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行车作为一项颇富创意的机械发明,是中国最为常见的交通代步工具。它是19世纪60年由欧洲传入中国的西洋舶来器物,迄今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本文拟在“西物东渐”历史大视野下,以文化史视角来探索自行车开始从西方传入,到成为“自行车王国”,最后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自行车开始以“共享”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在此过程中揭示出自行车在中国百余年的发展是如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自行车;中国;发展
一、引言
中国曾被誉为“自行车王国”,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农村,自行车无处不在。自行车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代人对自行车都有一段独有的记忆。曾有一幅画面被国内外媒体报道,在那高悬着画像的天安门广场前,上下班峰高期间,长安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骑着自行车的人们拥满整条马路,形成叹为观止的自行车车流。“它不仅是一种便利、经济的交通工具,也是国家日用民生和社会风尚的一个缩影。”回溯历史,19世纪60年代,
自行车从欧洲传入中国,刚进入中国时自行车被贴上“西洋”的标签,人们将它视为从西方来的新奇洋物件。那时自行车数量很少,基本上是进口而来,加上通商贸易限制,只能在上海、广州、天津等通商口岸,以及北京这种繁华的大都市才能见到。20世纪一二十年代之后,上海、天津两地通过从国外进口自行车部件,同时少量仿制生产零配件,整车组装好后进行售卖,自行车在中国自主生产逐渐萌芽。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车进入全部国产化阶段,并形成了永久、凤凰、飞鸽三大自行车品牌。到了80年代,自行车在在中国进入全盛时代,那时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进入新世纪,由于石油的广泛运用和机械生产的发展,汽车逐步代替自行车成为人们常用的交通代步工具,但是由于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自行车进入“共享”时代,骑共享单车成为人们绿出行,环保节能的交通方式。时至今日,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出口国、生产国和保有国,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二、自行车的传入与普及
自行车的发明距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从西方传入中国也有了百余年。
1868年中国上海街头第一次出现了自行车,因为当时非常少见,引起人们强烈好奇和关注。
当时报纸记载:“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于前,一轮于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又一种人如踹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力走路,不独一人见之,想见之者多矣。”可从报纸所记载的内容看出,当时的自行车已有两种车型。自行车刚传入中国时,被人们视为一件新奇的西洋物件,但是当时车辆的数量很少,骑行车多为外国人,能够亲身体验骑行的国人更少,所以自行车在引入之初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直到“1897年,上海租界内接连发生两个爆炸性的新闻事件,激起中国人对试骑自行车的莫大兴趣。”其一为庆祝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登基60周年,在上海公祖界西人隆重举办了一场自行车比赛。《点石斋画报》记载:“各西商喜脚踏车之多,而乘坐者之众也,于是豪情霞奔,逸兴云骞,共集于泥城桥迤西之赛马场车则钢丝如雪轮则机括维灵,一升一降,不疾不徐,如鹘之飞,如鹰之隼,瞬息数里,操纵在两足之间,而东洋车不能方斯迅疾,马车亦无此轻扬。”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日比赛的场景。其二为3名年轻的英国人从伦敦出发,骑自行车环游世界到达上海。他们三人从地球的西方到东边,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520多天后,最终与1897年12月22日抵达上海。在他们到达上海后,一大批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骑几百辆自行车蜂拥出城迎接,不少华人也前往观看,场面十分壮观。上述的两件事,为自行车做足了宣传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国人对自行车的关注和好奇。
到了19世纪末,自行车的流行更加广泛,除上海外国内许多大城市几乎都出现了自行车。随着自行车的广泛流行,其省力、便捷、快速等特点颇为国人称赞,1909年《天津教育官报》刊载了一篇为《说脚踏车》的短文,该文描述了当时人们对自行车的看法和感受。第一,自行车“不用电线,不需铁轨,无人挽之,无牛马牵之”,而且行使速度非常之快。第二,自行车“体小而灵”,“仅以两足之力”就能行使,非常的方便灵巧。自行车因此特点,便于穿梭在大街小巷,为此1911年上海邮政局从英国购入了100辆自行车,将其用于邮递员投递快递。这是自行车第一次作为一种实用的交通工作投入公用,说明国人越来越接受和认可自行车,也标志着自行车更加普及与大众化。随着自行车的改进与人们骑行技术的提高,众多机关例如报局、电话公司、公用局、警察局等,为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纷纷为行政公务的职员配备自行车。至20世纪20、30年代后,自行不再为外国人或者家境富裕的国人所拥有,逐渐成为中层阶级的代步工具,自行车消费人也逐渐扩展到职员和学生。
三、民族自行车业的兴起
由于自行车的普及,人们对其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国人开始设立自己的工厂,仿制生产自行车。1924年上海同昌车行通过聘请英国伯明翰自行车厂商,对自行采购的国外自行车机件进
