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全国流通经济57
新能源汽车发展影响下的规划设计策略探讨
卢文杨1㊀刘㊀岩2
(1.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89;2.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80
)㊀㊀摘要: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对能源压力和环境污染将会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未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应及早地将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纳入到城市整体规划之中,分区策划㊁分类设计,注重技术革新和模式创新,有效地整合区域资源,使之成为一个智能互联的有机整体,为未来开展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制定基础,助力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 U 98㊀㊀文献识别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6-3157(2019)10-0057-02
一㊁新能源汽车
1.
新能源汽车简介随着能源压力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显,节能和减排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能源汽车积极地响应了节能和减排的各项要求,同时随之相继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使新能源汽车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汽车产业因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而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纯电动汽车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技术的革新,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价格和维护费用将会进一步降低,未来还会出现许多续航时间长,价格低于传统化石燃料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那时新能源汽车同传统的化石燃料汽车相比将会更加具有价格和性能方面的双重优势.
2.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新能源汽车能够缓解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符合绿低碳㊁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够促进汽车产业的技术革新,实现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动汽车为主,可以利用城市电网充电,还能够利用风能㊁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产生的电能进行充电,有效地缓解了能源的压力,改善了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状况.
(2
)汽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中较重要的污染源,新能源汽车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
染物,缓解日益突显的环境问题,推广新能源汽车对改善环境污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汽车驱动力的改变将会使汽车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自主品牌汽车来说将是一次重大的机遇和挑战,这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助于实现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的转型,提升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
现存问题新能源汽车属新兴产业,代表了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其在价格和性能方面同传统的化石燃料汽车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使用新能源汽车的
便利度和满意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
前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新能源汽车规划二㊁配套基础设施
1.
配套基础设施分类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方式分为整车充电和更换电池两种方式.
(1
)整车充电.整车充电分为接触式充电和非接触式充电.一是接触式充电.接触式充电又可分为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两种方式.直流充电是高速公路㊁充电站等较常见的充电方式,分快速充电和慢速充电两种方式,快速充电0.5小时可充电80%或充满电量,但其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均相对较高.交流充电是居住小区㊁办公楼等停车场比较常见的充电方式,交流充电充电时间长,但其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均相对较低,同时可利用夜间波谷时的电量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对电能进行了有效的资源配置.二是非接触式充电.非接触式充电也称感应充电或无线充电,主要利用电磁波传输能量,完成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非接触式充电主要通过专用停车位等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充电设备与新能源汽车之间通过电磁感应来
实现电力传输,不存在电线接触,相对传统的接触式充电方式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可靠.非接触式充电仍需进一步提高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创新,使无线充电方式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未来这种充电方式将会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
(2
)更换电池.更换电池主要用于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领域,更换电池需要使用统一的电池型号,在家用轿车中推广起来尚需解决电池型号等一系列的问题.2.配套基础设施现状(1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但其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配套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设置困难㊁通用性差㊁配置不足㊁利用率不高㊁分布不均匀㊁服务体验差等,同汽车加油站相比,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达不到支
经营管理
58㊀全国流通经济
撑新能源汽车长距离出行需求的标准.
(2
)现状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仅具备单一的充电功能,很难吸引商业资本,大部分还没有同金融㊁保险等附加的商业资本相融合.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辅相成,而大部分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广.
三㊁规划设计策略探讨
1.统筹规划(1
)城市规划首先应确保配套基础设施用地,将配套基础设施的相关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规划设计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和预留条件,将配套基础设施的电网建设和改造等同时并入相关的规划设计之中,补充和完善相应的规划设计条件及技术标准.规划设计中应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科技创新元素融入到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多方资源之间的互惠互利.
(2)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应注重规模化㊁系统化和网络化,用体系化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阶段应考虑扩容㊁增容等多种可能性,做到合理地统筹规划,落实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要求,做好超前规划,预留发展空间,注重远期发展,切实做到规划先行,用规划设计引导和保障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2.
分区策划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地域的差异分区域地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大的地区,应确保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相协调,并做好超前规划.在新能源汽车使用较少的地区,可适度进行风能㊁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并入电网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等的实验,以科技带动区域技术的发展.分区策划中既要避免盲目建设配套基础设施而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又要避免配套基础设施不足而导致充电难,影响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的现象.配套基础设施分区策划时应注重各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区域之间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形成规模化㊁网络化,尤其是区域之间配套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对确保新能源汽车长距离出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分类设计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快速充电与慢速充电相结合的布置方式,既要满足夜间利用波谷时的电量进行充电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部分新能源汽车白天快速充电的需求.
机场㊁火车站㊁客运站㊁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应以快速充电为主,同时兼顾部分慢速充电.城市公共充电站应同时具备快速充电㊁慢速充电和更换电池等多种充电方式.新建小区应积极地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同时满足扩容㊁增容等多种可能性,已建小区可增建一部分配套基础设施,鼓励配套基础设施的资源共享,使配套基础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
4.
技术革新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非接触式充电方式受到极大的关注,非接触式充电方式使充电变得更加方便㊁灵活,也是新
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较为关键的技术和重要环节.非接触式充电使充电方式㊁设施配置等均显得较为方便㊁快捷,且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应加大非接触式充电的关键技术的科技研发,使这种较便捷的充电方式实现规模化和市场化.这种通过电磁感应实现电力传输的充电方式极有可能带来充电技术的重大变革,对配套基础设施的推广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5.
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革新对配套基础设施来说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配套基础设施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积极地整合能源㊁设施和商业等的需求,探索电子商务㊁广告等可与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鼓励更多的资源和资本投入到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使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6.
智能互联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动系统为主,因此新能源汽车能够很好地同自动驾驶㊁共享平台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多领域的互联互通.互联网㊁移动通信等的发展使配套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这将进一步提高配套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使用的满意度.规划设计中应积极地探索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
可再生能源㊁智能交通等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建立配套基础设施同电网㊁交通㊁信息平台等相互结合的互联互通机制,进行区域资源的高效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智能互联的有机整体.
四㊁结语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对能源压力和环境污染将会起到一
定的缓解作用,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低碳城市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对城市规划和空间环境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应及早地将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纳入到城市整体规划之中,分区策划㊁分类设计,注重技术革新和模式创新,有效地整合区域资源,使之成为一个智能互联的有机整体,为未来开展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奠定基础,助力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1]
孙腾,冯丹,胡利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差距及提升路径探讨[J ].对外经贸实务,2018,(6):29~32.
[2]简俊,
万方炎.恩施州新能源公交车推广的现状㊁问题及政策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2018,(36):63~65.
[3]孙晓华,
刘小玲,于润.城市规模㊁充电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J ].运筹与管理,2018,(7):111
~121.
作者简介:
1.卢文杨,供职于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2.刘岩,供职于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工程.