制约等一系列因素,阻碍了其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旨在围绕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促进安徽汽车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标签:汽车产业;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
1 引言
低碳经济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发展方式。在当前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作为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产业的汽车产业更是要责无旁贷的发展低碳经济。安徽汽车产业走过了四十多年艰苦创业的历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逐步形成了以自主发展、品种齐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多元化的格局。涌现出芜湖奇瑞、江汽集团、安徽华菱、长丰扬子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骨干企业,拥有一批自主品牌的整车
和零部件企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自主品牌优势,在全省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汽车工业是安徽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为顺应汽车产业节能、环保、安全的技术发展趋势,促进节能及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已刻不容缓。
2 安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现状
2010年,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低碳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5年我省低碳技术发展的方向、重点和阶段性目标,提出到2015年我省新能源产业主营收入超千亿元。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安徽省汽车产业实现历史性超常发展。全省整车产销量分别为124.64万辆和122.8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9%和37.71%,增速比全国分别高3.55和5.34个百分点右;实现工业总产值1643.5亿元,迈过了15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4.8%;实现工业增加值394.0亿元,同比增长30.8%。根据表1可以看出,安徽汽车产业在近十年,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安徽省已经建立了奇瑞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合工大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并筹划建设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建设新能源公交车运行数据中心、建立新能源汽车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奇瑞
、江淮、安凯等骨干企业也在低碳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奇瑞、江淮、安凯这三大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分别在乘用车、客车和商用车上进入前沿行列,总共有28款车入选“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并均达到量产要求。近年来,安徽汽车产业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成绩,但在低碳经济发展上,与汽车工业强省、国际汽车行业巨头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需加快赶超的步伐。
3 影响安徽汽车产业发展低碳经济障碍性因素
安徽汽车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安徽汽车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本文结合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我省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发展中遇到的障碍性因素进行分析。
3.1 内部障碍因素
(1)整体规模偏小,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落后。
汽车产业有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厂商的产量水平一般是保持在最低经济规模以上。按照国际上规定的每个汽车厂家最低规模标准为年产40万辆,轿车产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为年产30万
辆。但是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地方财政和企业积累滚动发展起来的,整体规模偏小。除了奇瑞和江淮这几年快速发展已初具规模外,大部分整车企业都未形成较大的经济规模。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令相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存在着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技术含量低及整零配套率低,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领域,所配套的车型也主要集中在中低档次商用车和品牌价值低的经济型领域。较小的整体规模更是令安徽汽车产业在整车以及零部件领域低碳难以实现低碳发展,加之安徽省也并没有出台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汽车零部件在低碳技术研发上速度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安徽省汽车产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安徽汽车网
(2)研发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
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节能汽车技术、汽车轻量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安徽省的奇瑞、江淮、安凯这三大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虽已具备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但与世界著名汽车企业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总体存在着技术落后、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加之缺乏与国内外其他汽车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从而使得安徽汽车产业在低碳汽车技术的研发上竞争力不高,缺乏核心技术。另外,技术研发投入总量与力度
不足也是低碳汽车技术与产品研发障碍因素之一,奇瑞每年投入营业额的10%用于自主技术研发,这一比例在全球汽车企业中也几乎是最高的。2010年的研发投入预计将达到24亿元,将占到全年总收入的4.8%。但与丰田汽车2009年就高达623.6亿元的研发费用相比,仅仅是凤毛麟角,还进一步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安徽汽车专利数虽逐年上升,但发明专利只占相当小的比例,反映出安徽汽车产业的研发能力还有待增强。
(3)研发人才流失严重,高端人才匮乏。
在汽车低碳技术的探索中,研发人才是最为关键的部分。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产业整体人才缺失严重,尤其是研发设计人才最为稀缺。据统计,在“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行业的研发人才缺口总量达到了50万。伴随着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带动起来的一系列新技术变革,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人才的需求将一路看涨,汽车设计工程师、汽车研发工程师、车辆检测分析师等将成为汽车行业最热门职位。安徽省奇瑞、江淮等自主品牌相关企业的研发力度不断得到加强,对研发人才的渴求有增无减,给研发人才的储备带了更為严峻的考验。但由于安徽省位于中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无法提供较为优异的就业环境和较为丰厚的工资,从而导致大量的研发人才流向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使得安徽
汽车产业高层次人才的供给极度匮乏,也成为了安徽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又一道“门槛”。
3.2 外部障碍因素
(1)政策引导与支持不足。
