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并正式公布了中国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名单,“双高计划”将对入围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进行重点扶植,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平台,并支撑国家和区域相关产业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当下的“双高计划”建设要求高职专业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要求高职学校对自身专业的基础与优势、组逻辑、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程度、专业内涵发展体系和建设路径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建设发展机制,科学构建高水平专业评价体系,推动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专业服务同一产业链,有效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等的有效衔接,提升专业的市场价值、竞争优势、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双高计划”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组
(1)区域汽车产业发展背景。近年来,宜宾市围绕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和省委推动绿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契机,打造了以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为首的“5+1”千亿级产业集,大力发展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2019年宁德时代在宜宾投资建设动力电池项目,逐步推进构建完整的新能源电池及上下游核心产业链体系,目前已带动50多家动力电池及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落户。同时引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落户院士工作站,致力于推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宜宾新能源汽车全技术链和产业链发展。宜宾成为全国11个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之一。因而,宜宾已初步成为以整车制造、动力电
池产业集、顶尖科研团队等为支撑的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圈“军团”,倾力打造“新能源整车产销50万辆、动力电池产销225 GWh、产值规模4 000亿元以上”的全国重要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和动力电池之都。
(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组建。我院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针对区域产业发展,遵循“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的原则,面向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构建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引领,带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协同发展的高水平汽车专业集。专业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制造、装配调试、检测与维修产业链,围绕动力电池技术、驱动电机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网联技术、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技术链,对接汽车总成及整车装配生产、辅助研发、装调与测试上游岗位和汽车检测、汽车维修、充换电设备安装与维护、汽车销售、汽车运营等下游岗位。
我院积极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
“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刘福华,刘 良,郝孟军,赵 凤
新能源汽车规划44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2·10下半月
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组建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为引领、带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汽车智能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方向)专业协同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与新时代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的契合度高,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提供高技术高技能人才支撑。
福田扫路车专业的建设直接影响了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复合化水平和多元化能力,作为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主要来源的高职院校,必须顺应新时代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对高技术技能型才的新需求,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对专业内涵建设的新诉求为新契机,将专业课程体系与产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亟需的技术技能融入到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创新复合型、多元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逐步破解高水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加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高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供给和智力支撑力度,构建高职院校教育综合改革与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的主要策略
2.1 专业改造升级,打造特专业
汽车“新四化”,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正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发展趋势,汽车产业正由“垂直线型产业价值链”向“交叉网状出行生态圈”演变,汽车关键技术正逐步从整车、动力系统、底盘等向多类别传感器融合感知、新型智能终端、车载智能平台等领域延伸。“新四化”带来了新能源汽车和智
能汽车,未来30年最大的创新载体将是智能新能源汽车。因此,“新四化”对汽车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这就需要加强区域汽车产业岗位人才需求调研,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为龙头和建设基础,加强专业内专业的融合和协同,专业建设和发展融入区域产业发展,专注特化办学和特化⼈才培养,谋划专业特化长期发展新蓝图,有助于提升⼈才培养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对“5+1”千亿级产业集的人力资源支撑力度。
2.2 专业联动协同机制创新,提升专业的战斗力
专业构建后首要任务是要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优化专业结构,整合优质资源,融合交叉专业特点,进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协同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提升专业的集聚效应。这就需要进一步厘清专业组织关系和协同创新机制。因此,我校建立了专业内部协调机制,组建二级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党政领导班子主抓,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审定。具体工作由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主任牵头组织实施,按照去专业本位化的原则协作创新、共建共享、创新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机制,明确专业的建设目标与建设方案,各专业建设内容与分工,制定了内的课程动态调整与开发管理、产教融合项目的运行与协作、师资规划与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评价、专业实训基地规划与建设、专业资金预算与保障、专业的运行与管理、内专业评价与考核等制度,从而从机制上保障专业的规划、布局、建设、运
行。
2.3 打造产教融合生态圈,创新协同育人东风d9洒水车
产教深度融合是专业人才培养与评价的坚实基础,也是一项特创新工作。打造产教融合生态圈有助于实现“三对接”(专业与产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确保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高度契合。为此,我校积极依靠“政行企校”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在宜宾市委和大学城工作局的关心支
