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心理分析
一、拍马屁的由来
从前,塞外有个财主,买到了一匹好马,心中非常高兴。于是就请自己三个女婿来喝酒。酒过三巡,财主从马厩里牵出宝马,让三个女婿作诗来赞美这匹骏马。
三个女婿为了讨好老丈人的欢心,纷纷搜肠刮肚,寻觅佳句。
不一会,大女婿走上前来朗声道:“水面置金针,丈人骑马到阴山。来去数百里,金针尚未沉。”财主听了连连称好。
二女婿不急不忙,一字一句的念道:“火上放鹅毛,丈人骑马到余姚,来去数千里,鹅毛未被燎。”财主听罢大喜。
这时候轮到三女婿了,三女婿天资愚钝,急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双手在宝马的屁股上只拍,宝马被拍得不耐烦了,放了个屁。三女婿灵机一动:“马儿放个屁,丈人骑马去会稽,来去数万里,屁门还未闭。”老财主听了哭笑不得。
拍马屁”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可见,“拍马屁”是一种风俗,并无贬义。
然而趋炎附势者看到权贵策马而来,不管其马优劣如何,便争着拍马屁股恭维一番:“大人的好马,大人的好马!”于是“拍马屁”成了巴结讨好、阿谀奉承的同义词,贬义彩甚浓。
有人编了本书,叫《马屁大观》。选注者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诸子、笔记小说等近百部古籍中选取关于“拍马屁”的材料数百则,集“拍马屁”之大成。“拍马屁”拍到什么地步呢?读来令人恶心。北齐时,成武帝的宠臣和士开得了伤寒,医生告诉他应服“黄龙汤”。此汤何物?大粪是也。和大人面露难,当时正巧有一文人在场,便自告奋勇地说:“大人,此物甚易服,让在下先为您尝尝。”说完,一饮而尽。
不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擅长“拍马屁”,老外也爱“拍马屁”。英国有位叫施滕格尔的专家,就著书传授拍马秘诀:要隐约含蓄和恰到好处。真是经验之谈,因为中国早就有句俗语叫“马屁拍在马腿上”。讨好人不到位,反而没有落好。
千万别以为只有小人物会“拍马屁”,施滕格尔说,当代政界领袖精通此道者亦大有其人。举的例子是英国首相布莱尔访问华盛顿,初会布什,事后布莱尔说:“他确实令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还形容布什“很能干”、“很聪明”。
有人说,中国人的“拍马屁”跟上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习语
apple-polish(擦苹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百六十行,如今又添了一行。哪一行?拍马屁。据说在日本东京,有两个年轻人把为别人提供奉承服务变成了职业,说白了,不就是靠“拍马屁”为生?而且他们的生意越做越火,因为天下就有这样的人,他们说:“虽然听几句恭维话要交钱,但我仍然很高兴。”
二、心理分析
恰到好处“拍马屁”是种心理技术,也是心理需求。
“拍马屁”一词本来是描述一个关于养马的规律。马在受到臀部的抚摸之后,就会放松下来,比较驯服。后来用来指人际行为,则成了贬义的词汇了,指“迷惑;使胡涂;过度体贴;过分表面化的赞扬”。就有点类似于麻醉效果,起目的是使对方在迷糊之中忽视对事实的考究。
人们对“拍马屁”的感情一直很微妙。这种特意的行为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策略,也是社会文化现象的浓缩,极具普遍性!但过犹不及,任何马屁都要把握好“度”。如果是肤浅的、没有艺术含量的、表演痕迹过重的马屁,反而起到反效果。在职场的上班族,都会在人际关系上犯难,对待领导的态度,在分寸上很难把握。对领导敬而远之,会被人认为是菜鸟;和领导走得过近的话,可能被认为是“马屁精”。所以《马屁微博教程》通过一种非直接的方式,或戏谑或不着痕迹地与老板或上司建立了良性的沟通和接触。
客观而论,“拍马屁”有市场,是因为有需求。“拍马屁”其实是人际交往中有效的对话方式。“拍马屁”行为的受益者不仅有被拍的一方(心理满足感),也有拍的一方(情感投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寻求亲密感是人的本能心理需求,适当的赞美可使他人的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专家认为,恰到好处的“马屁”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领导的尊重。对领导的赞美,其实是对他某些行为的一种鼓励。在职场上这也是一种能
力,它起到的另外一种作用就是管理上级。但前提条件是,管理者对人有很好的判断能力,能够清楚拍马屁者的真正动机。
