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驰——改革路上冲出的骏马
作者:李芳文
来源:《新丝路(下旬)》2018年第12
        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蒙城曾经生产出一款非常著名的品牌汽车——安驰牌小汽车,她是蒙城县机械制造总厂杨光明和他的同志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本文回顾了杨光明改革创业和最终生产出安驰汽车的那段光辉历程。
        关键词:汽车;安驰;杨光明;改革;历史
        蒙城老城向东两公里是蒙城县经济开发区,那里有一座占地面积260亩、建筑面积7.26万平方米的汽车城。20109月,为响应安徽省振兴皖北战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公司在这里重组成立了江淮安驰汽车公司,定位为江淮汽车集团的MPV生产基地。2017年,江淮安驰销售汽车40400辆,实现产值21.8亿元。
        安驰!响亮的名字,响亮的品牌。它是二十世纪改革大潮中从蒙城冲出的一匹骏马,它是蒙城人的骄傲,也是蒙城人的记忆。
        说起安驰,自然让人回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场改革,自然少不了要提起一位蒙城县八、九十年代在企业界都赫赫有名的人物——杨光明。
        杨光明,安徽省蒙城县人,16岁从竹器社参加工作。1980年前后,因建筑公司正下属的一个生产螺丝帽的车间发不出工资(该车间当时有三、四十人),领导看中了杨光明的能力,便把他调来管理这个车间。杨光明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仅仅生产螺丝帽是不行的,于是他毅然大胆进行了改革。首先是转产。他从蚌埠请来师傅开始冶炼铅块、铅料,保证了工人的工资发放。之后,在县领导的支持下,杨光明让这个车间脱离了建筑公司,成立了标准件厂,他被任命为标准件厂厂长。
        八十年代,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及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
        面对当时厂里十一点半下班,十点钟就没有人了的情况,他感到这样下去是肯定没有出路的。经过反复思索,他创造性地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一是进行分配制度改革,把铁工资改成按劳付酬的计件工资;二是淘汰原有的螺丝帽的生产,大胆转产,生产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产品。
        这两项举措引起多年以来安于现状的众的不满,班子意见也不统一。面对众的不理解,他坚定的认为:只有这样,标准件厂才有出路。他耐心地说服众:先试行三个月,不行的话再退回去。于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他带领大家生产出了第一台家用鼓风机。三个月后,职工工资高出了原来的一倍以上,谁也不愿意再退回去了。尝到甜头的杨光明继续前进,又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当时,农业大包干已经在全国开展,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到户,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大面积土地耕作变为以农户为单位的小块农田耕作,小型农业机械成为农业生产急需的生产工具。厂长杨光明慧眼独具,发现农民需要微小型的水泵灌溉土地。于是,标准件厂立即转产,不再生产标准件,改为生产微型水泵。
        不久,这个厂生产出了质量上乘的金蟾牌农用小水泵。这种小水泵连续工作时间长、扬程大、效率高,深受众的欢迎。微型水泵是杨光明打向社会生产的第一个拳头,水泵一投入市场,立即受到广大农民兄弟的青睐。一位河北定兴的农民朋友使用后,还给厂里写了赞扬信:我把水泵安装在京南、保北的京汉公路旁边,灌田时每天都有几十人参观,有百分之百的人都说这样的微型泵真是好了……”微型水泵很快赢得了市场,畅销全国除西藏和台湾
外的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八六年荣获省优产品称号。在邯郸全国农机订货会上,一次成交合同10万台。该厂成为全国最大微型水泵生产厂家。
        几年时间,杨光明把一个连年亏损、濒临垮台的小厂一举变成生产红火、有百万元盈余的工厂,他也成了新闻人物。杨光明这个名字成了能力与智慧的象征。
        在改革的大潮中,县委领导根据形势的发展,结合我县的具体情况,打破企业中原来的国营集体所有制的框框,对企业进行改制,并大胆提拔有魄力和胆识的能人,委以重任。县委决定,由杨光明领导的企业兼并县基建局下属的窑厂和国营油嘴油泵厂。油嘴油泵厂是县里的老企业,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由于管理不善、产品不对路,生产日益滑坡。但是,对于兼并,许多人却又议论纷纷,认为小厂兼并大厂、集体企业兼并国有企业,无异于小蛇吞大象。
        为适应企业的发展,合并起来的厂更名为蒙城县机械制造总厂。职工人数达到一千多(后来两千多)。小厂兼并大厂,集体企业兼并国有企业,小蛇吞了大象,真正实现了华丽转身。这一天是1984722日。
        微型水泵的市场需求给蒙城机械总厂带来丰厚的利润,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另一方面,兼并的油嘴油泵厂带来了很多优秀的机械技术人员,是一个可以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这些条件,无疑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总厂又着手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在广泛了解了市场的需求之后,厂长杨光明头脑中闪现出一个更大更新的念头:干汽车!
