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
一、本土汽车零部件行业概述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按照汽车工业协会的阶段分类方法,我国汽车零部件大致经历以下发展阶段:
1、起步阶段:1953-1978年左右,特点是低水平建设,基本为卡车配套。主要事件为一汽、二汽的建设。
2、成长阶段:1978-1992年,这一阶段,技术含量上升,开始为轿车配套。上汽、一汽、二汽、等轿车生产开始起步。
3、壮大阶段:1992-2000年,阶段特点是外商投资加大,国产化率提升,国家出台汽车产业政策,民营资本扩张。
4、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5年,汽车产业整体水平提高,出口增长,发展全球采购,特点是汽车产量井喷发展,新产业政策出台,全球采购瞄准中国,中国开始出口。
主要产业集中在上海、浙江、山东、江苏、湖北、广东和吉林等地区,依托于大型汽车自造集团,7个省市共占73%的市场份额。
各省市汽车零部件销售比例、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零部件工业的水平关系着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进入20世纪90年代,汽车工业发展的重心已转移到汽车零部件业,零部件厂的地位不断加强,一些大型零部件厂已处于和汽车整车厂同等的地位。纵观各经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无不以其雄厚的零部件工业为基础,一些后进国家汽车工业的兴起也是从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起步的,没有强大的零部件工业作基础,汽车工业只能是空中楼阁。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是随着整车企业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在初期的起步阶段以国内整车配套带动零部件发展,部分零部件实行国外
采购,发展到现在实行国内、国际的配套配件市场联动发展,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逐步分离、独立经营。零部件企业按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原则进行大调整,汽车的零部件也由开始的质量差、价格高,技术含量和生产水平低,规模小,重复建设严重等发展到逐步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适应模块化、系统化、电子化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一定规模、生产集中、有规模效益和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产业。
  根据"2004—200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年度报告”统计,2004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总额比2003年增加了93.04%,创历史新高。进口额为62.64亿美元,同比增长111.71%,进口额大于出口额,贸易逆差达到10多亿美元。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来华投资建厂或与国内零部件厂进行技术合作,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大约有5000多家,其中有1200家是外商投资企业,同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致零部件竞争主体的变化:民营资本已经成为国内零部件行业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合资企业的蓬勃兴起给国内零部件行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国外独资企业正在成为国内零部件行业的主力军。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对零部件企业引导,国际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和跨国汽车企业在中国采购的不断增加,给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入世5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虽然不像整车那样引人注目,但实际上,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不逊于整车市场。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及低廉的制造成本正吸引引着跨国零部件巨头进驻中国,从全球范围来看,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为1:1.7。2004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已达440亿元,2005年
底达到5000亿,到2010年达到7000亿左右。未来5-10年,中国将不仅为国内汽车企业提供配套,而且还将全球汽车企业输送零部件,中国将成为跨国公司的零部件加工地。目前,70%以上的跨国零部件巨头都已进军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在夹缝中寻求发展壮大的途径。
在全国50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目前已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5,销售收入2005年占到42%,在轿车零部件市场份额已经占80%以上,在汽车电子和关键零部件等高科技领域,外资甚至占了90%的市场份额。前100家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占40家,收入总计599亿元,占100家的30%;私营及集体企业13家,收入总计301亿元,占100家的15%。最大的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2004年实现销售入208亿,进入100
家最后一名企业的销售收入是5.14亿元,规模相差悬殊。
(二)当前本土零部件业的特点:
1、定位在商用车市场:
国外汽车零部件在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领域内的表现不大相同:中国市场对乘用车零部件的定位就是品质优、技术含量高、价格高,而这一定位正好与国外汽车零部件的特点吻合,因此国外汽车零部件自然在中国乘用车领域确立竞争优势;相反,由于商用车在中国主要承担生产的角,购买方追求低价位,
而进口汽车零部件成本明显高于本土零部件,因此,国外商用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很难占有一席之地。简单地说,近几年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在乘用车领域主要由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占主导地位,商用车领域则是本土企业的市场。同时,商用车产品的升级换代已成为当前大趋势,这就为国外商用车零部件体系进入中国带来良好机遇。
