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I艺术设计研究丨Design Study
布老虎中观念性造型符号的传承与塑造
王小鸽
摘要:布老虎作为中国民间美术中常见的玩具,“虎”的造型既是对虎图腾的崇拜,是千年来中国民族“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也是底层百姓集体意识融汇建构的观念性造型符号。通过对布老虎中造型符号、象征符号性、观念性造型符号图片和纹样的梳理与诠释,明晰布老虎传承和创新的关键因素,以使布老虎这一民间形式连绵不息。
关键词:布老虎图腾观念性造型符号
对于民间美术的分法,众说纷纭,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张道一先生提出了“民间美术二分法”[1]。第一种是把民间美术作为“美术学”的基础阶段,提出“民间美术一般分类”,把民间美术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六类,其中玩具作为民间工艺中的一种又包括了泥玩具、陶玩具、布玩具、竹木玩具等。而另一种是把民间美术作为“艺术学”的一个分支—
—“民艺学”,提出“民间美术应用分类”,这种分类下民间玩具布老虎等相关布制品就成为人生礼仪民俗之------生育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民间玩具布老虎
布玩具,就是民间手工艺人用布材料作为外壳,进行形状塑造的软雕塑,造型上多选取虎、鸡、牛、羊、猴、兔、驴、狗及鱼、蛙等常见动物,上面装饰有布贴花、绣花、挑花或手绘花,布老虎造型在民间美术中广受欢迎。现实物象中的森林之王经过民间艺人的精致塑造,造型上变得憨态可掬、虎虎而有生气,这种稚拙可亲、天真烂漫的虎造型,符合了稚童的审美心理与欣赏水平。民间制作布老虎的具体时代已无从考证,但是布老虎这种民间美术工艺品与民间的生育习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蕴含了护佑幼儿、避邪祈福的象征寓意,据考察,在山东、山西、河南等省份,仍留存幼儿出生、满月或周岁
姥姥家送布老虎的习俗。
在华北、东北、中原等地,新生婴儿在出生三
天后,姥姥家要携带礼物看望新生儿,并为新生儿
洗浴,俗语称之为“洗儿会”。在所带礼品中必有
一只布老虎,既是新生儿的第一件玩具也是幼儿的
保护神。
二、造型“虎”与虎图腾文化的渊源
相较于百姓耳熟能详的龙文化,“虎文化”一
度被大众忽略甚至感到陌生,相较于封建社会皇家
对龙的专属崇拜,虎文化流落民间,在民间的日常
生活、民间美术中得以延续传承,流传至今的布老
虎这一造型符号可以看作是中国原始虎文化存留的
活化石的体现。“对虎文化追踪溯源的话,据考察
在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出现的大约一万年前的岩石
壁画中,虎的形象就已经出现了”⑵。人文始伏羲
氏族以虎为崇拜物,河南淮阳作为伏羲人祖的发源
地,淮阳人自古以来把老虎视为伏羲和女姨的化身,
淮阳流传的布老虎承载着人祖传说,它伴随人祖祭
祀的活动传承和发展,成为原始文化繁衍崇拜的一
个物化见证。
显而易见,民间美术布老虎的造型不仅仅是一
件民间美术工艺品,更传承延续了远古以来华夏民
族对虎文化的崇拜信仰。民间文化中的“虎文化”
观念决定了布老虎的造型,而“虎文化”也以民间
玩具布老虎的造型形象绵延至今,它不仅是远古先
民对“虎”宗教图腾崇拜的演化,更是广义上远古
文化在新时代文化面貌背景下的传承与塑造。
三、千姿百态的民间玩具“虎”造型
由于我国各地区、各民族风俗习惯差异,各地
的布老虎都带上了地方特,不仅发展了单头虎、
双头虎、四头虎,还创新了子母虎、枕头虎、情侣虎、
虎头鞋等。布老虎的形式非常多,制作材料为棉布
或丝绸,虎的造型也有很大的差距,有的稳重而宁
和,有的俏皮而乖巧。民间美术中的布老虎被赋予
了“民间玩具”的新身份,揣摩儿童审美心理和接
受程度,把现实生活中的原始物象凶猛之“虎”,
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等夸张、变形的造型
来突出虎的威猛神情,身躯收缩,四肢变短,虎头
及五官重点装饰,以又圆又大的眼睛和锻牙咧嘴的
神情动作显示出天真和稚气,塑造得如儿童般的娇
憨可爱、稚拙可亲、天真烂漫、虎虎而有生气。以
北方三省:山东、山西、河南为例,布老虎在造型
塑造方面都出现了差异性变化(表1)(图1弓)O