行装备,制成了同昌飞马牌自行车,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国产自行车。之后,润大车行进一步发展,自制生产出部分零部件,再加上进口零部件组装成“飞龙”牌自行车。随后,众多车行纷纷生产出国产自行车,民族自行车行业开始兴起。在此过程中,自行车零配件制造厂和商办工厂也逐步创办。到1930年,可以自制生产自行车配件16种左右,其中包括自行车的主要部件,可以组装十多种牌号的自行车。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摆脱了全部依靠进口,而进入了能独立制造自行车的民族工业时代。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的原因,国际上的汽油供给大幅减少,加之国内交通线的毁坏,严重影响了汽车的使用,这时自行车则成为当时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自行车不需任何能源就可通行无阻,轻巧方便的优势在战争时期显露无遗。不仅如此,自行车可以驮物的运输功能此时也被开发出来,因战争期间上海与郊区遭受封锁,各地单帮商贩都是依赖自行车以运输物资,自行车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同时,因英国、德国等自行车出口国为战争所累,无力大量生产自行车,导致原自行车第一出口国英国出口数量锐减,德国更为严重,几乎停止了对中国自行车的出口。此时,中国民族自行车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于日本竞争后,中国民族自行车业取得胜利,先后创建了亚同机器制造厂、国华制车厂、协建车垫厂等二十多家车行,民族自行车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四、中国成为“自行车王国”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对自行车行业进行接管,原属于私营和外资的自行车生产企业全部化为国有。此后,上海制车场成立,并将其产品品牌确定为熊猫牌。品牌图案中的熊猫站在地球最北端,北极熊象征着苏联具有浓厚的政治彩,后被人们以其谐音改名为永久。1950年,天津自行车厂实现了全面国产,将生产出了一批自行车命名为飞鸽牌,寓意该品牌的自行车如鸽子一样轻快、漂亮。在“一五计划”的指导下,为实现自行车生产由分散协作生产转变为集中全能生产,国家对沈阳、天津、上海的自行车厂进行重组。在此背景下,1958年,上海267个自行车小厂进行合并,成立了上海自行车三厂,“生产”和“新华”成为其品牌商标,为吸引消费者,次年更名为“凤凰”。至此,永久、飞鸽和凤凰成为中国人心中最知名的三大国产自行车品牌,也代表着国产自行车的技术与品质。
发展到60、70年代,自行车不仅成为人们出行最常见的交通代步工具,而且在人们的心理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当时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被成为“三大件”,家里有无“三大件”标志着家庭是否富裕,特别是在年轻人结婚时,自行车则一是一份贵重的礼物。当时自行车比较紧俏,需要凭自行券购买,购买后需及时向当地派出去登记办证上牌,自行车丢失相当于丢失了贵
重的财务,公安机关会立刻派人侦破。随着国家产能扩大,自行车产量提高,一般家庭都能拥有一辆,自行车穿梭在各大街小巷上,无论是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还是在北京、上海这种繁华的大都市,自行车身影随处可见,自行车车铃声随处可闻。到了80年代, 中国国内自行车行业以“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五大品牌企业为首,并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除此之外,“中国的自行车而报有量达到5亿辆上下,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国际贸易更加频繁,外来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例如:台湾品牌GIANT捷安特、美国品牌TREK崔克、台湾品牌Merida美利达,使得中国内地自行车的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永久、凤凰、飞鸽”等国产自行车不再成为国人首选品牌,千篇一律的老样式逐渐被五光十的新式自行车所代替。人们对于自行车的认识程度不断提升,将过去单一的代步功能衍变出运动、娱乐等多种功能,自行车也创新出轻便车、折叠车、山地车、变速车、赛车等多种类型。90年代后,自行车的发展遇到了重大挫折,国家颁布相关政策,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并根据汽车工业和消费市场的发展调整政策。消息一经传开,国人掀起了购买汽车的热潮,国家的汽车工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在人们出行方面汽车逐渐代替自行车,成为了人们最常见的交通代步工具。虽然自行车的成
就不如以前闪耀,但是还留有余光。
五、自行车进入共享经济时代
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自行车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并借助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发展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共享单车。共享单车首次在中国出现,是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2014年,北京大学毕业生戴威与4名合伙人共同创立ofo,为方便职工和学生们在校园内出行,将第一批共享单车投入到北京大学的校内使用。共享单车不仅将校园内废旧、无人认领的自行车重新利用起来,而且还满足了广大师生校园出行的需求,一时间受到了教职工和学生们的好评和欢迎,至次年的5月,北大校园共有2000余辆共享单车投放使用。在北大校园取得成功之后,国内200多家高校陆续引进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数量不断增长,共享单车的市场也逐渐被打开。共享单车不在局限于校园,而是向城市扩展。2016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纷纷引入共享单车,成为城市市内的交通工具,为城市大众的出行增加了一种新的选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