在汽车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政策的缺失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保证汽车产业低碳经济的发展。以日本为例,日本历来是个重视环保的国家,小排量汽车随处可见,且没有道路使用限制,大车小车一视同仁。但在政策待遇上,小排量车和大排量车的购置税相差20倍之多,小型车购车税只相当于大型车的一半左右。除了燃油税之外,小排量汽车在保有税、燃料费、汽车保险、车检费等费用上,都有明显的税费优势。目前我国在鼓励购买和使用小排量汽车的政策仍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安徽省也尚未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又由于当前汽车低碳技术成本较高,导致一般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价格基本上都是普通传统汽车的一倍,这种价格让消费者难以承受,这进一步阻碍了汽车产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2)新能源汽车发展受到制约。
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新能源汽车更意味着使用过程中省油省钱,但购置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阻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因素之一。安徽省会合肥市作为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十三个试点城市之一,却并未推出相关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新能源汽车的广泛推广应用还面临着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诸多障碍,续航里程和充电的便利程度是制约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一次的续航能力平均在100公里左右,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频繁充电,这也就意味着驾驶电动汽车进行长途旅行在目前几乎不可能,导致了诸多经常需消费者放弃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想法:另一方面,目前面市销售的纯电动汽车价格普遍较同型号的传统燃油车要高1倍以上,如1.5L排量的丰田普锐斯汽车售价为25万至28万元,但同样配置的传统动力车价格不过十几万,巨大的差价另多数消费者难以接受,导致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4 推动安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安徽汽车产业在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和低碳经济发展的诉求的基础上,应当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整合当前的产业规模,提高汽车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在大力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
基础上,同步发展“高碳”的传统汽车,在降低碳排放量中即低碳化过程中推进传统汽车优化升级,引导传统汽车走上低碳发展的道路,转变汽车产业一直以来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发展方式,将绿、环保、低碳的思想渗透到技术研发、产品生产、销售维护的每一阶段中,从而促进汽车产业与能源、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4.2 加强自主研发,突破核心技术
安徽要发挥自主品牌优势,提高对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特别是不断加强对节能汽车技术、汽车轻量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但汽车产业要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掌握核心的低碳汽车技术做支撑。目前,安徽省汽车产业在技术的自主研发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但在汽车低碳技术的掌握上还有待提高,缺乏核心技术。为此政府要加强对安徽省内国家级研究机构国家级汽车节能环保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长期投入,构建起汽车产业技术研究机构,整合省内现有的技术、人力资源,并加强与著名汽车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发挥政府和企业、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纽带作用。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加强国际技术交流
合作,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积极抢占汽车低碳技术的制高点。
4.3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保障机制
安徽汽车产业要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并建立起人才引进和保障机制:一是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有关政策和计划,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研发人才。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在技术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吸引优秀研发人才进入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及新能源汽车研发队伍中。二是建立一套科学有力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近些年来许多汽车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安徽省应当逐步建立综合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才在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为人才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
4.4 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安徽省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都将政策引导作为推进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2009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指南(2010-2015年)》的出台又进一步明确了未来5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脉络和总体目标。而由24家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重点高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组建抵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安徽省新能源汽车
产业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合作步入战略新阶段。因此,安徽省应当在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已有做法,积极制定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强政策扶持,提供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并完善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安徽统计年鉴[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 朱礼龙,周德.自主创新.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之路—以安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为例[J].企业经济,2006,(3):89-91.
[3] 杨皖苏,连瑞瑞,严鸿和.“十一五”时期安徽省汽车工业发展对策研究[J].工艺技术经济,2006,(11):43-46.
[4] 傅为中,唐莹.提升安徽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08,(12):16-17.
[5] 高珍伟,朱卫东.安徽省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J].合肥工業大学学报,2008,(2):58-62.
[6] 任志新,何秋雨.低碳经济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73-74.
[7] 湛泳,夏娟.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汽车消费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2):73-7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