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拉黑”俄罗斯
作者:雷墨
来源:《华声·观察》 2018年第5期
    冷战后历任美国总统,都曾把美俄两国视为能联手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的大国。但由于美俄正滑向冷战式对抗,特朗普对俄外交的蜜月期,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最近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相互驱逐外交官的行为,在规模上创下了冷战后历史之最。甚至在冷战高潮期间,这样的规模也甚为罕见。尽管事件起因是俄前情报人员及其女儿在英国遭人下毒,但真正的看点是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较量。这两个国家“出手最重”,相互驱逐了对方60名外交官,关闭了对方一个总领馆。
    在外交层面,大规模驱逐外交官、关闭使领馆是国家间关系恶化的显性标志。
    真假暧昧
    这一切,都发生在美国有一位“亲俄”总统的背景下。2016年竞选期间,特朗普频频对俄罗斯释放善意。那时,他反对对俄经济制裁,质疑北约的存在价值,甚至认为应该承认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
    入主白宫后,虽然这些竞选语言没有变成现实政策,但他还是多次表达改善美俄关系的意愿。在外交场合,特朗普对北约盟国领导人表现得一脸怒气,对普京却看上去毕恭毕敬。特朗普对莫斯科的暧昧态度,似乎是一个谜。
    特朗普外交的基调,起初是建立在“反奥巴马”基础上的。他对俄罗斯释放善意的初始动机,某种程度上说是反对奥巴马对俄罗斯的恶意。事实上,执政一年多以来,特朗普政府对俄政策行为,在强硬程度上一点不输奥巴马。去年4月,美国导弹袭击叙利亚政府军目标;12月,特朗普批准向乌克兰提供包括反坦克导弹在内的致命武器。这些都是奥巴马政府时期未曾逾越过的政策界限。
    2016年12月,奥巴马政府以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为由,驱逐了35名俄驻美外交官。今年3月26日,特朗普政府以俄涉嫌在英国“投毒”为由,驱逐了60名俄驻美外交官,并关闭俄驻西雅图总领馆。从与美国利益关联度来看,两件事中后者远不如前者,但特朗普回应的强度却远甚于奥巴马。在某些分析人士看来,特朗普对俄罗斯下重手有刻意为之之嫌,他需要通过对俄强势来撇清自己的当选与莫斯科之间的关系。
    “通俄门”是特朗普极力躲避的一扇门。对俄干预美国大选的调查有三个执行主体,其中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调查已于今年3月23日终结,结论是没有发现特朗普竞选团队与俄罗斯有勾连的证据。但参议院与特别调查委员会的调查仍在继续,而且后者的调查对象已经扩展到特朗普家人。所以在目前这个阶段,
特朗普对俄外交的首要、同时也是最紧迫的目标,是不让“通俄门”持续发酵,以免侵蚀自己当选的合法性。
    无形之手
    “通俄门”让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暧昧态度,蒙上了一层神秘彩。但在外交操作手法上,特朗普对俄罗斯“示好”一点也不神秘。
    但与其前任不同的是,特朗普对俄外交的蜜月期,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特朗普身边有太多制约他的无形之手,让他连重启的机会都没有。被特朗普炒鱿鱼的前国务卿蒂勒森,在告别讲话中还在警告美国要提防俄罗斯。美国财长姆努钦多次警告俄罗斯不要破坏美国的稳定。3月15日,国土安全部与联邦调查局联合发布报告,详述美国遭俄网络攻击的细节。不难想象,如果想缓和美俄关系,特朗普在他的政府内部最能体会到孤独感。
    还是在3月15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俄罗斯5家实体和19名个人实施经济制裁,报复其干预美国大选和网络攻击行为。这是特朗普政府首次以干预美国大选为由,主动追加对俄经济制裁。当天,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特意发布声明,对特朗普对俄强硬的做法表示肯定。这个声明与其说是肯定,不如说是施压,提醒特朗普立场别后退。也就是说,共和党内部的政治氛围,至少对特朗普的对俄外交构成了软性约束。
    硬性的约束来自国会。去年7月底,美国国会援用《敌国贸易法》通过对俄罗斯(以及伊朗和朝鲜)的制裁法案。根据美国的政治制度,这个法案总统特朗普是无权撤销的。更为微妙的是,这是冷战后美国首次动用这个法律制裁俄罗斯,隐含的意思是,美国在官方文件上将俄罗斯定义为“敌国”。1992年叶利钦与老布什签署的《戴维营宣言》,明确美俄不视对方为“敌国”。微妙之处,折射的是美俄关系的深刻变化。
    特朗普改善美俄关系的希望之所以渺茫,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整个美国政界对俄罗斯的认知已经变得相当负面。从美国的角度看,如果说近年来的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导致俄罗斯形象恶化,那么干预美国大选的行为则让这种形象演变为“毒化”。无论是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还是2020年的大选,俄罗斯因素都会是特朗普的政治负资产。甚至,改善美俄关系也会成为主流候选人不愿触碰的政治红线。
    新冷战?
    3月31日,美国驻圣彼得堡领事馆降下星条旗,60名美国驻俄外交官收拾行囊打道回府。
特斯拉起诉特朗普政府    俄罗斯的回应看似在展现强硬,实则只是在表达情绪。关闭对美俄外交关系具有象征意义的领事馆,并不意味着莫斯科打算与华盛顿“绝交”。据美国媒体报道,在俄前双面间谍于英国遭人下毒事件曝光后,俄驻美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一直在主动寻求与美国政界人士接触。但截至美国宣布驱逐俄外交官,安东诺夫只见到了几位国会议员,而副总统彭斯、白宫办公厅主任凯利、司法部长塞申斯等政府要
员,均选择避而不见。
    安东诺夫求会见而不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俄之间的外交沟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问题。短期来看,这样的美俄首脑会晤举行的可能性并不大。或许,特朗普有学习里根总统的意图,希望重演美苏战略大交易的历史,但他并不拥有重演历史的现实条件。此外,困扰特朗普的“通俄门”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美俄关系正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冷战特点,而且这并不以特朗普的意志为转移。
    经济制裁、大规模驱逐外交官,对俄罗斯也是一种政治杀伤。因为这些外交行为,客观上在把俄罗斯塑造成国际社会的“另类”。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俄关系正在滑向冷战式对抗。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就认为,美俄关系已经陷入了冷战。他近日撰文称,美国人必须认识到防守是不够的。“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如果特朗普继续纵容俄罗斯,那么美国国会、媒体界、学术界都应该公开曝光普京的堕落统治。”
    某种程度上说,特朗普需要“拉黑”俄罗斯,才能避免自己被俄罗斯的另类形象给拖下水。
    摘编自《新晨报》2018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