Design  Study  |艺术设计研究丨
029
表1
注:此表内容参考马知遥等编著的《布老虎寻踪——北方三省布老虎活态调查和研究》一书
省份造型生育/端午习俗
山东临沂
头略小,身子略长、翘尾巴、眼睛往上吊。虎身一般用蓝、青或白
的粗布,虎肚用红粗布。
新生儿的餃头(送祝米)
胶州身子略长、虎屁股略大,老虎五官表情可爱中透出一丝诡异,胶州
的老虎不用铜钱,用布贴。
布老虎“越强而入”
潍坊布贴图纹,鼻子的立体部分改成平面,圆眼。“四套虎”“双头虎”。过百岁送“虎头鞋帽”防掉魂
山西晋北五官造型中出现“南瓜眼”"艾叶须”,红嘴猱牙,虎背用黄布,
肚皮纯白与黄。
百家衣、虎头鞋帽“赶嘴鞋”端午艾虎和细细
晋中
“潞王虎”“黎侯虎”“威风虎”,眼睛镶嵌镜片,没有下睫毛,吐舌,
鼻子上有绣花。
满月送布老虎抵御邪祟,老虎围嘴,端午虎头荷包,镇宅辟邪,看守门户
晋南
一种立体的“南瓜眼” 一种是平面的三层布组合出来的眼睛,猱牙
向下,嘴唇立体,吐舌均为红,均绣花。
满月赠送布老虎和虎头帽,周岁送虎头鞋,贴虎画
河南淮阳
长方形,四肢简化,身躯尾巴收缩,形态粗犷,五官上眼睛多是“臣”
字与圆眼,艾叶形鼻子,嘴为方形嘴,五官杂糅。
二月二风俗,祭祀伏羲
陕县红的布老虎,虎剪纸,虎枕,“红眼睛、绿鼻子”眉毛粗大。母系血缘文化,娃娃、老虎、外婆
灵宝
彩艳丽的手绘,造型多样,没有嘴巴,晕染效果。满月送的虎娃枕,中央缝有红腰带
表2
符号(观念替代物)
ii
象征意义
绵长不断
祥云纹
万寿纹
如意纹
双喜纹
子孙繁盛
四、“虎”造型所蕴含的象征符号性
民间美术工艺制品布老虎中“虎”的造型不仅
承载了千年来的民俗文化,也蕴含了深刻地象征意 义。“象征”这一词的含义丰富而又复杂,台湾著
名学者姚一苇先生曾把“象征”阐释为“符号性、 比喻性与暗示性,此三者构成了象征的三个最基本 的性能,也是构成象征的三个基本条件”[引,而布
老虎中“虎”的造型就具有典型的“符号性”。文
艺符号学的奠基人苏珊•朗格也曾对“符号”作过释 义:“艺术符号是一种非理想的和只可意会的意象,
一种直接感知到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 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感受的有生命的意象。 因此它也是理性认识的发源地。”在中国民间美术 中,存在着一些已经约定俗成、深入人心的符号(如
表2) o 这些通用的象征符号是由客观物质对象转 换成的主观观念替代物,而这些客观物质对象是人
的吉祥观念的替代物,与人的自身利益关联。而民 间美术布老虎中的“虎”在造型上与以上这些“观 念替
代物”符号存在根本差异,“虎”这一原始文
化作为民间美术的造型出现,在外观上已经脱离了 现实物象的原始面貌,在不断的流传演变进化中, 经过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塑造,“虎”这一现实
事物逐渐丧失并模糊了原始物象意义,在创作意识 中形成了一种体性的契约,演变成相对稳定的、
约定俗成的观念性造型符号,赋予了 “虎”这一造 型符号传承性、历史性、集体性的含义。
虎作为民间百姓的图腾崇拜,其极具威慑力的
形象被敬畏、被神化、被符号化。在众多的民间文 化习俗中,“虎”被寓意为驱邪避凶、护佑新生。 在民间传统观念中,人们相信“虎虎生威”,勇猛
威武的虎能抵御自然灾害、震慑毒物,“虎乃阳兽”,
是力量、生命的象征,这一观念千百年来被百姓传
承延续,所以,智慧灵巧的民间妇女把“虎”的造 型运用在各种工艺品中,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来寄托
愿望,希望虎能够成为家庭的“保护神”、幼儿的“福
瑞兽”(图4、5) o
在民间“虎”还有“招财进宝”、“迎祥纳福”
的象征意义。在上古神话中,四大神兽中的“白虎” 代表方位西,而西在五行中属“金”,顺理成章地 “虎”就成了 “招财纳福” “吉祥福瑞”象征性符号,
成为民间百姓手中“财富”的象征。
千年以来,“虎”的造型符号被广泛运用在各
种民间工艺美术中,民间百姓对虎充满崇拜和敬畏, “虎”被视为不仅能喝退鬼祟、震慑毒害,还能佑 护儿孙、迎祥纳福,它所被赋予的这一系列象征符
号意义,迎合了人们以物纳福、希冀平安、财运不 断的美好愿望。被民间艺人构思巧妙、独具特的 “虎”形工艺,既传承延续了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
030I艺术设计研究丨Design Study
图1图2图3
