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白虎图腾图式的应用与思考
    摘要:土家族虽仅在1957年由国务院批准确立,但该民族属遥古巴人的后裔,却是具有3000余年历史的民族。由于种种尚不清楚的原因,该民族有极强烈的崇尚白虎的民族意识,但却无统一的白虎图腾视觉形象出现。现实中,出于实际需要,又往往以汉民族为白虎造型作族微标记而带来诸多弊端,作为一个跨距几千年的古老民族,土家族应有个本民族的图腾标识,应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打造、整合出一个代表土家族的民族标识。
  关键词:白虎图腾 图式应用 土家文化 汉代瓦当
 
  图腾崇拜是指在一定民族族中,共同认为某种动物或其他自然物同本民族存在着某种亲缘关系或某种特殊关系,由此产生一种信仰崇拜,这是原始社会中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之一。“图腾”(totem)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人的奥季布瓦语,意为“他的亲族”。被认为一个氏族称作图腾的物(多为动物)即成为该民族的标志,这标志也由此便对该民族能起到保护和庇佑的作用。这作用又往往被认为是超自然力的,无比强大、无比神圣和无比灵验的,为全民族所景
仰。但同时该图腾因其神圣又往往为全民族所禁忌,譬如是动物,那么全民族就不能捕杀和吃食。并由此还必须对该图腾在一定时间和场合举行顶礼膜拜地祭祀仪式。据说,图腾就具有促其该图腾庇佑其该民族族繁衍和强大的能量。因此,世界各地林林总总的族中也即普遍皆存在图腾崇拜。
  白虎为远古巴人图腾见诸《后汉书?南蛮列传》“禀君死,魂魂世为白虎,巴人因虎饮人血,遂为祠焉。”白虎受巴氏族祟尚,还包含这样一层意义。即谓白虎属“仁兽”。《虎荟》就说:“白虎者。仁兽也。”《山海经?海内北径》为白虎被称为“仁兽”作了更祥的记载:大意说闳夭等林氏国获驺吾献与商纣王,纣王大喜而释放了被囚于商的姬昌(即周文王),白虎救了周文王的命,故成为“仁义”、“仁德”的象征。因之。在后来的整个周代都崇白虎。巴人与周之姬氏族同源,巴人崇虎也勿庸质疑。
  至于土家族崇虎,虽无确凿史料记载。但土家族系远古巴人后裔且不追问。公元前316年,秦惠王灭巴,巴人一部分融入汉民族。一部分流散于武陵山区,大略经历了由巴而夷,由夷而蛮而土的不同的族称,直到现在称作土家族这么一个过程。
  土家族亦尊伏羲为其始祖,伏羲又被史书记为“宓戏”毕兹卡,“毕兹”与“宓戏”同音,所谓毕
霸天虎标志兹卡即可认为“宓戏”的后人或伏羲的后人。恩施州原容美土司王田舜年,还于康熙二十年在写给皇帝的奏章中就自称“毕兹卡”。本地还流行一创世纪神话故事《衣罗娘娘》讲述的是人类之初,洪水泛滥,人烟殆尽,唯只剩一罗氏兄妹躲在“葫芦”里得以逃生,后罗氏兄妹成婚而始有人类繁衍。这罗氏兄妹完全与伏羲女娲婚娓情节相符。尤其那只葫芦,按闻一多先生考证,上古社会,葫芦同音,葫芦即是伏羲的象征圣物无疑由此说,伏羲即为巴人――为土家族人始祖之说,自然,土家族亦尊奉白虎为氏族图腾也是不谬的了。
  任何物象(不论动物或植物)一旦被确认为某一民族的图腾象征,它不仅体现或代表该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更诉诸于能被视觉感知上(主要是视觉、也有极少触觉的)。如早期楚人的凤和中华民族的龙等,白虎图腾也一样《虎荟》还载有:巴人“前土师戴虎皮,以旌悬真虎,众兵相接,则如虎虎威猛以敌之也。”以真虎作旗用于战争,以壮军威,这大概是巴人以虎作图腾形象的最早记载。巴人军乐器――“虎钮享于”的钮,守铨是虎的形象造型,这在湘鄂西及川东一带(即现渝东一带)被普遍发掘出土,可见虎被巴人广泛运用于军事战争的一斑。
  虎被巴人后裔的土家族尊奉和虎的造型运用亦相当普遍和广泛。1977年在咸丰县柳城盖女儿寨出土土司的土官服饰的佩饰上,有虎纹镯环和金环饰物,在今宣恩县出土的原粟氏土司(
世袭宣抚司)司治遗址台阶上镌有自虎图案。来凤县土家人还“无五愿”的祭祀活动中,供奉着白帝天王神像、长阳、清江流域一带多建有、白帝大王庙。都是在祭礼禀君――巴务相(白虎神化身)。除此,在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众多图案中,有不在少数的被称作“虎脚迹”、“猫脚迹”的图案花纹,还有直接取像虎的图案花纹,在湘西洗车河、苗市一带流行“西兰卡普”虎头图案叫“台台虎”。足见巴人到土家人,崇虎意识之强烈,取虎形象用于战争和日常生产生活中之广泛,几千年来莫不一脉相承且一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