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白云间的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家在白云间  周华诚     
①牛思贤第一次来到白云村,就觉得这个小村庄太美了。     
汽车之家日报
②一座座白墙黛瓦的老房子,四周竹木掩映,鸟鸣一串一串的,云也一串一串的,鸟儿排着队从山冈上飞过,云也排着队从山冈上飘过。怪不得村子名叫“白云”,真是好名字。     
③生于1992年的牛思贤,大学读的是酒店管理专业,他看到有家民宿在招聘管理人员,就好奇地试一试。就这样,来到了白云村。一进村,他就喜欢上了这里。首先是满眼的绿意。其次是村庄的原始古朴。那么多的老房子,有的还是石头砌成的,不多见了。可惜主人外迁,很多房子年久失修。牛思贤想,那些破旧的房子,如果经过良好改造,说不定会焕发新的生机。他思前想后,决定在白云村里留下来。     
④不久,施工队来了。     
⑤村里有六十多幢老房子,有的就要倒了,有的已经塌了半边。施工队一点一点地修。牛思贤眼见着修老房子有多不容易,几乎比建新房子还难。     
⑥“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房屋外观原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编号一块块垒回去……     
⑦白云村村民有时也会到工地来看看,他们心中充满____,私下里问牛思贤,这房子眼看就要倒了,还修它干吗?修好也没人住啊。     
⑧牛思贤笑了,房子倒了可惜,修好以后,城里人会来住。     
⑨这三四年,村里的老房子一栋一栋地“复活”过来,重焕生机。这些房子变成了明亮的民宿、餐厅,变成了雅致的茶室、阳光房、客厅。再后来,远道的客人们拖着箱子,背着行李,穿过弯弯绕绕的山路,在这山野之间住了下来。村里的人开始相信了牛思贤,牛思贤也留在白云村当了一个民宿大管家。他对村里的一草一木也慢慢熟悉起来。两年下来,他知道了路南的那棵梨树先开花,知道了路北的哪棵板栗树果实最香甜。他让人在每一堵低矮的石
墙边都种上佛甲草,到了四五月份,小小的佛甲草会开金黄的小花,一开一大片,让人每次看到,都想拍几张照片。许多老房子的墙角,都长着一丛茂盛的芭蕉,很多是从前就有的,一直保留下来,每到下雨天,特别有江南的韵味。     
⑩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牛思贤已经不羡慕那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了,很多同学看到他发的白云村的照片,反而开始羡慕起他的生活。
⑪有客人牛思贤打听,山里还有啥好东西,你给介绍介绍。牛思贤就说,这个简单,你随便走进一家,问一问,保准都有好东西。
⑫这座小山村,始建于唐末。四面青山环抱着百亩平畴,只有一条山路依着一条溪流,劈开山出深谷。这里的冬笋和春笋都多,运出去很费劲,卖不掉,村民只好晒成笋干自家吃,吃不掉的,就任由它长成竹子。
⑬现在客人来了,看见村民的笋,整袋就买了,放进汽车后备厢。客人吃了笋,觉得笋鲜美;吃了土鸡煲,觉得土鸡鲜美;吃了野茶,觉得野茶鲜美。这样的土货山货,大城市里哪儿买得到哇!
⑭这两年,山民家里的笋干,都给客人买走了;竹林里跑的母鸡,也给客人买走了。山民高兴之余,这才知道,原来自家的土货那么抢手。
⑮这些年,村民们眼看着白云村一点点发生变化,越来越生机勃勃,私下里也感慨:如果没人来白云村,也许再过十来年吧,这村子会不会消失掉?现在啊,他们不担心这个事了。
⑯牛思贤现在也是白云村的人了——他越来越喜欢山里的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结合上下文,在文中第⑦段横线上补充村民们此时的心情,并说明理由。白云村村民有时也会到工地来看看,他们心中充满 ______,私下里问牛思贤,这房子眼看就要倒了,还修它干吗?修好也没人住啊。
(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有人认为,文章的标题“家在白云间”意蕴丰富;也有人认为文章以“蜕变”作为标题更加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疑惑(或诧异、不解等);因为大山里进山出山不容易,即使修好了老屋,也很少有人会来,所以村民对牛思贤的做法心中会感到疑惑(或诧异、不解等)。
(2)第③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补充交代了牛思贤到白云村的原因,为下文写牛思贤“复活”老屋兴办民宿内容做铺垫,与后文山村的巨大变化形成对比,深化文章主题。
(3)示例1:我认同“家在白云间”标题。这个标题揭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赞美白云村古朴原始之美,给人悠然世外的感觉;赞美了牛思贤以白云村为家,“复活”老屋、兴办民宿的革新精神;揭示了人们对古朴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示例2:我认同“蜕变”标题。这个标题揭示的牛思贤思想上的变化;揭示了白云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告诉人们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立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