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的发展
 
拥有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北京城,大街小巷纵横交叉,怎么看都像一副棋盘。这盘棋怎么下,棋子该怎么走?首先涉及到交通问题。车水马龙是永远的风景。
游牧民族统治的朝代,骡马横行,街道又叫马路。许多大宅门前都有下马石,便于“文官坐轿、武将骑马”。到了清末与民国初年,人力车成了才北京的主要交通工具,十字路口、胡同两端,饭馆、菜市、商场、旅店的大门外,都有人力车在等座,随叫随走。尤其是戏园、舞厅、八大胡同那种娱乐场所,到了后半夜仍有人力车静候,夜生活的氛围很浓,也很方便。所谓人力车,其实是人拉车跑,拉车的人叫车夫。
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算是老北京最著名的一位人力车夫(哪怕是小说家虚构的),他因为进入了文学经典而永远在历史中活着。骆驼祥子称得上是那个时代人力车夫(乃至社会底层所有劳动者)的“形象代言人”。王府井路边今有人力车夫的雕塑,看见他我总想起骆驼祥子。平凡而伟大的人力车夫,曾经拉着整个北京城跑动。他们的汗水是值得纪念的。
 后来有轨电车开上北京街头,人力车夫的负担轻多了。1924年12月开通的有轨电车,是北京第一代现代化交通工具。它似乎也成了北京进入现代化的标志。 最新汽车报价
有轨电车富于音乐性,有清脆的铃铛声伴奏:司机脚下踩着一个发出叮叮当当响声的铃铛,有的车还把铃铛挂在司机头顶的位置,每遇情况,司机伸手摇铃,提醒过往行人。有轨电车因而被北京人起了个外号:当当车。它的铃铛相当于后来的喇叭。听老人讲,售票员报站也京腔京韵,京味十足:抓药您上同仁堂,扯布您上瑞孚祥,前门到啦下车吧您呐……如果能把原声回放,你再听一听——像不像郭德纲说相声的腔调?有轨电车若搁在当下,那可就算“后现代了”?
北斗星汽车价格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发展交通,以无轨电车,接替有轨电车,当当车光荣退休,再也听不见那叮当作响的铃声。
直到2008年初,改造中的前门大街铺设了有轨电车的铁轨,失踪半个世纪的当当车,再次驶上北京街头,仿佛昔日重来,古古香的当当车使今人分外惊喜,似乎走进一部老电影。同样,当当车若有知觉,也会为北京街景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感到吃惊吧?
索纳塔9
据记载,老北京的有轨电车分为以下几条路线:1路是天桥到西直门,2路是天桥到北新桥,3路由东四至西四,4路从北新桥到太平仓(即今日平安里),5路处崇文门内到宣武门内,6路从崇文门外到和平门外,7路从天桥到永定门。
新北京除了公共汽车与电车,自行车一度是最普及的平民化交通工具。看那个时代的纪录片,常常拍摄上班时间北京街头的自行车潮以及透过行道树折射在自行车轮上的闪烁阳光,还有不绝于耳的自行车铃声……这是很典型的“北京的早晨”,这是很典型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当时中国有“自行车王国”之称。北京,自然属于“自行车之都”。自行车曾是其一大特风景。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由于属于战备工程,北京地铁在通车后很长时间内不对公众开放,需凭介绍信参观及乘坐。1971年1月15日公主坟至北京站段开始试运行,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1981年9月15日,
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截至现在,北京地铁已开通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4号线、8号线、10号线、13号线、机场线和八通线。地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方式。
    北京公共交通的出现始于二十世纪初,至今已有78年的发展历史。下面我们来仔细谈一下北京公交车的发展史。
车市价格
1921年北洋政府组建了北京电车公司,1924年12月18日,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投入运营,该线全长9公里,共10辆运营车。到1935年车辆已发展到96辆。1935年,当时的北平市政府设立了北平公共汽车筹备委员会,购置30辆大客车,于8月开通了第一条公共汽车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的公共汽车曾一度全部停驶,到1939年,公共汽车只有37辆。1941年发展到67辆。1942年6月电车公司日客运量达到12.9万人次,1943年,电车公司有轨电车达到144辆,运营线路7条,线路总长度46.65公里。 
1949年1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时,北京共有有轨电车103辆,运营线路7条。有公共汽车61辆,运营线路4条,公共电汽车的年客运量为2885万人次。到1956年底,公共
