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说车…  家庭用车,为了避免购车后的再投入,还是选用比较成熟的日本车为好,就图个省心。  另外就是车载电器。现在的车功能越来越多,但匹配不是很成熟,由此就造成返修率较高。那些高档豪华车被批评毛病多,都是这个问题造成的。  美国市场不见欧洲车,是有原因的。欧洲是汽车的诞生地,有很成熟的汽车文化,各大公司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风格,为了吸引回头客,轻易不会改变。而欧洲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与美国是很不相同的,美国车的特点是宽大、舒适,它不怎么讲求省油,这是它的特点,跟美国人的性格和地广人稀、交通高度发达的地理环境有关。欧洲不一样,国家多、地方小、路也窄,大多数的车都是两厢车,穷也罢富也罢,并不在汽车上面子,也就是说:汽车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物品。  所以,美国人喜欢的车大多是外表光鲜、马力强劲、排量大、宽敞,求新。欧洲则是讲究小而全,不怕你怪、就怕你没特点。  现在标致206出来,好多购车者按个头比较……把它与夏利相比,认为贵。这是典型的不懂车。
 
     一辆车,什么最重要?……首先是底盘技术,这是要命的地方;其次是发动机,这是动力性能;第三是操控性,变速箱与发动机的配合等等,这是驾驶乐趣所在。只有这三点。其他
的,如内饰、外形等等,都是小数点以后的事,可以不必考虑。  从操控性能上来讲,日本富士重工的斯巴鲁可以说是日本功利化汽车市场的一个另类。水平对置发动机、涡轮增压、恒时四轮驱动、特意调教的车底盘、无框玻璃等,无疑不透着鲜明的特点。我曾经体验过,确实感觉很爽。但问题在于:它不能持久。前一两年,五六万公里之内,很好。以后就不行了,各种指标下降太快。相比之下,欧洲的涡轮增压之父……瑞典的萨伯就完全不同,它的广告是:体验贴地飞行。它把应用在飞机制造行业的涡轮增压技术移植到汽车上,并把这个优势保持至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你看它的外形,很平常、一点都不起眼,但心脏那确实不一样,不但强劲有力,而且更关键的是经得起折腾。  上面有网友说标致的底盘功夫好,山路上感觉很不错,这不假。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标致把雪铁龙给收购了,现在叫PSA集团,两个品牌一起生产。而雪铁龙这个百年老店之所以在竞争激烈的欧洲市场能够创出名头,靠的就是两个独门绝技:一是后轮随动转向;二是主动液压悬挂。都是底盘的功夫。
    当年雪铁龙的造车特就是不惊艳毋宁死,试制出了全球第一款全钢车身。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雪铁龙ds上,就安装了主动转向大灯、电子喷射、电控节气门、全自动离合器等等,那是真正的豪车,超出了时代,就好比现在总有人怀疑为什么美国六十年代那种条件
下竟然能够登上月球一样。也就是因为这款车,雪铁龙力尽,资金链周转困难,这时候很多公司要买它的技术,后轮随向等等,企图趁火打劫。但雪铁龙宁死不卖,并入PSA集团的先决条件就是要保留自己的品牌、保留自己的开发团队和技术人员。现在的标致,是与雪铁龙共享这个技术的。所以,看看近几年的世界拉力锦标赛,一般都是雪铁龙和标致在前两名,靠的就是这个技术。斯巴鲁也很厉害,只要没有雪铁龙,一般都是它的冠军,但一碰上雪铁龙就没辙。  大陆的德国车,以宝来、帕萨特、POLO为代表,家庭用车。但它的后续费用较高,这一点比日本车差。以车价最便宜的POLO为例,做一次换正时皮带的保养要人民币四千多元……!所以,很多人对此很不满。  不怕贵,就怕贵得没道理;也不要觉得便宜就好,有时候便宜的东西更不值。
 
