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纵横  2021.05
12
热点追踪
雷军如何打赢“最后一战”
文 /本刊记者 刘通
智能电动汽车的风口已然打开,第二批次“造车新势力”纷纷加入“战场”,而最近小米“新军”的入局,马自达3星骋改装
更是引起了汽车产业圈的轰动。
在几度辟谣后,小米终于在其春季发布会上公开承认进
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雷军本人也将“赌上自己所积累的荣誉”,开启他的“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小米要造车的消息一经传出,业内一片哗然。在汽车行业新旧势力交锋激烈之际,小米为何选择此时入局?雷军打赢“最后一战”要面对
哪些挑战,又有什么优势呢?产业大环境利好
资本涉足汽车产业,无疑
看中的是未来电动智能汽车广阔的发展前景及丰厚回报,小
米也不例外。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
车产业总产值超过10万亿元,
汽车产品终端销售额超过3万亿元,汽车产业创造的就业、税收和商品零售总额超过全国
经济总量的10%。从全球市场来看,全球汽车和移动市场有
近10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相对于智能手机每年500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汽车产业有更为
广阔的市场营收空间。
逐利是企业经营的本质,
而小米的入局更多的是“顺势
而为”。 在国际社会提倡环保、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车
的政策扶持力度。另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辆,占比5.4%,新
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530万辆,占比20%左右。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从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工信部明确了我国汽车未来发
展方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作为典型的机械制造行业,传统汽车对机械技术、工艺精度、核心零部件材料等有
着极高要求,其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领先技术一直掌握在少数企业中,技术壁垒较高。然而,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趋于成熟。部分企业核心的三电技术已赶上甚至超越世界领先水平。电动汽车切入汽车产业,绕过了传统汽车的技术壁垒,入局门槛大大降低。
另外,对于新入局的企业
来讲,特别是像小米、华为、苹果、大疆等科技公司来说,在汽车的智能化与网联化方面,他们拥有“先天” 优势。特别
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经过
热点追踪数年的研发与应用后,在与汽
车深度融合时,更是驾轻就熟。
汽车向电动智能方向发展
的趋势已明确;新能源汽车产
业链,特别是车载电池技术趋
于成熟;大数据、云计算等移动
互联技术早已有积累沉淀……
从以上几方面来看,小米选择
此时进入汽车市场可能是最好
的时间点。
造车没那么简单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然而,我们无法忽略那些在进军新能源途中折戟沉沙的企业,如赛麟、拜腾、博郡以及早前的乐视汽车。站在风口上的小米汽车要成功“起飞”,需要面对重重挑战。
汽车行业本身带有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属性,并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特点。另外,虽然电动车绕过了发动机、变速箱的技术壁垒,但对车身、底盘以及制动、转向等功能的要求却没有降低。这就要求小米汽车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储备、专业的汽车技术研发团队以及配套的装配生产线,后两者是小米汽车目前极为欠缺的。
在产品流通方面,小米汽车需要面临终端销售、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挑战。以销售为例,小米之前产品主要依赖于网络
销售,而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
汽车这种大件商品。如果小米
汽车完全从零开始建立销售渠
道,将会耗费大量资金、时间
和人力,如果依赖其他品牌经
销商又无法凸显小米汽车的品
牌价值。所以,在未来进行销
售和服务渠道建设时,小米汽