心理专家分析,热衷于对老板拍马屁,其实是一种补偿行为。其大多是在婴幼儿和童年时期严重缺乏母爱和父爱,缺乏安全感。小时侯缺乏的东西,成年后会去寻补偿,有些人就会形成过度的替代性补偿。如果不能从父母、丈夫或妻子、好友那里得到补偿,就会转向其他途径。老板代表着权力,是早年父母权威的化身,讨好老板实际是在寻求早年父母之爱的补偿。这样做会让他们寻求被关注、被重视、被肯定的期望有了实现的机会,会让他们感到安心和踏实。
Psycofe心理提示:“拍马屁”这件事听上去虽然不那么体面,实际上却是建立职场沟通渠道的有效方式之一。抛开对马屁的成见,无论是上司、平级还是下属,试着去赞美对方,你的职场人际关系或许就此会变得很轻松。从这个角度来讲,拍马屁实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激励技巧。
三、拍马屁的误区
1)拍马屁不道德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把拍马屁和有效沟通混为一谈,造成职场人士普遍的沟通能力
下降。如果有人与领导关系亲近,甚至前脚走进上司的办公室,后面就有一些同事挤眉弄眼,露出鄙视的神情。久而久之,似乎远离上司,孤立上司,就是自己“无欲则刚”的道德表现。由于每个人都担心遭遇道德质疑,结果上下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仅严重降低了沟通效率,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也逐渐形成了压抑、沉闷的腐朽氛围,企业内部难以创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文化,自然就很难团结一致,高效成长。
我们不能够对拍马屁过于敏感,以至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将拍马屁当作是一种正常的交流沟通方式来对待,摆脱那些陈腐过时的道德枷锁。现代职场很多事情确实很无奈,领导掌握着你的加薪、晋升、培训、重用等方面的诸多生杀大权,“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大家都在职场打拼,都不容易,为了多加点薪水,晋升得快一点,你给自己的上司说几句好听的话,这有什么错?如果你是上司,你会希望你的下属整天对自己风言风语,让自己难堪吗?你会喜欢和重用那些在自己面前不理不睬、趾高气扬的下属吗?
2)拍马屁是巴解领导
我接到过这样一封邮件,大意是说:今年八月份,我们部门分来了一个新同事小赵,这个小赵年轻漂亮,嘴也太甜,年纪轻轻就知道巴结领导,部门的很多同事都说她简直就是个马屁精。你看,每天她一看见上司进门,就大声问:“经理好!”不是擦桌子,就是拖地板。有时上司穿了件新衣服,她就赶忙恭维说:“您穿这件衣服真精神!”;上司刚刚变了一下发型,她马上又又惊又喜地夸奖说:“哎呀,这个发型把您趁得年轻了很多!”结果,她的这些话把我们部门年近五十的女上司哄得飘飘然。部门例会上,上司总是表扬她进步快,甚至还
把明年到总公司培训的唯一名额给了她,这让我们很多老员工都很看不惯。宋老师您说,我应该怎样和这样的人相处呢?
可以看出,这位朋友烦恼困惑的原因是由于对拍马屁天生的厌恶与误解造成的。领导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需要别人的认可与赞美。在一个公司里,下属拍上司的马屁,也确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就像邻里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见面之后,互相夸奖对方的衣服、身体、年龄、发型、孩子一样,为了大家都有一个好心情,赞美一下对方有什么不好呢?
再说了,拍马屁并不是下属对上司讨好的专利,在领导学里面,专门有一章领导技巧叫做“激励”,其实,恰当的激励下属,也正是高超的拍马智慧,就是上司拍下属的马屁。上司通过认
可、表扬、赞美、小恩小惠等,拍拍下属的马屁股,让下属感到很舒服,这样,下属干活就会更卖力,跑得更快,干得更欢。
由此看来,上下之间自然得体地拍来拍去,就“合拍”了,“合拍”关系自然就和谐了,和谐就会产生凝聚力和生产力。所以,无论是对于上司还是对于下属,拍马屁都是一种低成本的人际关系投资,是每一个职场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场智慧。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批判它、讨厌它、鄙视它,而应该是怎样去学习它、实践它、提升它。
3)马屁精都是没有能力的人
男子为面子买宝马此言差矣。真正的“马屁精”不叫“马屁精”,而是叫做“高情商”、“会办事”、“好人缘”。在中国,能力和本事的定义是不同的,能力是指一个人的专业技巧、技能,会做事;本事则是指一个人不仅会做事,还会做人的能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