也能体现特定区域的不同地域标签文化,折射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人民的相通的文化理念、相同的美好意念和一致的审美习惯。
五、布老虎“虎”观念性造型符号
可以说布老虎的“虎”造型的选择与塑造,是体意识建构成的观念性造型符号。“虎”造型在创作者塑造前,本身物象就已经隐藏着某种先验性的、历史的观念意义,民间艺人在选用“虎”制作布老虎时,传承了先民“虎文化”中传统的象征意义,布老虎在成型之后结合民俗文化一起传达出强烈的传承性、程式化、集体性等特征。
布老虎“虎”的造型作为民间“虎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体现了民间艺人在创作布老虎时面对传统民间美术审美造型观念做出的选择,以及在遵循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自由的创造性(图6)。
在民众看来,布老虎中的“虎”与远古的“虎文化”之间存在特定关联,蕴含着特殊含义和象征性,这种关联传承自民间“虎文化”观念,并被赋予稳定的含义,“虎”这一现实事物也可以说“虎文化”的合目的性和感性特征在民间艺人制作布老虎过程中被重视并转变成饱含“民俗”生育习俗含义的审美心理。在“虎”造型长期的流传演变的进化中,“虎”这一现实物象逐渐消亡了其原始实践意义,而演变成相对稳定的观念性造型符号。
六、结语
总的来说,不断演化来的“虎”观念性造型符号,使民间布玩具布老虎的整体含义具有高度的可解读性,“虎”造型具有质朴的符号性特征,得以使布老虎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布老虎这一美术创作活动也伴随着民俗活动普及传播。“虎”观念性造
霸天虎标志型符号,不仅使远古的虎文化一直传承传播,而且
使民间美术布老虎借着民俗活动走进千家万户。另
一方面,民俗活动下的布老虎造型形式又具有强烈
的个性化,每一个布老虎的气质、秉性、情感、愿
望、审美感受、审美情趣都通过“虎”造型表现出
来,使布老虎造型既有传统性又富有新意。民间玩
具布老虎的造型一方面传承了远古先民对虎图腾的
崇拜,对虎文化的延续,历经千年的“虎”图腾在
新时代仍散发出神秘、神圣、崇高的魅力;另一方面,
民间艺人在塑造“虎”形象时吸收了千百年来民间
美术家们对“虎”这一符号新的修改与创新,同时
与民间民俗紧密结合,赋予“虎”造型传统的习俗
文化,经过各个民间艺人主观的、合目的性的造型
塑造,并遵循传统的象征含义,正是稳定的民俗活
动和“虎文化”,使布老虎中的“虎”这一传统的
观念性造型符号不断创新发展,在民间美术的历史
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散发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张道一•民间美术的二分法//冯骥才•鉴别草
根—
中国民间美术分类研究[D].郑州:中州古籍
出版社,2006.
[2]叶舒宪•中国虎文化图说[J].寻根-2010(03).
[引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D].长沙:湖南美术
出版社.2006:218.
[4]马知遥、唐娜、刘晓琰•布老虎寻踪.[D]•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
[5]邓福星主编,唐家路、潘鲁生著•中国民间美术
学导论[D]•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
⑹倪宝诚•倪宝诚文集[D],郑州:河南人民出版
社,2013.
[7]张道一•书门笺一张道一美术序跋集[D].重庆:
重庆大学岀版社,2011.
I此论文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
践一般项目“河南民间美术课程开发和研究”(项
目编号:2017SJGLX2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郑
州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河
南民间美术课程开发和研究”(编号:4233)的阶
段性成果之一]
(王小鸽,郑州大学美术学院2018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