车势必要做一番考量和努力。
除了以上几点,小米进军
电动智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最
大挑战主要来源于同行业的竞
争。一方面要面对同为科技巨
头的科技软件公司;另一方面
要面对起步更早、正处蓬勃发
展时期的造车新势力;再者就
天籁
是在汽车行业奋斗了百年,正
在积极布局新能源市场的传统
车企。除此之外,目前国内的
新能源汽车“霸主”特斯拉,
在国内建厂后,其售价随着本
土化及量产规模的提升一直在
降低,未来或将成为小米汽车
要直面的对手。
小米造车优势明显
汽车市场的竞争远比手机
市场严峻得多,小米高层领导
及智囊团队肯定对此认识更深,
但小米造车的优势同样得天独
厚。
资金雄厚
众所周知,造车是场烧钱
的游戏,有钱不一定成功,但
没钱是万万成功不了的,这也
有史为鉴:蔚来第一款量产车
诞生用了200亿美元;小鹏“消
费”了100亿美元;理想只用
了10亿美元。从趋势上看,造
车的资金门槛似乎正在降低。
有机油
然而,前文提到的赛麟、拜腾、“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
业项目,我愿意压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
小米汽车而战。”
2021.05AUTO REVIEW13
热点追踪
何光远博郡、乐视都倒在了资金短缺面前。
反观小米汽车,手握1080亿现金,还有小米的造血能力及持续的现金流。小米集团2020年营收2458亿,税后净利润203亿;港股上市,近6500亿市值,稳定的业务增长,让其在股市无论是定增融资还是发债,募集资金那是手到擒来。也正因此,雷军放出了“我们亏的起”的豪言。
多年技术、经验积累
资金,只是小米造车的基本,在此之上小米早已提前布局汽车领域,并拥有了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百余项汽车技术专利以及多年的经验积累。“小米拥有1万多名工程师研发团队,今年预计还会增加5000人。”雷军介绍到,“过去7、8年,小米投资了10家左右的电动汽车企业,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积累,有几百项在汽车领域的专利。”
雷军此言自然不是空穴来风。在专利方面,小米汽车拥有专利834项,专利价值1亿美元,超过蔚来的1834万美元,低于特斯拉的2亿美元;投资布局方面,雷军个人、小米、顺为共投资了约40家汽车相关企业,包括蔚来、小鹏新能源汽车,车联网企业博泰、凯立德、智行者,生态链企业9号机
器人、睿米科技、车米科技等。
同时,小米还跟许多车企联合布
局推出多款车辆系统或车型,如
奔驰MBUX人机交互系统,威
马 EX5 车型、一汽奔腾 T77 米
粉定制版等。
小米生态已成型
用户永远喜欢简单、一致、
超低学习成本的体验。贾跃亭当
年提出从零起步同时打造七个领
ota 升级域的“七大生态”设想,以至于
步子迈的太大,最后“累劈叉”。
但如今小米以手机为基础,逐步
完善了生活、大屏、手机的智能
生态体系。小米将此体系嵌入到
大众polo两厢报价造车产业链之中,不仅可以满足
广阔而真实的汽车市场需求,还
能进一步拓宽小米生态版图。
2020年,小米IoT连接
设备数达到3.25亿,同比增长
38.0%。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
至IoT平台的设备的用户数达到
620万,同比增长52.9%。雷军
在发布会上提到了小米给一位米
粉改装的案例,这不仅体现出小
米的客户运营能力,更重要的是
暗示了小米造车的技术方向,即
以小米生态为汽车赋能,将汽车
与生活的圈层打通,创造高品质
智能生活。
用户核心竞争力
从2011年第一款小米产品
推出,小米已经营了十年。小米
拥有的用户核心竞争力主要表
现在两方面:客户体庞大、
客户运营能力强。
数据显示,2020年,小米
集团实现智能手机出货1.46亿
台,同比增长17.5%。2020年,
小米在国内定价超过3000元
或定价超过300欧元的手
机,销量达到了1000万台,这
1000万台高端机背后的用户,
就是小米汽车早期最精准的种
子客户。当然,小米的用户
也在不断成长。如今一两千买
小米手机的消费者,两三年后
其消费眼光及消费能力也会相
应提高。而小米的客户运营能
力,已从小米成长为全球第三
大手机品牌商中体现得淋漓尽
致。
最后一点,所谓“火车跑
的快,全看车头带”,第二轮
造车运动已经公开的“玩家”中,
没有一个是大老板亲自撸起袖
子下场的。“我决定亲自带队,
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
的创业项目,我愿意压上我人
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
小米汽车而战”,雷军亲自下场,
将造车提升为企业战略层面,
团队执行力更加坚决。
雷军能否打赢“最后一
战”?我们对此抱有信心。但
最终结果,只有时间能告诉我
们答案。
汽车纵横2021.0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