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长城华冠汽车为例,从新能源汽车行业战略发展角度出发,对我国新能源利用和发展进行研究。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从短期看,可作为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动力,但从长期看,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发展也伴随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的成长。基于新能源汽车与国内经济相辅相成这一特性,从战略高度出发构造对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布局相关的分析框架,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提升提出进一步完善意见。
标签: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新能源汽车
一、引言
由于国内外产生的诸多影响,许多企业相继投身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然而企业发展层次化明显,发展速度不一致,存在较多问题。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存在的风险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本文将以长城华冠新能源汽车公司研究对象,把战略布局作为基础,运用哈佛分析框架从战略、财务、前景三方面为经营者提供较为完整的战略分析,避免出现因财务分析不完善,导致的战略布局失误。
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项符合中国国情的举措,它的发展不仅仅能够改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的问题,还将作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建立新型产业的重要突破措施,同时其发展还可拉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基于此,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新能源汽车经营效率进行分析,将有利于对其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二、案例介绍
将纯电动汽车归入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研究已经被确定划入到我国“十二五”规划项目中的重要发展项目当中。为促使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速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速度的加速,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正在积极展开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
长城华冠作为我国本土品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的升温,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而长城华冠原本只专注于汽车设计,在这股大潮下,2015年8月末长城华冠正式宣布进军新三板。长城华冠以现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成就最大的特斯拉为原型进行新能源汽车的建造,并且推出了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辆纯电动式跑车。通过众多研究,长城华冠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潜力性支柱行业,同时也会是其进军到新三板的主要筹码之一。虽然其有数年汽车设计与各大企业合作的经历,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上的发展同其他国际上
大型整车公制造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行业发展上存在巨大差距的,其有悠久的历史积累基础。而长城华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主要在国内展开,它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不乏存在一些国内政策支持因素,想要对外发展仍存一定劣势,因此本文基于财务角度对长城华冠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战略发展展开更为具体的分析。
三、案例分析
长城华冠最早以汽车设计出名,然而并没有真正进入到汽车市场,但长城华冠从2007年就开始尝试自主研发纯电动汽车,由于从事多年汽车设计工作,起点较其他新晋新能源汽车企业更高。总言之,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于长城华冠有机遇,但是存在的风险也很大。
(一)优势与机会
1.有与许多国外合作设计新能源汽车的机会,能够通过借鉴国外的经营,通过交流明白自己弱势,加以改善。
2.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十分重视,陆续发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拉动新能源汽车前行。
3.就其本身而言,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旗下有许多设计、制造型人才,在成本与研发上占有优势,有利于公司自身品牌的推广和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张。
4.钢石、铁矿石等汽车制造材料的价格下跌,降低了汽车制造成本,加强了其产品竞争力,能够借此得到进一步推广。
(二)风险
1.同国外新能源汽车老牌相比,长城华冠作为新晋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还有一定欠缺。投资力度不如国外老牌企业大。
2.长城华冠在市场销售布局上十分不均匀,北方相比于南方的销售渠道更多,宣传力度也很大,销售前景也更好。
3.长城华冠销售模式过于单一,平台推广力度不大。缺乏一个逐步推进的层次性战略目标。
4.当前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大,汽车制造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很大,人们对新科技制造下的汽车认可程度低,难于进行推广。
因此,不可忽视长城华冠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发展上存在的挑战与危机。
(三)问题与战略措施
从整个行业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起步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早的,但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研究从“九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经历了四个规划时期的,经过这十几年的研究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体系,同时也开始了产业化的发展。但是从整个世界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出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还很长,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需要不断的提升完善。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行业发展战略安排布置上不够明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是其单个行业的发展,它与国民经济、社会结构改革都有密切联系,同时也是解决资源与环境污染的关键步骤,虽然我国出台了不少政策性的方针政策,涉及一些短期的目标,但这些政策都没达到一个战略性的高度,仍然缺乏一个整体性的产业规划。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势必会导致发展的分散化,从而致使整个产业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安排。