  斯巴鲁的确是辆好车。但要说性能和使用年限之比……就比欧洲车差点意思了。我关注斯巴鲁很早,那时候是因为好奇:在我的概念里……斯巴鲁就等于车流里袒胸露怀、挥着大斧的恶汉,属于见谁灭谁的主儿,不明白这么个个性车为什么竟敢搞无框玻璃,对它的材料和工艺严谨性好奇,认为它不像一般的日本车。  等渐渐了解了这款车的来龙去脉,尤其
是对富士重工有了一定了解后,就很佩服这样的造车人,很佩服这个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视质量如生命,也很佩服富士星标下的几款车型朴实无华的外表和坚实桀骜的内涵。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访问过富士公司,回来对我讲过,说富士的人都像是书呆子,从上倒下古板的千篇一律,一点也不会吹牛,只有说自己的车时话才多点,但都是讲技术,讲我们这个车怎么先进,是大家怎么苦干出来的等等,从来不讲市场,不提怎么在提高市场占有率上下功夫。我的朋友问为什么富士的内饰总也见不到大的提高,人家很惊讶,说我们觉得挺好呀,够用了呀!……后来富士重工来国内考察,打算看看有没有合资的可能性,结果转了一圈回去了。据说是因为大陆要求达到一定的国产化率,而富士方面认为大陆的配件厂质量不行,短期内提高不上来,怕到时砸了自己的牌子,还有就是喜欢斯巴鲁的不见得买得起,而买得起的又绝大多数不喜欢,市场有限。  我本人就属于这种。很喜欢这款车,但兜里的银子不能全给一辆车吧?后来它降了点价,但基本款的还是觉得不是那个意思,高排量的那款价格没怎么动,而且我自己也已经买了别的车,就不再惦记了。相比于WRX的凶猛,我倒觉得森林人更加朴实实用,现在北京的街头也能时不时地见到了,说明喜欢这款车的人还是有的。
 
    除去这个另类,其他的日本车也大多有自己的绝活,比如丰田自己搞出来的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性能上并不输于德国技术;三菱和本田的缸内直喷、进气稀释都很有特点;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现在已经算是成熟了,七十年代它开始搞这个,当时被欧美嘲笑为冒烟的马自达,性能不稳定,几万公里就得大拆大卸,而现在……它的这项技术已经只能被尊敬了。小日本做事情还有很有精神气的,当初丰田咬紧牙关,奋斗十年,终于搞出了自己的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发动机,靠的就是这股子气势,人家把装备这款发动机的车命名为皇冠,从那时起,天皇他们家都用皇冠车。假如我们能有丰田这股劲头,早就不是现在这种局面了。  对于斯巴鲁,我在中冀公司试驾过新车,爽得很,脚到哪里车到哪里,就像直接坐在发动机上,根本就不存在车架,一丁点阻力都没有,你感觉不出车的重量。印象相当不错的。但后来,也开过一个朋友的同一款车,两年、六万公里的,结果感觉上相差极大。虽然说一辆车不可能永葆青春,但性能下降这么快,我还是没有料到。  斯巴鲁的成功,首先在于精神,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恒时四驱这个独特性,使得消费者能够在欧美以外还能够有所选择;其次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水平对峙发动机并不是什么尖端技术,但能够把它市场化、能够把它装车与市场之间协调起来,能够让消费者认可,富士是第一人。第三是敢于竞争,不怕落后,奋起直追,在拉力赛场上也坚持无框车窗,最终打
的欧美车狼狈不堪,富士的星标成了冠军的标志。这款车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在日本国内也少得可怜,但几十年下来,凭着自己的真本事造就了坚实的消费,能够支持它继续走下去。它注定不属于大多数人,但喜欢它的人是真的喜欢,它就靠这个活,就是为了喜欢它的人造车。
 
