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全球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排名分析
根据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201011月下旬公布的2009年全球研发投入前1000名企业数据,有72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入围这一榜单。
新兴市场车企入围研发投入千强榜
入围的整车企业(参见表1)中,除了传统的欧美日韩车企,还有三家中国企业(东风、上海汽车和比亚迪)、两家印度企业(塔塔汽车和马亨德拉)、一家土耳其企业(TOFAS)和一家俄罗斯企业(AvtoVAZ)。
其中,上海汽车和土耳其TOFAS是首次入围这一榜单。
整车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国际巨头4.7%左右,新兴市场车企1.8%左右
研发投入的大小与销售额有密切关系,入围的整车企业中前17个企业均是汽车业销售额最高的国际车企。总的来说,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在销售额中的占比明显高于新兴市场车企。这17家国际车企巨头2009年平均研发投入比重达4.7%。而上述6家新兴市场车企2009年平均研发投入比重仅有1.8%
17家国际巨头中:
研发收入占比最高的为保时捷——2009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1.3%
大众、通用、本田、戴姆勒、日产、宝马、雷诺2009年研发投入比重均在5%以上;
丰田、福特、标致2009年研发投入比重均在4%-5%之间;
菲亚特、铃木、马自达和富士重工(斯巴鲁)2009年研发投入比重均在3%-4%之间;
现代汽车和三菱汽车2009年研发投入比重分别为2.4%1.8%

 
新兴市场6家入围车企中:
土耳其TOFAS研发收入比重最高,达4.7%
马亨德拉、比亚迪(含非汽车业务)、AvtoVAZ和东风汽车的研发投入占比相对较高,在2%以上;
塔塔汽车和上海汽车的相对较低,分别为1.3%1.0%
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高于整车
入围全球研发投入千强榜企业中的汽车零部件企业2009年研发投入比重平均为5.1%,高于整车企业。且这些企业均为总部在欧美日韩的企业,总部在新兴市场的零部件企业无一登临。
根据该机构统计,入围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
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为海拉——2009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0.6%
其次为电装和博世,研发投入比重分别为9.5%9.4%
德尔福、法雷奥、贝洱的研发投入比重均在8%-9%之间,其中德尔福较高,为8.8%
大陆集团、ZF、马勒、奥托立夫、NGK火花塞的研发投入比重均在6%-7%之间,其中大陆集团的研发投入比重为7.0%
埃贝赫、莱茵金属、ZF Lenksysteme、东海理化、爱信精机、威伯科的研发投入比重均在5%-6%之间,其中爱信精机和威伯科为5.2%5.0%
伟世通、高田、小糸制作所、丰田合成、康奈可的研发投入比重均在4%-5%补胎液一次要用一瓶吗之间,其中伟世通和高田均为4.9%
入围的轮胎生产商中,除了大陆集团,研发投入比重最高的为米其林、住友橡胶和普利司通,其研发投入比重分别为3.4%3.4%3.3%,最低的为韩泰轮胎(为1.9%)。
注:
1 在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的统计中,雅马哈、哈雷戴维森、意大利IMMSI等经营摩托车业务的企业也归入了汽车及零部件行业。而本文未列上这些非汽车企业。
2 该机构统计的汽车企业中也包括丰田自动织机(Toyota Industries)。该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物料搬运设备(叉车、吊车等)、汽车(含整车、发动机、空调压缩机)、物流服务和纺织机械。其组装的汽车包括用于出口的Vitz(威姿)和RAV4,以及用于日本国内市场的Mark X ZiO。该公司2009年报显示该年其汽车整车产量不足30万辆,且汽车业务(含整车、发动机、空调压缩机)在其总销售额中占47.7%,为该公司该年第一大业务。故本文也将其列在整车企业中。
3 比亚迪在该机构统计中被归入电子设备行业。本文将其列在汽车整车企业中,仅供参考。
4 以下企业的数据为该机构的估测数据:丰田、通用、本田、福特、日产、电装、现代、爱信精机、铃木、马自达、普利司通、德尔福、富士重工、三菱汽车、丰田自动织机、马勒、固特异、江森自控、伟世通、奥托立夫、丰田纺织、康奈可、丰田合成、塔塔汽车、上海汽车、双龙汽车、小糸制作所、高田、倍耐力、住友橡胶工业、东海理化、NGK火花塞、现代摩比斯、横滨橡胶、博格华纳、TRW、马亨德拉、德纳、埃贝赫、阿文美驰、天纳克、东洋轮胎、李尔、NOK、韩泰轮胎、三电、威伯科、日信工业。
在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2009年公布的2008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前1000强中,有约70家汽车及零部件(含轮胎)企业。盖世汽车网从中选取了主要的企业,整理如下。

注:ZF Lenksysteme是博世和ZF的合资企业。
这些上榜的汽车行业企业中,只有一家中国企业——东风汽车公司。
