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为加强秦朝中央与北疆边陲的联系,蒙恬奉命修筑了一条被后人称之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这一“公路”是指( )
A.长城 B.直道
C.灵渠 D.五尺道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秦朝中央与北疆边陲的联系,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令蒙恬开始修筑一条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直达九原,被后人称为我国最早的“高速公路”,故B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高速公路”的要求,故排除;五尺道是在南方,故排除D项。
2.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可知,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是为了保证公文和书信及时而准确地传达,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治现象不是经济交流,A项错误;C项不是目的而是结果,故错误;D项是完善邮驿制度的措施,不是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目的,故错误。
3.据《元史》所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 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 )
A.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
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C.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
D.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驿传制度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政令畅通、军情的及时通报,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故B项正确。先秦时期已有驿传制度,故A项错误;题干现象有利于民族交流,故C项错误;题干并未强调交通工具的进步,而是强调交通系统对于国家管理的积极作用,故D项错误。
4.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 )
长城 | 大运河 |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
A.抵御了匈奴袭扰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有利于巩固统一
答案 D
解析 修筑长城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故D项正确。
A.新航路的开辟 B.汽船的应用
C.蒸汽机车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应用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它已经取代了帆船时代的航线”可知应该为汽船的应用,故B项正确。能取代帆船的是在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汽船,而新航路开辟早于此,故A项错误;蒸汽机车是火车,故C项错误;内燃机取代蒸汽机,而不是帆船,故D项错误。
A.紫光阁铁路 B.唐胥铁路
C.吴淞铁路 D.京张铁路
答案 D
解析 京张铁路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铁路,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故D项正确。紫光阁铁路是从北京的中海到北海的中国第一条皇家专用铁路,并不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故A项错误;唐胥铁路虽然是中国第一条铁路,但它是在英国人的帮助下修建的,并不是中国人自主修筑的,故B项错误;吴淞铁路是英国在上海地区修建的铁路,不是中国人自主修筑的,故C项错误。
7.下面是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该漫画 ( )
A.表达了向西方学习的愿望
B.庆祝中国跨入铁路时代
C.揭露了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
D.反映了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答案 C
解析 由漫画中火车的形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揭露了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故C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对列强侵略中国的讽刺,不是表达向西方学习的愿望,故排除A项;中国在1909年之前就修筑了铁路,故排除B项;漫画反映的是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而不是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故排除D项。
8.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表,反映了近代上海交通业的变迁。据此可推出的结论是( )
单位:人/天
年份 | 人力车 | 马车 | 轿子 | 马 | 脚踏车 | 公共 汽车 | 有轨 电车 | |
1889年 | 6 98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1926年 | 14 600 | 0 | 0 | 0 | 3 459 | 3 764 | 172 | 922 |
A.近代上海交通的变迁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B.上海的自然力交通已被机械力交通所取代
C.人们在上海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是汽车
D.人力车的大量存在阻碍公共交通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1926年马车、轿子、马在上海外白渡桥使用情况为0,而脚踏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使用率上升,另外,人力车使用频率大增,体现了我国近代社会农耕文明受到工业文明冲击的现状,故A项正确。人力车不属于机械力,而且此类车使用率较高,汽车画报故排除B项;汽车使用率上升,但使用率不是最高,可见并非出行首选,故排除C项;公共交通发展慢与人力车的大量存在关联性不大,故排除D项。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城市郊区出现了大量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后来,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
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C.房地产企业无序盲目扩张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
答案 B
解析 高速公路的修建和汽车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由城市中心去往郊区,这是城郊出现购物中心的直接原因,B项正确。
10.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48千米)——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
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女演员1830年搭乘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48千米)……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的新式交通工具是蒸汽机车,故B项正确;帆船不是新式交通工具,故A项错误;飞机发明是在1903年,故C项错误;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D项错误。
11.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建立生产流水线,12小时28分钟组装一辆汽车。1925年,福特一天能造出9 109辆T型车,创造平均10秒1辆的世界纪录。这表明( )
A.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
B.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
C.生产流水线的出现导致了垄断的产生
D.美国成为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组装一辆汽车需要的时间不断缩短,从12小时28分钟缩短为10秒钟,体现了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而这一切都是技术革命促进的,故B项正确。
12.下面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它们的发明者分别是( )
A.爱迪生和爱因斯坦
B.瓦特和爱迪生
C.斯蒂芬森和莱特兄弟
D.福特和哈格里夫斯
答案 C
解析 世界上第一列火车的发明者是英国人斯蒂芬森,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是美国人莱特兄弟,
故C项正确。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 )
A.公路运输 B.内河航运
C.航空运输 D.远洋运输
答案 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放宽并最终取消了这些限制,乘飞机出行的人越来越多,航线和航班也不断增加,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所以众多交通工具中发展最快的是航空运输,故C项正确。公路运输、内河航运和远洋运输都没有航空事业发展迅速,故A、B、D三项错误。
14.曾经作为中国人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在汽车、摩托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几乎失去立足之地。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它又在呼唤环保健康的人中再度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说明 ( )
A.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变慢
B.自行车具有便捷的特点
C.中国人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答案 D
解析 自行车出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可以锻炼身体,因此自行车在呼唤环保、健康的人中再度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说明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故D项正确。中国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故排除A项;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15.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可知,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和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②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材料与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无关,①错误,A、B两项排除;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③错误,C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题2小题,16题25分,17题15分,共40分)
16.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的交通建设,在道路和河渠方面,以及馆舍邮驿,都很注意。道路之开辟者,有驰道,通西南夷道,通南越道,褒斜道,回中道,子午道,飞狐道,马援所刊道和峤(高而尖的山)道。尤其秦之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上海开埠前后,盛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独轮车和轿子,这两种交通工具是中国传统式的,为中国所独有。当时的官吏、商人与小康市民,均乘坐轿子。租界开辟后,周围相继建成一些工厂,男女工都有。一些女工为了去较远的纺织厂上班,往往相约合坐独轮车前往,并且渐成风气。19世纪50年代,上海租界外国侨民逐渐增多,式样洋派的西式马车应运而生,有双轮、四轮者,有一马、双马者,其式随意构造,宜晴宜雨。1874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引进了黄包车,从租界当局取得了营业执照,最多时达到五六万辆。1901年,一位叫李恩时的匈牙利人带了两辆汽车登陆上海,从那时起,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汽车落户上海后,发展极为迅速。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意味着上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新与旧、快与慢,并驾齐驱,蔚为大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