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尔街日报》作为百年大报,强调把抽象的财经事件用形象的故事形式进行报道,用一个个精彩有趣的小“故事”将财经大“主题”烘托出来,极具个性。在我国,近年财经类报刊涌现出一支新军,如南方报业集团的《21世纪经济报道》和山东三联集团的《经济观察报》,增强了财经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但是,但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报道的手法、编辑方针,还是从业人员的素质,与《华尔街日报》一般的财经媒体巨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有必要借他山之石,攻克自我的不足,相信未来有一天,我国的经济报道能像民生新闻一样,带有“轻松”、“娱乐”的彩。
关键词:《华尔街日报》 经济报道 专、深、活
一、《华尔街日报》简介
美国最富有、最有影响力的五百万人,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华尔街日报》。据调查,整条华尔街乃至全美企业界、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学界的高层人士和意见领袖,从周一到周五, 每天花在《华尔街日报》上的平均阅读时间是52分钟左右。在美国,《华尔街日报》
每天有将近200万份的发行量, 它主要面向居住价值92万5千美元的豪宅、驾驶价值8万3千美元名车的富豪阶层,它也以稳健、透辟、生动的风格主宰着国际金融界的喜怒哀乐。同时,它也是华尔街众多投资人最好的获取每日投资、经济和商业信息的来源, 也是各国经济学家和经济科研机构的必备读物。
二、华尔街日报经济报道的专业性
(一)专业的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
《华尔街日报》的百年历史和成就造就了其权威性,其信息来源堪称精准。该报固定刊出的各类统计数据大概有80多种,有大量的数据、表格与图形,还有大量的专业术语, 这些数字虽学术彩较浓、略显枯燥,但是正是这些无所不包的统计数据, 刺激并调整着美国企业与财经业的正常运转, 是反映美国经济方方面面的生理解剖图。这样,《华尔街日报》的读者往往可以通过它刊登的几个简单数据, 就可以迅速准确地把握美国经济的起起落落。
在数据的处理上,《华尔街日报》有自己的独到手法。不是不要数据,而是要谨慎选择数据,仔细运用数据。优秀的记者不会在一个段落里运用过多的数据,会改造数据,让数据多
一些形象,少一些抽象。如果数据的具体信息不是很重要,他会把它变成概数:“260万美元”要比“2,611,423美元”简单清楚的多。如果某件事物“增长了36.7%”,他可能会说“增长幅度超过三分之一”。
(二)记者专业化的业务素养
“华尔街日报体”能够发扬光大,很大程度上在于报社一直有一支业务训练有素、职业道德水准高的编辑记者队伍。该报的门槛很高,申请人一般要有10 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并获得过新闻奖项。进入报社后,还须进行专门的采写训练。
《华尔街日报》旗下拥有的上千名记者多数有专业财经背景,有的记者本来就是经济或金融的参与者,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理性的态度使他们能够从经济角度深究现象背后的本质,提供读者可信而又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的报道分析。
三、华尔街日报经济报道的深度汽车之家日报
(一)采用系列、组合等报道方式
《华尔街日报》经常采用系列、组合等报道方式展开某一财经事件的深度报道。以《华尔街日报》关于“金融危机”的一组报道为例:1.摩根士丹利内线消息快报。2.美国总统布什:市场救助方案不应包括无关条款。3.日本银行重返华尔街。4.纽约富人刮起节俭风。5.鲍尔森称金融危机令美国陷入窘境。6.金融危机抢走总统选举风头。7.德国财长称美国经济大国地位日渐衰微。8.金融危机扩散 美国经济前景四种可能。9.金融危机中的第三号人物。10.金融危机导致牙病陡增。11.救过华尔街 再救购房人。12.金融危机可能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这组报道采用系列组合的方式,全面而系统地将整个“危机”的原貌、影响、应对策略呈现在面前,很冲击眼球,无论是美国政府、普通民众、还是外国,都受到影响,写作上如《日本银行重返华尔街》那样,用叙说的方式告诉你金融危机的危害。
(二)以小见大的手法中呈现深度
角度新颖独特,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发现新奇,从现实生活中到生动的细节,这是拥有60多年历史的专栏——“中栏报道”的定位。该专栏成为以小见大的典型代表,选题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相当多的选题并不局限于美国国内事物,许多话题来自世界各地,比如关于罗浮宫的报道是来自法国巴黎, 有关钓鱼岛主权争议的报道来自上海。
“中栏报道”十分注重选题的财经特,看起来与财经无关的题材其实却很有报道价值,比如对月球尘土短缺的报道,表面上似乎是一个科技新闻,但其报道的侧重点在其经济规律和商业价值。甚至连老汉驾船独自横渡太平洋的故事,也显示出奋斗和实干的企业家精神。
(三)记者善于挖觉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华尔街日报》拥有一批优秀的记者,他们不畏强权,深入事件本身,挖掘背后的故事,能够让一些“新事物”浮出水面。《华尔街日报》北京分社07年获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北京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描写了一位北京农民工艰难的讨薪历程和他真实的生活状态,映射了中国农民工普遍的命运。
为了完成《北京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记者耗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与农民工打成一片,并跟踪报道了一位普通民工的生活和工作,深人询问他艰难的“讨薪”历程和20年的民工生涯同时,记者还尽可能地与涉及这件讨薪事件的所有当事方进行联络及采访,其中包括受理这个案件的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的领导和律师,拖欠工资的工头、老板,甚至查阅了与这个案件有关的所有法律文件和判决书,给每个人“ 说话”的机会,最终写成了这篇描写农民工辛酸命运的充满故事和冲突的文章。
四、华尔街日报经济报道的灵活性
(一)用字和句抓住眼球
用交谈感的方式表达。比如“巨人汽车公司,曾经筹款20亿美元作为一款跑车的开发成本,上个月中止生产该跑车,原因是该公司把此款车的销售状况标注为远远低于最低的期望值。”
《华尔街日报》就会写成“曾经投资20亿美元开发一款跑车的巨人汽车公司,于上个月停止生产该车。销售太糟了,公司说。” 在说话时,人们不喜欢使用“筹款”、“ 中止”、“ 标注”这样的词语,他们倾向更简单的词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