        时值上个世纪80年代初,正是进口汽车潮水般涌入国内市场、国产汽车陷于滞销以至于瘫痪的时候。杨光明以其独到的见解,目光盯住了微型汽车。
        当县委让兼并农机厂时,杨光明脑海里就闪出一个更大的梦想。这是他通过对汽车工业的前景分析后产生的,他深知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仅靠生产水泵、小农具是不够的,必须放远眼光——占领汽车市场。
        他订来汽车杂志、调查市场,发现微型汽车是个空白。凭着他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汽车市场的预测,微型车成了他关注的焦点。
        一个县属机械厂要造汽车,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但是,在厂长杨光
明和他们的机械厂看来,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过不了的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没有门路,门路,没有技术,学技术。杨光明在大街上看到了当时十分流行的飞虎车。于是他通过朋友牵线,到生产飞虎车的三线军工企业——安徽淮河机械厂,并以自己的诚意打动了他们,他们同意提供汽车底盘。汽车的外壳需要自己生产,杨厂长到扬州请来师傅,用手工打造。1984年底,第一辆飞鸿牌双排座微型汽车从蒙城县机械总厂驶出,蒙城县开始生产汽车了。接着飞鸿牌面包车、单排座、双排座相继诞生。同年,这三款车参加了全国汽车展销会。
        1985年,飞鸿安徽汽车网牌各类小型车辆形成批量生产。在与飞虎合作的一年中,杨光明逐渐发现这种车的发动机及零配件有着一定的不足,于是,他又借着参加订货会的机会,与军工企业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哈飞公司为蒙城提供了松花江110型底盘。新的飞鸿微型汽车,主机采用松花江110型底盘,时速达到100公里,百公里耗油仅5.8升。新汽车顺利地通过了省级鉴定,开始投入了生产。经济节油的性能,优美新颖的造型,倍受用户青睐。1987年武汉汽车订货会上一次订出1300辆,10月邯郸订货会又订出2400辆。
        正当飞鸿订单络绎不绝的时候,厂长杨光明又有了宏伟的设想:到生产汽车的高端厂
家日本去引进更新的技术,制造高档次的汽车——轿车。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既然想到了,就要付诸行动。说干就干,他们立即去日本铃木联系,但是,人家不愿意。怎么办呢?他们没有灰心,又想方设法寻新的门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和韩国的大宇公司建立了关系,由大宇公司提供配件。由于当时政策的限制,他们采用从韩国购买配件,然后途经香港入关,再进入国内这么个渠道。韩国大禹的零配件,实际上仍然日本铃木的先进技术,这一做法,也彻底打破了日本在汽车工业方面对中国封锁技术的壁垒。大宇配件的汽车,其外形和长安奥拓相近。新品牌的汽车就要出世,当然要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杨光明与时任蒙城县委书记姜明亮一起仔细琢磨,终于敲定了安驰这个名字。安驰,安徽省自己生产的奔驰安驰,这款汽车可以安全的驰骋。杨光明带领厂里的工人师傅,对照《汽车杂志》上名车的款式,制作出漂亮实用的汽车外壳,嵌上安驰商标。蒙城县机械总厂生产出了当时国内先进的轿车。
        1986年,春风得意的杨光明带着自己生产的安驰车来到北京,上了中汽目录。产品也正式定名为安驰品牌。
        安驰轿车使用的配件,科技含量高,品质优异,所以,它一上市,立即受到消费者的追
捧,产品畅销各地。买车的客户,全国各地,络绎不绝,就连首都北京的,也来小县城蒙城买安驰。工厂开足最大的生产能力,也仍然难以满足客户们的需求,真正是供不应求。订货的客户往往要排队等上十天半月才能拿到汽车。
        “安驰汽车给蒙城机械制造总厂带来了飞速的发展,工厂拥有冲压、焊接、油漆、总装、检测等5条汽车生产线,各类生产设备522台,具备年产3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成为安徽省微型汽车生产基地和支柱产业,1993年登上安徽省机械行业综合实力50强金榜,并被评为阜阳地区12家明星企业之一。19946月,又以蒙城机械制造总厂为核心企业,组建了安徽省安驰汽车(集团)公司。汽车产值占到企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在阜阳地区机械行业中名列第一。
        二十世界九十年代,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蒙城县,竟然生产出安驰牌的高品位轿车,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奇迹。然而,这个带有神话般的奇迹,在二十世纪改革大潮的洪流中,竟然真的在蒙城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