2.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配套体系不完善。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就需要一个公用的基础充电设施,能够满足新能汽车使用者随时随地的充电需求,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是公用型基础充电设施发展缓慢,就连新能源汽车推广较为领先的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发展都与计划目标差距很大。
3.缺乏自身对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技术性认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方面仍存诸多劣势,与国际制造水准的差距还很大,没有拥有一个自主创建的创新点。目前依然处于一个改进式的技术创新,因此在技术的创新上面還有待提高。
结合长城华冠和整个行业都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战略措施:1.明确自身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定位。准确出市场发展突破口,结合技术和成本两方面因素,以确定出需要重点发展的适合车型。
2.当务之急就是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脚步,扩建完善相关配套充电站建设。除此之外,还可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保险、售后服务或是其他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关联的现代汽车服务业。
3.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目前我们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不论是在速度
还是耐用程度方面,传统汽车都体现出绝对的优势,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只适用于短距离的行驶。因此应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例如从汽车部件出发,与整个汽车结合考虑,推动产业链的进行。
通过以战略方面的角度对长城华冠及其所在整个产业进行分析之后分析,可以发现长城华冠在内的多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和国外新能源汽车企业相比,在投资以及产品研发力度方面较弱,同时政府的优惠政策还不是很全面,各企业对于自身的汽车市场的定位也十分不明确。但是其在国内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而且配合国家扶持政策的帮助,行业总体的成长前景十分广阔。
(四)前景分析
结合前面所做的战略分析,我们可知,长城华冠无论是从资金还是在自身汽车制造方面都存在自己的优势,长城华冠收购了宙庆(最早从事交通制造的企业),同时还和丰田、一汽、本田、北汽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有过合作,在众多优势作用下长城华冠公司在汽车设计服务领域的优势是巨大的,就拿汽车制造来说,长城华冠就比一般的企业占据优势,因为它有自己的设计制造团队,对汽车制造有着多年的丰富经验,相比其他企业在汽车制造上需要花
费的精力更少,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汽车产品的市场推广上,同时在汽车制造上所耗费的成本也更低。毕竟长城华冠拥有多年汽车设计及工程领域的从业经验,拥有完整的整车研发制造的所有流程规划,因此在产业布局方面的战略也越来越清晰,虽然目前来看长城华冠的收益不高,但从长远看,其还是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的。而且根据前面的表格分析得出长城华冠在短期的负债能力较好,说明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流动性资金,能够应对许多临时性资金短缺情况。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在发展上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时通过数据的分析,可知新能源汽车行业良好的收益前景。而且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能源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新能源行业的出现可以说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国人口众多,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汽车成为最普通的出行代步工具,因而未来汽车产业必将是一个助力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增速点,将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虽然从目前看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间,传统的燃油汽车在我们的汽车发展中仍旧会是主流,但不能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所蕴含的巨大力量,以及其拥有的能够世界格局的能力。应该抓紧时机,加大研发力度,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空间广阔的有利背景下,在维持国内发展基础下,扩大国外市场的发展。
四、结论
本文以战略研究为出发点,分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现在所存在的政策和设施建设上的不足,同时提出了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应该采取的政策调整、扩大扶持力度或是加快配套充电桩建设的改进意见,从行业前景角度看,虽然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内部存在诸多例如资金不足,投资力度不大,发展不协调等对于战略发展不利的风险,但是不可否认能够从中获得的收益也很丰厚,发展空间很大。同时对于政府而言,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效益是无限的,对于如何把握好这次难得的机会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各级政府应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努力提高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妥善的将更多的资本分配到新能源汽车市场上,鼓励消费者进行购买新能源汽车,帮助新能源汽车走向更为宽广国际大平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扶持政策上面,每个国家都有独有的特点,每一个政策都有不同的扶持对象及驱动因素,我国可以多多借鉴一些国外的制造独特思想,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扶持政策。从新能源汽车推广角度来看,政府应该大力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从多角度进行公共基础充电设施的开发,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创新我们的商业推广模式,扩大私人新能源汽车的拥有量,适当的做出一些补贴,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新能源汽车对于汽车工业实现跨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意味着汽车动力系统变革的开始。
参考文献
长城汽车公司[1]丁芸,张天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效应研究[J].税务研究,2014,335:16-20.
[2]邓立治,刘建锋.美日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比较及启示[J].技术经济管理与研究,2014,6:77-82.
[3]郭四代,陈刚,杜念霜.我国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企业战略,2012,381(5):35-37.
[4]何小倩.基于Z值模型的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分析[J].时代金融,2016,5(下):196-200.
[5]賈明明.新能源经济前景[EB/OL].[2016].经济丛论:http//cnki.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