     在大陆,很多车友在心理上已经完全把它与日本车分开了,因为它太不像日本车了。  其实真要说起来,日本车在大陆的影响是相当好的,以当年的丰田皇冠和日产公爵为代表。老皇冠的质量有口皆碑,包括咱们的江总……当初进北京的时候也是皇冠;而公爵王的大名也是响遍天下,现在还能时不时地见到。日本车靠的是什么?……什么都没有,甚至什么都是劣势,只有质量,只有靠质量。  可后来就不行了。民族情绪什么时候有,为什么现在反对日本车得这么多?还是因为质量。钢板薄不薄就不说了,用的公里数可是摆在那里的,前后有没有差距?老皇冠的质量和现在合资的日本车的质量哪个好?普通消费者他也不懂太多,其实也没必要懂太多,张嘴问问就可以。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日本车的形象一天不如一天,这怪不得别人,只能怪他们自己
  现在新皇冠终于来了,我没有开过,但据说很省油,操控性能优异,买的人也不少,希望所有的日本车都能给消费者留下好印象。但日产的风雅却不大有人提起,我很奇怪,我的印象里这款车是完全有实力与皇冠较的。有人拿新皇冠跟日产的天籁对比,这完全不对。天籁是风度的换代版,而当年与老皇冠放对的公爵的后继者是风雅,比天籁高一个档次呢。真要比一比,我个人的看法是:皇冠不见得是风雅的对手。在两者的高端配置下,风雅的发动机是连续多年的世界十大名品之一。日产不知为什么不宣传自己,在大陆最有名的车才是与佳美等级的风度,实际上它的高端车是很不错的。在北美,它的无限敢和宝马叫阵,而且销售形势相当好,颇有老对手的凌志的风采;跑车里有地平线,知名度也不输于马自达的RX系列。可在大陆市场,就是没人认知它的高端品牌,前一段,它最高级的西玛在年复一年的无人问津的情况下,销售商忍痛割肉几十万……竟然还是没人买!估计得把日产的人气死。没办法,现在大陆的有钱人就认大奔、宝马,我就俗了,大家一起俗,你怎么着吧。 北京小客车指标 小日本是挺会搞市场的,面对大陆的购车者况且如此,那欧洲那些倔强分子们的下场呢?岂不显而易见。  法国的标致607,号称总统坐驾,在欧洲那是地位很高的,到中国来……根本没得卖,两个字:难看。因为难看所以不值那么多钱,因为大家有钱都买大奔、所以我也不买别的。
 
    雪铁龙C6,新出的,高级的利害,能想出来的几乎都有,我一个哥们去欧洲参加发布会,回来说我是见到什么叫车了,那真不是一般人的,贵倒不贵,就是那个形象、带的那个气质……太深刻,咱这种人说实话真是不好意思坐。电影里怎么说的:……你要开一日本车都不好意思出门,完完全全的正确!……这样的车怎么样,可它还是后掀背车型,跟老富康的后掀背一样,有屁股也是后掀背,雪铁龙就是这么轴,从几万块钱到几十万的,都***后掀背,它马上就要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了,到时候等骂吧!  欧洲人做车是很坚持的,德国也好、意大利也好、法国也好、英国也好、瑞典也好,这些品牌都是历经百多年的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血拼出来的。仔细想想,哪一个不是近乎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特点?哪一个不是近乎偏执的坚持自己的形象?……你一见到他们的车就能看出、甚至能感觉出这是谁的!一辆车,绝不仅仅是一堆钢铁,绝不仅仅是一堆参数,它是有灵魂的。就是在这一点上,日本车与欧洲车的差距还有。  十五年前的雪铁龙ZX,就是我们的富康,现在看上去并不觉得丑,十年以后也依然是这样。而十五年前的日本车,除了皇冠,还有谁能记得?你一见到C6的后掀背就会想起富康,可当你见到最新一代的佳美时,还能想起它原来的样子么?  市场就是市场,能买就行,能赚取利润就行,公司毕竟是企业,以赚
钱为第一要务。但是,有些汽车当你买了第一辆,你会一辈子都开这个品牌的;当你的父亲买了它,你也会做出同一选择。有的人只赚你现在的钱,而有的人要赚你一辈子的钱;有的人只赚你一个人的钱,而有的人要赚你所有亲人、朋友的钱;有的人做的是一锤子买卖,而有的人赚了你的钱还要你自觉自愿的帮着他别人。  这就是品牌的魔力,也是品牌之间的区别。而品牌……真的需要积累,需要付出代价。你只能舍去一些,才会得到一些,所有的公司和所有的消费者都在做着选择。  我之所以喜欢斯巴鲁,并不仅是因为它是好车,事实上比它好的车有的是。是因为什么呢?  我曾经在一个论坛上与网友谈过我的想法:众所周知,大陆城市限速基本上在80公里;高速限速基本上在120公里,作为一个驾驶员,不应该想去超速。有车友说,在这种情况下,买些性能车是浪费,是臭显摆,是华而不实。
     可我不这样认为。我也不会超速,我知道我飞不起来,但我心里总想体验起飞的感觉。  也许以后我会换辆更加宽敞、体面,更加稳当一些的车,但现在不行。我是驾驶者,不是乘员;我是年轻人,不是老年人;我坐前排,不做后排;这是我的车,我还是喜欢自己来掌握。  我买的是一辆自己的车,由自己开。所以我选择一辆我喜欢的车。至于父母亲友或别的人的意见,我不考虑,因为我不是在为他们买车。也正是这样,只要金钱能
承受,我不考虑别的,只考虑安全性和操控性。奥迪硬顶敞篷 
 
