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有俄、美、法、日、中、英、印度和以列。
1、 苏联: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这是人类向宇宙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号”系列火箭是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系列,包括“卫星号”、“月球号”、“东方号”、“上升号”、“闪电号”、“联盟号”、“进步号”等型号,后四种火箭又构成了“联盟号”子系列火箭。
“东方号”运载火箭是对“月球号”火箭略加改进而构成的,主要是增加了一子级的推进剂质量和提高了二子级发动机的性能。 东方号火箭因发射“东方号”宇宙飞船而得名,1961年4月12日把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地球轨道飞行并安全返回地面。
“联盟号”火箭是“联盟号”子系列中的两级型火箭,通过挖掘“东方号”火箭一子级的潜力和采用新的更大推力的二子级研制而成。因发射联盟系列载人飞船而得名。最长49.52米,起飞重量310吨,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为7.2吨。
“能源号”运载火箭是前苏联的一种重型通用运载火箭,也是目前世界上起飞质量与推力最大的火箭。
“天顶号”是前苏联的一种中型运载火箭,主要用来发射轨道高度在1500km以下的军用和民用卫星,经过改进的“联盟号”TM型载人飞船和“进步号”改进型货运飞船,“天顶号”2型是两级运载火箭,其一子级还被用作“能源号”火箭助推级的助推器。
“质子号”系列运载火箭是前苏联第一种非导弹衍生的、专为航天任务设计的大型运载器。“质子号”系列共有三种型号:二级型、三级型和四级型。
2、美国:
把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送上太空飞行的,是著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主持研制的丘比特C运载火箭。1958年1月31日,布劳恩用丘比特导弹改装的运载火箭 ,开辟了美国征服太空的新纪元。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发射“探险者’-1号的运载火箭是“丘辟特”℃四级运载火箭。 此后,美国先后用几种中程和洲际导弹,经过改进研制成为雷神,宇宙神,大力神以及德尔塔等几种不同用途的运载火箭。
雷神液体火箭本身推力为78吨,加上阿金纳上面级,总长23.2米,最大直径2.44米,起飞重量56吨,能把700多千克的卫星送上500千米左右高的地球轨道。雷神是美国发射早期小型卫星如发现者号的运载火箭,从1959年以来发射400多次,现已退役。
宇宙神系列火箭,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制造,已连续生产50多年。火箭长25.1米,直径3米,起飞重量120吨。目前经常使用的是宇宙神—阿金纳D号和宇宙神—半人马座号两种型号。自1959年以来,已发射500多次,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运载工具。
德尔塔系列火箭由美国科麦道公司研制生产,至今已发射560多次。德尔塔火箭于1960年5月首次发射,它先后发射过先驱者号探测器,泰罗斯气象卫星,云雨号卫星,辛康号卫星,国际通信卫星Ⅱ,Ⅲ号等。
大力神系列火箭由马丁·玛丽埃特公司研制生产,共有6种型号,现已全部退役。大力神3火箭长45.75米,直径3米,发射重量680吨。各型大力神火箭的有效载荷分别是:3A为3.6吨,3B为4.5 吨,3C,3D,3D和3E均为15吨。最大的大力神34D长达62米,最大直径5米,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达4.5吨。大力神系列火箭至今已有150多次发射纪录。它主要发射各种军用卫星,也发射了太阳神号,海盗号,旅行者号等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
1964年首先研制成功土星1号两级火箭。火箭长38.1米,直径5.58米,发射重量502吨,近地轨道的有效载荷为10.2吨。它曾用来试验发射飞船模型。
1966年研制成功它的改进型土星1B号两级火箭。火箭长68.3米,直径6.6米,发射重量590吨,最大有效载荷18.1吨。从1966年到1975年共发射9次,除作运载飞船试验外,还3次将宇航员送上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和1次发射载人飞船与前苏联的联盟号飞船对接联合飞行。
1967年世界上最大的一种运载火箭土星5号问世。它是三级火箭,长85.6米,直径10.1米,起飞重量2950吨,近地轨道的有效载荷达139吨,飞往月球轨道的有效载荷为47吨。从1967年到1973年共发射13次,其中6次将载人飞船送上月球,在航天史上写下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3、法国:
法国于1965年11月26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1(A-l)号人造卫星。该星重约42公
斤,运行周期108.61分钟,近地点526.24公里、远地点1808.85公里的椭圆轨道运行,轨道倾角34.24°。发射A-1卫星的运载火箭为“钻石”tA东风1号号三级火箭,其全长18.7米,直径1.4米,起飞重量约18吨。
4、日本:
4、日本:
日本航天工业有“L系列”、“M系列”、“N系列”、“H系列”、“J系列”等系列火箭,其中“L系列”仅“L-4S”是运载火箭,并在1970年2月11日成功地发射了日本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自此,日本在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L系列”火箭是日本最早期的火箭,其中仅“L-4S”火箭是多级固体运载火箭。自1964年5月开始,“L-4S”火箭进行了数次飞行试验,直到1970年2月11日“L-4S-5”火箭成功发射了日本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为日本航天业奠定了基础。“L-4S-5”火箭为四级,箭长16.5米,最大直径约1.4米。