从研发投入高低来看,上榜的整车企业中,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丰田、大众、通用、福特、本田、戴姆勒、日产、宝马、标致雪铁龙、雷诺。而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前十位的依次为博世、电装、大陆、德尔福、爱信精机、法雷奥、普利司通、ZF、米其林、海拉。
从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来看,这些整车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在3%-6%之间或略超6%。有四家车企——三菱、东风、塔塔、现代的比重在1%-3%之间。另有一家企业——保时捷的研发投入比重达到12%,这个比重在所有汽车行业企业中是最高的。
而上榜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主要分布在1%-9%这个范围。其中,研发投入比重最高的是德尔福,达9.3%。另有6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也超过6%。有18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低于3%
榜单中这些全球研发投入最高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部分为总部在日本、美国、德国的企业。其中,日本企业有17家,美国企业14家,德国企业9家。另外,法国有4家零部件企业上榜,英国、意大利、瑞典各有1家企业上榜。韩国也有两个零部件企业——现代摩比斯和韩泰轮胎上榜。
5日,一汽丰田技术研发中心大楼正式落成。该研发中心有设计室、车辆讨论室、试验室、试作工厂等设施,主要从事现生产车型技术配合、换型车辆开发、零部件国产化推进、新能源研讨、车辆试验认证等方面工作。可以说,这是到目前为止,丰田在华参与投资且投入使用的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研发中心。
校车多少钱在此之前,丰田在中国设有三个有研发或技术研究/中心之名、无研发之实的公司:丰田汽车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丰田汽车技术研究交流(广州)有限公司、丰田汽车技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而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在江苏常熟的投资2009630日已得到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初审通过,但目前进展不明。
根据盖世汽车网的分析,在日本车企中,丰田的研发投入是最高的,其次为本田、日产(参见图1)。2008财年(指20074月至20083月,其他财年算法以此类推)、2009财年,丰田的全球研发投入均在9000亿日元以上。2010财年其研发投入降至7253亿日元。不过该公司预计其2011财年研发投入将增至7600亿日元。

注:2011财年的数据为各公司自己发布的预期。
若看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丰田就仅有4%左右,这个比重低于本田、日产——研发投入比重都在5%以上,以及其他部分日本车企(五十铃、铃木、马自达)。本田在所有日本车企中的研发投入比重最高,不管是看其所有业务(参见图2),还是其汽车业务(参见表1)。
在中国,本田已于2007年在其合资企业广州本田中投资设立研发中心,以研发合资品牌的车型。但是,在本田官方发布的汽车研发机构中,并未将中国这个研发中心算进去。
奥迪a7车友会
实际上,丰田和本田的汽车研发机构主要在日本本土和美国,且都在德国设立其辐射欧洲的研发机构,在中国没有真正的研发中心(截止201075日之前)。而日产则有所不同,它是这三大日本车企中唯一一个把在华研发中心(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列入其全球研
发体系中的。(参见表2)另外,日产在欧洲的研发和设计中心都设在英国,这一点与丰田、本田把欧洲研发中心设在德国的做法不同。
去年以来东风日产销量增速远超丰田、本田在华合资车企,这与日产在在华车型本土化方面做得更深入,不无关系。
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华成立研发中心,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它们的研发中心多是其在华合资企业成立的。如1994年,日本小糸制作所在华合资企业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技术中心,并从1999年开始,着手开发汽车电子照明产品;1998年,博世在华合资企业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的技术中心开业。
不过,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规模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是最近几年的事。从盖世汽车网统计的跨国企业在华零部件研发中心设立情况来看,大部分研发中心是在2006年以后开业的,尤其是最近两年研发中心开业更为密集。而且有些企业在华设有不止一个研发中心。比如,博世已在华成立4个研发中心,第5个研发中心也将于2012年开业。大陆集团在上海设有两个研发中心。
沪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
1:跨国企业在华汽车零部件和材料技术研发中心举例
设立者
/ 将启用时间
地点
主要领域
Dupont
杜邦
2005
上海
工程塑料、高性能弹性体等
Cummins
康明斯
2006
武汉
发动机