     雪铁龙一向是不超凡拔俗毋宁死的,它的车值得凝视。德国人用圆规和激光测距仪造车,法国人用香槟和画笔造车。同样是弧线,轮胎批发市场A6C6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把所有的法国脑袋榨干,也设计不出奔驰和宝马。不同品牌的汽车就像不同的人,有些你永远也没感觉,而有些……你一见之下便会倾心。所以说到底,汽车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这样的区别。  选汽车就像谈恋爱,你选什么……并不重要,实际上,早在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谈场恋爱的时候,你未来爱人的影像早已刻在你心底了。爱人根本不用去千挑万选,她一直就在你身边,也终究会属于你,只不过你在这以前没发现而已。你选什么,都没有错,都是对的,前提是:你要认清楚自己,你要明白自己绝非十全十美。你如此,你的老婆也如此,你的汽车更是如此。  汽车又像狗,谁家的狗就像谁,这一点都没跑。  上高速之前,有很多工作要做。按传统,要检查机油、汽油、水,刹车、喇叭、灯”……。当然,这是很早就流传的规矩,现今汽车行业日新月异,技术更新日上层楼,有很多东西已经与原来不大相同了,但总的来说,大原则是一致的。
 
      首先,机油。机油是用来给发动机降温的,同时,现在的高级润滑油……比如全合成机油,还有清洁发动机的功能,机油所含的有效成分会使附着在发动机内部缸体上的杂质、积炭、胶质等发生离散。所以说,用高等级机油对发动机有百利而无一害。机油按自己的成分划分有不同质量等级,比如矿物油、半合成机油与全合成机油;同时,每个级别的机油也会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环境再分几个等级,举例:如果你身在南国,打算在寒冬季节长驱北上到东北过年的话……那就要注意换换适合零下三四十度的机油;反过来,北方到闷热潮湿的南国去,也要注意相关问题。在北京一年四季分明,用SJ10w30就完全可以了;高级点的可以考虑SL5w40。对机油自身等级来说,半合成油在价格和效果上搭配较好。维修店给你的原厂机油绝大多数都是矿物油,用倒是够用,便宜,但分数只在60分。所以,很多车友不用店里的,而是自带。  现在,绝大多数车辆都有机油报警灯,这个灯一旦亮起,表明两个的意思:一是机油性能下降,已经无法完成给发动机降温的任务了;二是表明机油泄漏,同样造成发动机温度升高。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运转发动机,会造成拉缸,机器就算不毁、也得大修。所以,这个灯一亮,这车就算是停了。你绝对不能再动它了。  那么,长途之前的机油检查,就是要避免这个灯亮,要在旅行期间尽最
长安欧尚科赛5
程力洒水车大可能地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要检查保养区间,看看是不是应该进行换油保养了;要咨询或查询目的地相关温度资料,看看自己的油适不适合该地区的温度;要检查机油液面高度,低了自然是不行……会影响性能,而高了也不行……会参与燃烧、造成发动机积炭,所以,机油这玩艺必须刚刚好。  同时,尽可能检查一下放油螺丝和机油盖。看看发动机下部的放油螺丝有无渗漏,无则心里踏实,有则赶紧处理;连云港交通违章查询网还有,部分车型的放油螺丝上有一个垫片,这个垫片有严格的压力要求,所以,每次换机油时要提醒技术人员注意同时换掉这个垫片,很便宜的东西,但有时会引起极大的郁闷。  擦干净机油盖。这是个不起眼的小事。但绝不是多此一举。有些车型存在原因不明的机油消耗(排除烧机油的可能),最终发现:机油盖不干净、粘有机油,在发动机运转状态下,机油的压力增大,会沿着盖子上的油迹轻微渗出,积少成多,好多车友会发现仅开了一两千公里的车……机油居然不明原因的消耗下去好几格。把它彻底擦干净,使发动机机油室内外彻底隔绝,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最起码,一个干干净净的盖子会帮助你确认机油到底是不是经盖子泄漏的。同时,在每次保养换油时要提醒技工:动作要到位,不要沥沥啦啦的把机油加注孔那个部分搞湿。  机油没问题了,发动机就好。发动机好了,你就放心。你每放下一份心思,行车的心态就会更加轻松。你心态好了,动作就到位,就会更加安全。你安全了,就达到了出行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