目前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主要特是:有一部分是由商用车生产带动发展起来的,但是这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并不能向整车企业提高高端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只是定位在某方面产品;有一部分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是为国内的跨国公司做配套的,但他们也不是一级配套供应商;还有像万向集团这样虽已加入到全球配套体系中,但依然不是高端配套供应商;而大多的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是在为国内及国外做售后市场。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是缺少强大的开发能力,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少企业纯属原料加工企业,很少有自主研发能力。结果是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只要挤在投入比较低的商用车这个战场互相竞争,争相压价,产品质量迅速下滑,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难以自拔。
2、产品单一,规模偏小:
企业产品单一,规模偏小是中国零部件业的另一特点。同时产量低,生产成本高,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本土零部件企业分散发展、条块分割的现象相当严重。这种低层次的专业化缺乏抗风险能力,难以应对市场变化。长期以来,中国零部件产业一直依赖载货汽车生存与发展。近年来,中国汽
汽车零部件行业车工业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轿车产量的快速增长,而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轿车配套能力低,难以与跨国巨头一争高低,难以打破合资整车厂既有的封闭利益体系。
目前国内定点零部件生产厂家为2000多家,而实际上进行零部件生产的企业却超过了5000多家。这些企业规模很小,其中约98%以上的企业销售额在5亿元以下,而年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00家左右,50万元以下的却高达2700家。由于没有形成规模,生产成本就会过高,零部件企业的效益自然上不去。
中外零部件企业2004年对比
3、低附加值出口
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还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为主、以原材料消耗型为主、以售后服务市场为主、以个体寻定单为主。2005年,我国各类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总计118.5亿美圆,比往年增长了58%,共向世界195个国家出口汽车零部件,遍布世界六大洲。中国零部件出口规模已经很大了,但是真正能够把自主品牌给国外企业直接配套的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采用贴牌生产,就是自己生产的出的零配件,拿给配套商,再贴配套商的商标来给整车厂配套,只赚取很少比例的利润。
出口大多属于科技含量较低的低端产品,主要依靠低价格竞争优势进入国际市场。以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以原料消耗型产品为主、以售后市场为主,单兵作战的散乱格局,过多低挡产品出口和自相倾轧的价格战可能导致反倾销后果,可能演变成明日的另一个纺织品问题。
未来零部件企业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售后服务件向OEM件的转变,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从散乱状出口向有序化管理的转变。
4、合资
1995年前后,博世、电装、德尔福、伟世通、法雷奥等外资零件企
业纷纷进入中国,成立合资本企业。现在,不少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已经走过了10年的里程。可以这样说,没有合资企业,中国零部件业现在仍然没有发展起来,有了合资企业,中国零部件业的未来也不属于本土企业。
(三)行业发展形势
从2002年开始,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发展令世界注目。2006年,国内的汽车产量达到728万辆,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增幅为
27.5%,国内外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正步入结构调整期,产业总体走势趋稳,阶段性的快速增长将让位于长期稳定增长。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汽车产业的增幅将保持在10%到15%左右,轿车的增长速度将高于平均增长速度,增幅将达到20%左右,到2010年,国内汽车产量达到1000万辆,在未来5~10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增长最快的国际汽车市场,也将成为全球零部件基地。
1.零部件开始净出口,外资是主导
2005年全国企业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3753亿元,比上年增长
20.2%。2005年汽车零部件出口达118.5亿美元,增长58%,第一次超过进口额,国内生产的产品将近1/
4用于出口,同年进口92.3亿美圆,增长7.8%,相对较缓。从进出口净额看,2005年为正数,说明我国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出口总额50%以上并不是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而是那些跨国汽车零部件商的在华企业。这些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利用中国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实现了其全球利润的再增长。
到2010年,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将达到1.2万亿美圆,汽车业巨头到2007年前在低成本国家的零部件采购额将达到500亿美圆,其中70%将瞄准中国。由此可以看出汽车零部件将是未来我国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2005年,各类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为118.5%亿美圆,比往年增长了58%,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占中国汽车产品出口总金额的82%。但是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量非常少。国内目前的电控汽车零部件,如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等,其中核心部件均由国外独资或合资公司制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向商务部建议,到2010年时的汽车零部件出口目标为350-400亿美圆(以2004年发动机和零部件出口额61.3亿美圆为基数,按每年35%的递增率简单计算,到2010年时的总出口额将达到400亿美圆)。如果按照这一速率递增,到2008年以后的出口增量将会很大,每年将形成100亿美圆的新增量。届时,我们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必须以全面进入全球采购体系和稳定的OEM市场为依托才能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按照商务部确定下来的出口目标,组织行业编制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