持下,积极与百度智行、一汽大众、威马汽车、宜宾凯翼、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四川时代、时代吉利、上汽通用汽车等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基于汽车“新四化”发展趋势,着力向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方向发展。2020年5月成立了宜宾汽车与轨道交通产教联盟,并与众多企业签订了产教深度融合框架协议,在做好原有的上汽通用ASEP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基础上,着力建设百度产业学院(自动驾驶培训中心)、北京艾恩科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开发与测试产教融合项目、时代吉利产教融合项目、中车智轨产业学院等项目,为专业打造一个“产学研用”结合、“政行校企”多方联动、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教融合生态圈。计划通过3年~5年的时间,打造优秀案例和良好典范,实现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达成“多元办学、基地共建、人才共育、共同评价、资源共享”的合作目标,促进区域产业人才高质量培养。
2.4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和共享化的教学资源库
目前新能源汽车专业资源库由于组建时间短,在标准、数量和质量上还有不足,主要反映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搭建不完善,课程融通、课程标准、资源内涵设计、信息化平台等因素不健全。而“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建设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提出了高标准,通过优化方案充分发挥专业的集效应,实现特发展和内涵发展。
(1)我校提出了“分类定位、分层培养、分段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元调研实、专业定位准、大平台+专业模块‘活’”的制定原则。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前制定了专业调研方案,针对区域产业发展要求和特点,组成调研小组,从毕业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行业或政府权威调研报告等多途径进行调研,并针对不同对象、调研内容制定了不同的调研材料,通过调研报告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并通过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分析区域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例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侧重于汽车后市场,而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侧重于汽车前市场,学生可从事智能网联汽车的软件开发、标定测试、安全调度等岗位。同时我校构建了“大平台+专业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弹性学分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相对接,打造“酒都工坊”高水平育人平台,构建“酒都工坊”育人新模式和“一线多师”人才培养标准,形成“酒都工匠”人才培养品牌,助力和服务宜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和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
(2)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我校打破专业间的壁垒,打造专业平台课程,实现专业资源融合共享。专业内必须修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要共建共享。各专业至少有1门核心课程进入专业大平台课程,实现专业内专业技术技能的交叉复合。然后各专业再构建自己的专业模块和知识能力扩展模块,同时坚持“三进三课”原则,“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进课程;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形成融通而有特的专业课程体系。
(3)在专业资源库数字化共享化建设上,我校组建了二级学院、专业、课程组的三级组织建设机构,二级学院负责规划设计、质量监控,专业和课程组负责具体实施。专业坚持“共研共建共享共赢”的建设与发展理念,联合企业和合作院校,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跨专业、跨院校、跨企业、跨平台”的多元建设模式,满足内专业和合作
46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2·10下半月
院校的个性化、特化需求及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提升培训需求。
(4)依托大平台+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我校优先建设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按照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制定建设方案,并结合内教学软硬件条件,着力打造课程标准、教材、教案、微课、微视频、PPT、动画、案例、任务单、试题库等各类素材,并按照不同类别(学生、员工)和层次(低、中、高)的需求进行组合,形成差异化的资源和差异化的服务。依托学校教学资源“技状元”平台为主,
职教云、慕课、学习通为辅助平台形成线上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无缝衔接,有机融合。同时也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资源建设中,解决实验实训耗材、教学场景难搭建、教学存在危险性等问题,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中的难点,虚拟仿真实训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成效,目前结合宁德时代在宜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的布局,我校拟联合企业开发动力电池虚拟拆装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同时依托智慧校园的现代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库在运行中相关信息的实时记录与监测,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相关信息记录与反馈,实现对教师、学习者的行为画像,有助于推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测评、教学方式等的创新,实现资源库建设标准的不断完善、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
2.5 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促产业转型升级
k750宜宾作为四川省唯一的厅市共建“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正在全力打造现代工业“5+1”产业集,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建设“动力电池之都”。在产业结构和行业技术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技术迭代周期和职业替代周期缩短的情况下,应加快提升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资源,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服务和人才保障。目前我校正按照“一平台、二基地、三中心、四培训”的模式开展工作,一是依托宜宾汽车与轨道交通产教联盟平台,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联系;二是着力打造与中车、西南交大、川南轨道
四方共建的智轨驾驶员培训基地和与百度智行共建的区域自动驾驶协同创新中心;三是在已联合申报立项的2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正与宜宾凯翼汽车等企业联合申报省级技术工程中心,拟打造集数字化生产车间、动力驱动集成、新能源再生及可靠性测试三个方向的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四是积极与市人社、市农民工服务中心、市残联、市工会对接,积极开展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劳务品牌和返乡下乡创业培训、专项技能提升等项目为主的社会培训工作,累计完成培训2 000人次,取得了较好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应。
骊威7座3 结语
高水平专业是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基石,“双高计划”对高水平专业的建设提出了高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加强机制创新来系统推进专业建设,协调好专业内专业的不平衡,激发专业的内生动力,使专业实现专业融通,建设出有特的品牌专业,建设特化的高水平专业,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树立“产学研”特创新典型案例,为宜宾成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收稿日期:2022-08-20)
项目来源:教育部行指委创新课题(H BKC21 5036),院级教研项目(ybz y jg2054),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ybz y20c x t d05)和平台(ybzy20kypt04)建设计划赞助。
长城哈弗h6报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