2008
无锡
涡轮增压器
Schaeffler
舍弗勒
2007
上海
轴承等
Bosch
博世
2008
无锡
柴油机系统
1998
上海
EMS系统
2005
苏州
ABSESPTCS等制动系统部件
2006
重庆
EMS系统
2012
长沙
汽车电子驱动、起动机和发电机
Rieter Automotive Systems
立达汽车系统
2008
上海
声学和热量管理
Honeywell
霍尼韦尔
2005
上海
涡轮增压器
Rhodia
罗地亚
2008
上海
工程塑料
Harman International
哈曼
2009
上海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BorgWarner
博格华纳
20103
上海
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产品
MANN+HUMMEL
曼胡默尔
20105
上海
滤清产品
Delphi
德尔福
2006
上海
电喷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安全系统等
FPT
菲亚特动力科技
2009
上海
动力总成系统
Trelleborg
特瑞堡
2010年底
上海
汽车NVH技术
ExxonMobil Chemical
埃克森美孚化工
2010年末
上海
车用化工产品
GIF
吉孚动力
2006
苏州
变速箱及动力系统
ArvinMeritor
阿文美驰
将来﹡
南京
商用车动力传动系统
Magna
麦格纳
2003
昆山
门系统
2007
常州
动力总成 
2008
长春
白车身、内外饰开发、电子电器照明、线束工程
JETCO
捷太格特
将来﹡
厦门
转向系统
PPG Industries
PPG工业
2007
苏州
涂料、玻璃纤维
Continental
大陆集团
200911
上海杨浦
汽车电子产品
20094
上海嘉定
电子制动系统、液压制动系统和发动机管理与控制系统
Federal Mogul
辉门
20106
上海
发动机零部件
koito
小糸
1999
上海
车灯
GKN
吉凯恩
2000
上海
传动系统
Visteon
伟世通
2005
上海
汽车电子、内饰
Henkel
汉高
2007
上海
燃料电池车的振动和噪声等
Eaton
伊顿
2010
无锡
气门、气门驱动机构、机械增压器等
 
上海
Brose
博泽
2006
上海
玻璃升降器、座椅骨架、门锁、电机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
2010年底
上海
塑料制品
ZF
采埃孚
20106
上海
变速器等
Lear
李尔
2005
上海
座椅
来源:盖世汽车网
注:1.阿文美驰在南京建技术中心的投资协议已于2010垃圾车429日签署;
2.厦门市外商投资局200810月称,捷太格特将在厦门设研发中心。
这些在华设立零部件研发中心的企业,大部分为全球百强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而国外较小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现在很多还处在在华设立或扩大生产基地的阶段,还没到加大本地化研发这个阶段。
已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大部分都选在上海,因为这里及附近省份集中了中国几大整车企业,基础设施便利,汽车高校和人才较多,也是众多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亚太区总部和工厂所在地。
从研发中心的规模及其在这些企业巨头全球研发体系中的地位来看,这些在华研发中心大部分为其在成熟市场之外最大的或最先设立的研发中心,很多在华研发中心均为其亚洲最大的研发中心或在亚洲唯一一个或第一个研发中心。有些更被规划成仅次于其总部研发中心的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有些研发中心在某些技术研发领域已是其全球最大的。比如:霍尼韦尔2005年在上海落成的全球涡轮增压器技术中心,是其继美国和法国研发中心后,在亚洲最大的涡轮增压器研究机构。后来霍尼韦尔集团又对其在华所有业务的研发中心进
行整合、扩建。舍弗勒在上海嘉定的研发中心是其亚洲最大的研发中心。康明斯在武汉的研发中心的四期建成时,将成为仅次于美国总部技术中心的康明斯全球第二大研发机构。伟世通在上海的技术中心已是其全球最大的内饰技术中心。
从这些研发中心的主要职能来看,很多都是开发适合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而做的检测、标定、测试,但也有些已开始尝试在中国设立,并且是为中国设计,有些也已开始在中国做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有些研发中心已开始影响其全球其他研发中心。
2009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 韩系抢眼
根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Automotive News2010年发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在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2009年全球销售额最高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电装,第2为博世。第3至第10为爱信精机、大陆集团、麦格纳、LG化学、佛吉亚、江森自控、德尔福和采埃孚。其中, 除了LG化学是首次进入前10外,其他均为上年度和上上年度排名前10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