电汽车辆,公共汽车线路达到27条,比1949年增长5.8倍;运营线路总长为357公里,比1949年增长近10倍;年客运量达到23540万人次,比1949年增长205倍。 
从1956年第一辆无轨电车试制成功到1966年5月6日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停驶,北京公共交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从1956年至1966年底,公共汽车营业线路由27条发展到的65条,增长2.4倍;运营车数由 辆发展到1125辆,增长1.6倍;客运量达5.1亿人次,增长1.2倍。从1957年阜城门至北池子的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通车到1966年,无轨电车线路发展到15条,线路总长168公里,运营车440辆,年客运量达3.4亿人次。1958年成立北京市长途汽车公司到1959年,长途车发展到114辆,营业线路54条,年客运量969万人次。1959年,我国终于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工业。此时,北京出现了几种新型汽油公共汽车,因为是完全自行设计生产,被誉为“争气车”。 1974年,第一辆铰接式的公交车问世,马上缓解了当时北京公交拥挤的程度。
公共汽车数量逐年递增,从1966年的1123辆增加到1976年的1954辆,1984年增加到3369辆,18年共增加2244辆,平均每年增加125辆。同时,线网进一步扩大,从1965年的64条线路增加到1975年的96条,1985年增加到150条。郊区线路条数超过了市区线路,大站快
车和夜班车线路成网,实现了快慢结合,日夜衔接的交通运行体系。长途汽车从1966年开始不断发展壮大,1976年发展到364辆,增长1.6倍,1985年增加到643辆;线路发展到136条,1985年达到245条,实现了村村通车。 
为了适应北京市公共交通综合交通结构发展的新形势,1980年8月,公共交通局改为公共交通总公司。此后,北京公共交通加快了改革发展步伐,1989年组建了运、保分离的专业场,使公共电汽车运营和保修走上了专业化、区域化管理道路。
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在这期间,北京公共汽车的车辆和线路数量继续快速稳步增长,1995年末,运营车达3927辆,比1984年增加558辆,增长16.56%;运营线路246条,比1984年增加101条,增长69.66%;客运量31.1亿人次,比1984年的10.61亿人次增加2.93倍。1995年末无轨电车达到525辆。1999年,公交总公司加快推进清洁燃料工程,购置清洁燃料车2283辆,其中300辆装用美国康明斯纯天然气发动机新车已将长安街、二环主路上骨干线路的236辆柴油通道车全部替换。到2000年末,公交总公司清洁燃料车总数将达到5923辆,占全部公共汽车总数的78.9%,其中纯天然气公共汽车1300辆,北京将成为全世界使用天然气公交车最多的城市。 
acura tsx
现在北京的公交车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了,实行公交一卡通之后更让北京的公交车着实火了一把。发车间隔小,运载能力强,廉价而且四通八达的公交车早已经成为北京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在此期间,90年代的摩托车曾火爆一时,但是政府为了公共安全,限制了摩托车的数量。慢慢的摩托车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上世纪80年代末,出租车进入平民生活。尤其到了90年代初,北京人都对满大街招手即停的“面的”有亲切的记忆。“面的”以其平民彩开启了北京出租车的光荣的历史。因其大都外涂黄颜料,加上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而被老百姓戏称为“黄虫”。 这就是第一代出租车  “黄虫”。
似乎北京出租车从一开始就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90年代初大规模发展出租车的原则是“让老百姓打得起,一招手就停个三五辆车”。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当时大规模使用一种小型的面包车。10块钱10公里,不但能挤进好几个小伙子,更能放下自行车、电视机等大件物品,其多功能实在让人叹为观止,满足了当时市民的多种需求。但事物两面性这一公理,也在小面的身上得到了体现。据梁师傅介绍,当时的北京人都管这种小面的叫“黄虫”,就
因为这些车都是黄颜的,实在不雅观。好几万辆的“黄虫”穿梭在北京街头,实在是蔚为壮观的场面。这就是当时中国首都的“城市名片”。最让梁师傅印象深刻的是,“那么小的车,五、六个人都挤了进去,冬天还好,大家都暖和;夏天可就难受了,整车的不是味道。可当时大家收入还不高,都这么凑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