“M系列”火箭基于“L-4S”火箭, 第一代“M系列”火箭是“M-4S”火箭,它比“L-4S”试验火箭的运载能力提高了3倍。该箭为四级固体火箭,全长23.6米,直径1.41米,总重43.5吨,可将75千克的有效载荷送上近地椭圆轨道。第二代以后“M系列”火箭改为三级,型号分别为“M-3C”、“M-3H”、“M-3S”等。
“L系列”火箭是日本最早期的火箭,其中仅“L-4S”火箭是多级固体运载火箭。自1964年5月开始,“L-4S”火箭进行了数次飞行试验,直到1970年2月11日“L-4S-5”火箭成功发射了日本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为日本航天业奠定了基础。“L-4S-5”火箭为四级,箭长16.5米,最大直径约1.4米。
“M系列”火箭基于“L-4S”火箭, 第一代“M系列”火箭是“M-4S”火箭,它比“L-4S”试验火箭的运载能力提高了3倍。该箭为四级固体火箭,全长23.6米,直径1.41米,总重43.5吨,可将75千克的有效载荷送上近地椭圆轨道。第二代以后“M系列”火箭改为三级,型号分别为“M-3C”、“M-3H”、“M-3S”等。
“N系列”火箭是日本引进美国的“雷神-德尔塔”火箭技术后研制成功的系列火箭。这一系列包括两个型号,“N-1”火箭和“N-2”火箭。“N-1”火箭有三级,总长为32.6米,最大直径2.44米,起飞重量90吨, 近地轨道的有效载荷重1.2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重260千克。“N-2”火箭总长35.4米,起飞重量136吨,近地轨道有效载荷为2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为680—715千克。
“H系列”火箭也有两个型号,“H-1”型和“H-2”型。“H-1”是一种三级常规燃料火箭,全长40.3米,直径2.4米,总重达140吨,可把1吨重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H系列”火箭也有两个型号,“H-1”型和“H-2”型。“H-1”是一种三级常规燃料火箭,全长40.3米,直径2.4米,总重达140吨,可把1吨重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H-2”是一种两级液氢液氧燃料火箭,全长50米,直径4米,总重260吨,可把约9吨的有效载荷送上近地轨道, 把2吨的有效载荷送上地球同步轨道。 “H-2”火箭是日本目前最大的运载火箭,它的投入使用,将使日本的运载火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J系列”火箭有“J-1”火箭, 它是在“H-2”火箭和“M-3S”火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固体燃料火箭,主要是用于发射小型卫星,能将约1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火箭全长33.1米,直径1.8米。
“J系列”火箭有“J-1”火箭, 它是在“H-2”火箭和“M-3S”火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固体燃料火箭,主要是用于发射小型卫星,能将约1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火箭全长33.1米,直径1.8米。
5、中国:
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新型火箭。1970年 4月24日,用“长征”1号三级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26日,用更大推力的“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了可回收的重型卫星。1980年5月18日,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地发射了新型火箭。1982年10月,潜艇水下发射火箭又获成功。1984年4月8日, 用第三级装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 “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地球同步试验通信卫星。1988年9月7日,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将气象卫星成功地送入太阳同步轨道。1992年8月14日,新研制的“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又将澳大利亚的奥赛特B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些都表明火箭发源地的中国,在现代火箭技术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并已稳步地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
6、英国:
英国于1971年10月28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普罗斯帕罗”号,该星重约66公斤,轨道倾角82.1 °,近地点537公里,远地点1482公里,运行周期105.6分钟.发射地点位于澳大利亚的武默拉(Woomera)火箭发射场,运载火箭为英国的黑箭运载火箭.主要任务是试验各种技术新发明,例如试验一种新的遥测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组。它还携带微流星探测器,用以测
量地球上层大气中这种宇宙尘高速粒子的密度。
7、其他:
7、其他:
除上述国家外,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荷兰、西班牙、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也在准备自行发射或已经委托别国发射了人造卫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